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三字经(第五讲 《论语》者,二十篇—自修齐,至平治)
三字经(第五讲 《论语》者,二十篇—自修齐,至平治)
回忆:学而时习之十三
1.回忆学过的内容。 《论语》者,________,群弟子,________。 《孟子》者,________,讲道德,________。
作作
《《
大中
学庸
第
》》 ,, 乃子 曾思
十 四 课
子笔
,,
作
自中 修不 齐偏 ,, 至庸
《 中 庸 》
平不
治易
。。
一、文义精讲
作《中庸》①,子思②笔, 中③不偏,庸④不易。 作《大学》⑤,乃曾子⑥,自修齐⑦,至平治⑧。
故事1:朱元璋“删孟” 朱元璋读《孟子》,到“君之视臣如草芥,则
臣视君如寇仇”那一段的时候,不禁暴怒:这哪 里是臣民能够说的话?皇帝一发怒后果就严重了 ,居然要罢免孟子千百年来在孔庙里和列位大儒 们吃冷猪肉的资格,而且特地下令,不准臣下对 此发表反对意见,否则就要处以
“大不敬”的罪名,杀头。可偏偏也有不怕死的读书人,一个叫钱唐的士子还是毅 然上疏,反对皇帝把亚圣打入冷宫,且公开声明说:“我为亚圣而死,虽死犹荣。 ”朱元璋这个时候总算冷静了一些,没有处罚钱唐,不久也恢复了孟子配享孔庙的 资格,不过终究余恨未消,于是命令臣下“删孟”,将上述那些光彩夺目的名言尽 皆删去,共砍掉孟子原文85条,只剩下100多条,编就了一本《孟子节文》,又专 门规定,科举考试不得以被删的条文命题。
祖上是河东太守。陈蕃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 自一人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无章 。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 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
来迎接客人?”陈蕃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祸患这件大事 为己任。为什么要在意一间房子呢?”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很有 自己的见解,与众不同。
1.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关于《论语》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 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 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二、经典故事
故事1:圣人降世 叔梁纥(hé,孔子的父亲)的正妻施氏,生了
九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小妾为他生了长子孟 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纥很不满意。 于是叔梁纥 请求颜氏让她三个女儿之中的一个立为妾,颜氏 念叔梁年老且性情急躁,于是征求三个女儿 的意见。长女和次女都不同意,只有小女儿颜征在(颜徵在)愿嫁叔梁纥。 颜征在时年不满二十岁,而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年龄相差悬殊,两人为婚 于礼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怀孕,故谓之“野合”。
回忆:学而时习之十四
1.回忆学过的内容。 作《中庸》,_______,中不偏,_______。 作《大学》,_______,自修齐,_______。
谢谢
你知道孔子多高吗?
2.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关于《孟子》
孟子,姬姓,孟氏,名轲(kē),字子 舆,战国时期邹城(今山东邹城市)人。伟 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 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①中庸:书名。 ②子思:孔子的孙子,也就是孔伋(jí)。 ③中:处事不偏不倚。 ④庸:经常,永不变化的意思。 ⑤大学:书名。 ⑥曾子:也就是曾参,是孔子的学生之一。 ⑦修齐:修身、齐家。 ⑧平治:治国、平定天下。
二、经典故事
《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故事1: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陈蕃(fán)字仲举,是汝南平舆人。他
故事2:孔子长什么样子?
相传,孔子的“七陋”分别为“鼻陋,嘴陋,眼 陋,耳陋”四个器官,七个窍孔。
“鼻陋”,是指鼻孔露出,也就是两个鼻孔朝天, 平视过去都能看见鼻孔。“嘴陋”就是嘴中牙齿露出 ,也就是俗称的龅(bāo)牙。“眼陋”就是两颗眼球突 出,露出了很多的眼白。“耳陋”就是耳朵下垂,两 只耳朵大而下垂。
三字经
关于《三字经》
《《
孟论
子语
》》 者者
第
,,
十
七二
三
பைடு நூலகம்
篇十
课
止篇
,,
《
讲群
论
道弟 德子 ,, 说记
语 者 》
仁善
义言
。。
一、文义精讲
《论语》①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②善言③。 《孟子》④者,七篇止⑤,讲道德,说仁义。
①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编的书。论:编纂(zuăn),排比。 ②记:记载。 ③善言:有教育意义的言论。 ④孟子:孟子所写的书名。 ⑤止:与“只”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