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摘要】《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注重了以
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本文试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点、要求及上课技能等方面
作阐述,以此来尝试新课程的英语教学。
【关键词】理论实践英语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ISSN1004-1621(2019)05-090-02
一、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点
1、趣味性和积极性
高效的课堂,学生必然是快乐而又难忘的。
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注重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学方式要求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班级情况和教材内容。
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让学生有成就感。
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而这种成就感在日常生活或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就能获得。
比如老师可以根据
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演唱简单的英语歌曲,阅读相对简易的英语课外读物,听懂有一些趣味性较强的英语小故事,等等。
(2)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
初小学生年龄处于低端,自我控制力较差,其注意力往往不能长时间集中。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适当安排灵活多样的
教学方式,歌曲,图片,幻灯,简笔画,游戏等等都能融入日常的教学中。
2、实践性和交际性
外语教学是实践性和交际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这是外语教学的根本和社会的
发展需要所决定的。
具体表现在:
(1)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历来就是外语教学的手段和目的要求。
但在我们的外语教学中,以前虽以培养阅读,自学能力为主要要求,
但在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听说能力的要求正在提高。
(2)重视交际应用。
实践和交际是英语教育的基本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设计较大量的口语交际练习。
根据教学要求,恰当地,灵活地,多样地在各
个教学环节中展开口语交际练习,效果就会比较好,课也会很生动。
二、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1、精确设计课堂时间
小学课堂只有45分钟时间,那么,怎么利用这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来讲解知识,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这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
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使用率和有效率。
2、丰富课堂内容
一是课堂上学生的活动面要广,教师在每堂课中要尽可能调动每个学生的积
极性,鼓励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是教学的内容所涉及的知识面要广,课堂中,在保证知识重心的前提下,以旧带新,以新温旧,新旧结合,即所谓的
温故而知新来丰富课堂内容。
3、知识的难易要适度
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达到一定的难度。
这样才能调
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难易程度方面,要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做到量力而行,
因材施教。
三、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
1、如何开始一堂课
一堂课,一个环节导入得好,新颖,能把学生吸引住,继续下去才会顺利。
所以,一堂课开始的导入技能很重要。
(1)设置悬念。
开始一堂新课前,设置一个悬念,可一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如果讲述故事性短文,一般可是说Long long ago there was ---,然后停顿一下,让学生的注意力在集中在即将出现的事件。
(2)设置问题。
问题也会产生悬念效果,如果讲述历史性人物或事件,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My class, do you know---?
(3)从形象开始。
形象直观,突出,对学生就会有吸引力。
一段影视,一首音乐,一幅图画,等等。
只要跟这节课知识内容有关的影、音、画等,将它们展
示出来,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2、课堂中提问的艺术
提问时英语课堂上教师的主要活动形式,提问的方式:
(1)目视全班学生。
提问时不要只盯住将要被叫或可能被叫到的学生,那样,问题便起不到让全体学生思考或准备回答的作用。
老师目光可以均衡地从一边扫
瞄到另一边。
即使在倾听个别学生的回答时眼光在看着他的同时注意全班。
(2)先提问后叫人。
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使每一个问题能产生群体性效应。
有时叫举手的同学,有时可以叫未举手的同学。
二者结合,就是要全班每一个学生
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你的课堂上并积极展开思索。
(3)鼓励为主。
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表情要做到放松,亲切,面带微笑,不时地说Good,Yes,OK。
即使学生的回答错了,也要说OK,thank you, but---.予以纠正。
尽量不要生硬的简单说No而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3、结束一堂课
一堂课好比一出戏,结束时应该有剧本高潮的部分,说似简单,但实际做起
来并不容易:
(1)设置新的悬念。
提出新的问题留给学生思考,或提出下节课将要进行的教学内容引起学生注意。
(2)赞扬和批评。
课程结束时表扬上课积极的学生,批评不认真的个别学生。
(3)唱或播放一首音乐。
下课前留几分钟唱或者播放一首学过的英语歌曲,也会使学生情绪高涨。
(4)小结知识点。
在课堂结束的时候小结一下本课堂所讲授的新知识。
抓住要点,前后连贯,简单扼要。
参考文献
1、邵宗杰裴文敏卢真金主编:《教育学》修订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章志光主编:《心理学》第三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苏]Ю.K.巴班斯基著,吴文侃译:《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教育科学出
版社,2001
4、[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教育
科学出版社,1984
5、胡春洞主编:《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6、张康桥主编:《为什么做教师》第二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7、周令本主编:《英语入门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