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旅游,龙头劲舞正其时
桂林自古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是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有着被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重点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两顶桂冠,被誉为国际旅游明珠。
桂林风景秀丽,以漓江风光和喀斯特地貌为代表的山水景观,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之誉,是中国自然风光的典型代表和经典品牌。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景在城中,城在景中,是桂林城市独具魅力的特色。
一、桂林独特的资源优势和部分荣誉
桂林旅游资源丰富,并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特点和优势:一是山川秀丽独特。
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赋予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山水风光,素有“甲天下”的盛誉;二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浑然一体。
漓江、芦笛岩、象鼻山、龙脊、八角寨、灵渠、桂海碑林、王城等景区(点)各具特色;三是城市与景区交融,推窗、出门就能见景,且景观分布适当,旅游可达性好;四是景观分布的空间层次多,且各具特色,便于多种旅游线路的组合与分期分区开发;五是多数景区有城镇做依托。
部分景区已有一定的开展基础,适宜开展多功能、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增强可游性。
近年来,桂林市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和开发力度,大力推出了两江四湖、乐满地、印象〃刘三姐、愚自乐园、龙胜温泉、银子岩、秦城水街等各具特色和高品位的旅游精品。
1998年11月,桂林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通过国家旅游局组织的达标验收,进入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2003年,经世界旅游组织考察,桂林、北京等4城市成为世界旅游组织向全球首推的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2004年桂林在全国600多座城市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中国最佳魅力城市”。
2005年,桂林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城市”。
2006年,桂林进入首批全国创建中
国最佳旅游城市名录,并被评选为“中国十大商务会议风景区”之一,阳朔、龙胜被评为中国文化旅游大县。
2007年,桂林先后荣获中国十大休闲城市、2007年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中国自驾车旅游品牌目的地十佳城市等称号。
桂林旅游业的发展被国家旅游局称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缩影,全国许多地方发展旅游的做法都得益于桂林经验的推广。
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桂林旅游业舞动“龙头”,在关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解决就业、旅游扶贫、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开放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其他产业所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
二、桂林旅游辉煌的发展历程
1973年经国家批准,桂林对外开放,当年接待入境旅游者不足1000人。
1992年,接待人数有了大幅度增长,接待入境游客51.38万人次,创历史最高纪录。
1999年,旅游业有了更为长足的发展。
接待旅游者898.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6.59亿元,其中接待入境游客60.53万人次,突破1992年接待入境游客的历史最高纪录。
2000年,桂林旅游发生新的飞跃,接待旅游者963.3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5.12亿元,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95.02万人次,接待量位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之后居全国第六位。
2001年接待旅游者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大关,为1009.22万人次。
2003年,“非典”使全国旅游遭受重创,桂林共接待旅游者854.2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4.34亿元,业绩均好于预期。
2004年,桂林旅游从非典阴影中迅速恢复振兴,共接待旅游者1111.4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14亿元,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收入都超过2002年历史最好水平。
2005年,桂林入境旅游者100.09万人次,首次突破百万大关,在
全国排名第八,成为全国唯一接待入境游客超百万的地级中等城市。
2007年,桂林旅游进一步提升品质、创新发展、持续增长,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530.64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28.60万人次,入境旅游者中外国人比例占到63%。
实现旅游总收入85.51亿元,收入增幅比人数增幅高出近10个百分点。
历年数据证明,作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桂林,旅游发展态势迅猛,多项旅游指标均高于国内同类城市,且收入增幅超过人数增幅,旅游已实现了从量的扩张到质和量的提高的转变。
今日的桂林旅游立足构建和谐社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构建和谐社会、优化产业、招商引资、关联带动、经营城市、新农村建设等各方面实现了新突破、新飞越。
三、桂林旅游的规模和发展思路
近几年,旅游业围绕着市委提出的“两个转变,五个增加”(旅游业要努力实现从量的扩张向质的飞跃转变,从以风景观光旅游为主向集风景观光、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欣赏、休闲娱乐、会展和度假为一体,满足现代人多元化旅游需求的模式转变;要增加旅游的文化内涵,增加游客在桂林的停留时间,增加游客在桂林的消费支出,增加旅游业收入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增加旅游业对财政的贡献率)发展战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适时调整经营方略,克难攻坚,努力拼搏,积极发挥旅游品牌优势,大力提升旅游发展层次和水平,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较快发展,取得了较大的工作成效。
从1998年开始,围绕着旅游这个大产业,桂林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城市旅游理念得到了很大的扩展,桂林注重处理好山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环境整洁,空气清新,能与威尼斯水城媲美的桂林两江四湖环城水系,使桂林这个国际旅游明珠更加迷人;2004年开始的并逐步完成的桂林市小街小巷改造工程使得桂林“以人为本”的城市经营理念更加具有人性化特点;新的城市
建筑、新的城市景观、新的城市风貌,桂林城崭露出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的新风采,大大增强了桂林城市旅游的吸引力,市区成为最大的开放式景区,城市旅游成为桂林旅游发展新的增长点。
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中国旅游范例城市、广西旅游业的龙头、影响全市国民经济方方面面的重要产业地位初见端倪。
旅游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2007年,旅游直接或间接为桂林市提供的就业岗位达到20多万个,旅游已成为全市就业渠道最大、创造就业机会最具潜力的行业之一。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桂林旅游业已具有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桂林建立了较全的旅游产业规模,全市拥有各类旅游企业300余家,直接从业人员约为4万人(不含12县)。
国际旅行社20家,国内旅行社73家,各种外语及普通话、方言导游9000余名;星级饭店67家,有客房10355间,床位20110张,其中五星级4家,四星级8家,三星级34家,二星级以下21家;社会住宿业约400家,床位50000张;旅游车船企业约80余家,漓江游船225艘,18000个客位,两江四湖游船27艘,1030个客位,各种大中巴旅游车1128辆;景区和休闲购物企业协会在册企业有85家,已开发主要景区50余处,其中国家5A级景区2处、4A级景区11处、3A级景区8处。
桂林33A以上景区(点)数量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
专门从事旅游接待的餐馆、购物店、休闲娱乐企业数量逐年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档次大大提高并开创了旅游购物的新理念。
从对旅游的认识不断加深到发展旅游的思路日臻完善,从旅游接待成绩平平发展成为中国旅游业的缩影,从经历非典洗礼到迅速振兴发展,从刚刚经历了50年一遇严重雨雪冰冻灾害到旅游市场的迅速全面恢复发展,桂林旅游龙头劲舞正其时,正以从容而坚定的步履从成熟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