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陶瓷鉴赏
世界各国人民都知道,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所以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国际上而言,中国代表着瓷器。
而西方人真正开始了解中国,正是从张骞出使西域的丝绸之路开始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瓷器的国家。
一万年前已经有瓷器生产了,早在三千年前的商代就已经,开始烧制原始瓷器了,到了公元二世纪的东汉,特别是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青瓷的烧造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了,
秦汉时期,汉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各地发现的秦汉时期的陶俑,如西安的兵马俑,以完美的艺术形式,生动逼真的神态,深刻地揭示了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体现了我国雕塑艺术现实主义传统久远和雕塑艺术的高度发展。
隋唐时期,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
唐朝时期,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
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于火烧温度。
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和刑窑。
宋朝时期,中国的陶瓷制作工艺在宋朝的繁荣下达到鼎盛时期。
宋代的稳定和文墨气息是各项技艺发展的基础。
宋代制陶手艺卓越,比较突出的瓷窑有定窑、汝窑、官窑、哥窑以及钧窑,这五大瓷窑代表了宋代乃至于中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后世便有仿制也达不到宋时的高度。
定窑:烧瓷地点在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
曲阳县宋属定州,定州唐末、五代以来是义武节度使的驻地,是一个地区的政治中心,所以称其为定窑。
定窑宋代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釉、酱釉、绿釉及白釉剔花器。
白釉装饰有刻花、划花与印花三种。
定窑产品的第二个特点即有刻、划、印的花纹,这是与唐代邢窑的白瓷明显不同的地方。
唐代邢窑白瓷多是素瓷,没有花饰。
汝窑:河南省是我国北方瓷器的重要产区,不少瓷窑集中在豫中地区。
宋代这里先后出现了几个驰名于时的瓷窑,临汝窑就是其中之一。
一部分烧宫廷用瓷,就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汝窑;另一部分烧民间用瓷,为便于区别,今称为临汝窑。
汝窑的特点主要是:一、釉色青而润泽。
二、开创了青瓷印花的特殊风格。
三、通体有极细的纹片,宛如冰裂,蟹爪,但也有裂纹的。
四、底部有细小的支钉烧痕。
这是由于汝窑改变了定窑复烧的做法,用细小支钉托住。
官窑据说宋大观、政和年间,徽宗曾下令在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建窑烧瓷,供宫廷使用,这就是所谓“官窑”。
为了与南宋的官窑相区别,有时又称北宋官窑。
哥窑:哥窑是宋代著名的民窑。
相传当时有章氏兄弟二人,在浙江龙泉县境各设一窑烧瓷。
哥哥造的窑称哥窑,弟弟造的窑称弟窑。
哥窑产品的最大特点是,釉面有许多浅白的细小裂纹,称为“百圾碎”。
钧窑:钧窑建于北宋初年,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西张神镇。
钧
窑瓷器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种乳浊釉,釉内还含有少量的铜,不同
于耀州窑,也不同于汝窑,烧出的釉色带红,有如蓝天中的晚霞。
青色也不同于一般的青瓷,虽然色泽深浅不一,但多近于蓝色,是
一种蓝色乳光釉。
是青瓷工艺的一个创造和突破。
钧窑器皿的釉色比较丰富,五彩缤纷,艳丽绝伦。
有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葱翠青以及天蓝,米色,月白,窑变等等。
其
中,以红,紫最为名贵,称为“钧红”,“钧紫”。
宋代钧窑创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功铜红釉,为我国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陶瓷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不同的陶瓷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心理需求。
历代陶瓷多是由它的款识来体现自身价值,深入了解历代陶瓷款识的基本规律和特征,如书写的内容及题款工艺手段,字体等,不仅可以为古陶瓷的鉴定辨别提供科学的一句,更重要的是能从中领略到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