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化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构想与探索一、问题的提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既是社会精神文明的基础性建设,也是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
随着《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的颁布和新一轮《上海市学校艺术教育实施计划》的整体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的艺术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涌现出不少艺术教育搞得好的学校。
但从学校素质教育推进的总体上看,艺术教育工作中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注重对我们学生的知识教育,忽视多学生艺术教育的思想和现象仍然存在,对我们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仍是学校素质教育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二是艺术教育工作中存在着学校校际各自为政,艺术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流失,特长学生培养的衔接失衡等现象;三是各学校之间对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特长的培养处于一种不平衡、不协调的状况。
上述这些问题,大大削弱了艺术教育对学生艺术素养提高的整体功能和“以美育人”的作用。
为此,统一对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目标的认识,加强对学校艺术教育的领导和管理,组织好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活动,促进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稳步、健康的发展,不仅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关注和仔细规划,而且需要各方合力和创新实践的。
“立体化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构想”,是对中小学艺术教育资源组合、学校艺术项目布局、中小学艺术教育衔接等系统工作,加以“立体化”思考和谋略。
这里的“立体化”主要体现如下四个方面。
1、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思路上:全体学生的全面培养——部分学生的潜能开发——特长学生专门培养,形成立体化。
2、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策略上:课内普及的艺术教育——课外拓展的艺术活动——校内外艺术的竞赛活动,形成立体化。
3、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途径上:学校艺术学科的课堂教学——学生艺术社团的课余活动——各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专项培养,形成立体化。
4、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衔接上: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小学与中学的衔接——中小学幼儿园与各区的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衔接,形成立体化。
笔者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艺术潜在能力,每一个学生的艺术素养都可以在立体化的校内外艺术教育中得以培养;开展立体化的艺术教育目的就是要强化“以美育人”的作用和功能,让学生在影视、书画、歌舞、戏曲、民乐、管弦乐等中外优秀的艺术熏陶下,感受艺术美、欣赏艺术美、实践艺术美、创造艺术美,提高感悟艺术文化、形成艺术特长、陶冶艺术情感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构想的路径围绕着“立体化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构想”,笔者感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作创新实践的探索。
一)立体化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管理建立有效的学校艺术教育管理系统,是抓好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保证,也是立体化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前提。
近年来中小学艺术工作的实践看,首先是要以管理为抓手,形成区域内着力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学校艺术教育的管理系统。
1、着力于立体化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行政管理1)中小学艺术工作,是在区教育行政领导的专人主管,区艺教委负责本地中小学、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以及社区等的艺术教育领导、协调和管理工作。
区艺术教育委员会的任务应该是:在本地区教育行政的统一领导下,上级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下,负责督促、检查本地区中小学、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贯彻执行艺术教育方针、政策和行政法规,拟订本地区学校艺术教育的规划和工作计划,管理本地区和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
2)目前各学校,均有一名校级领导分管艺术教育工作,贯彻执行艺术教育方针、政策和行政法规,切实把艺术教育列入议事日程,加强了对艺术教育工作的统一领导。
各学校配齐了负责艺术教育的艺术总指导员,校级分管领导和艺术总指导员的任务应该是:在区教育行政的领导和艺教委的指导下,制订本校艺术教育工作的规划和计划,统筹安排并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指导和检查本校艺术教育的工作情况,采取积极的措施确保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
2. 着力于立体化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教学管理1)区艺教委负责管理指导各学校艺术教学工作,教师进修学院教研部的音乐、美术教研员负责具体的教学业务管理和指导等工作,其主要任务应该是:指导本地区学校艺术教学工作,组织并指导本地区艺术教学中心教研组和艺术教师的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工作,提高学校艺术教学的质量;同时配合本地区教育督导、检查艺术教学课程和计划的执行情况,参与学校艺术教学的检查、评估。
2)学校教导处应该负责本校艺术教学的管理和指导工作,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安排艺术教学工作,开展课外校外的艺术教育活动,负责检查艺术教师的教学工作和课外艺术活动的开展情况,切实保证学校艺术教学和艺术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
3、着力于立体化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活动管理1)区艺教委应该根据上级艺教委的工作部署和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艺术教育工作规划,制定《地区性艺术活动和竞赛工作计划》,落实各项艺术活动的管理工作,采用“计划→实施→检查→总结→表彰”的方式加强地区性艺术活动和竞赛的管理。
如:徐汇区的艺术活动计划2)本地区的区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应该根据学生艺术活动和竞赛的特点,规划区域性、系列性的学生艺术活动方案,制定满足中小学和幼儿园学生艺术活动需求、具有地区特点的各种艺术竞赛、评比的计划。
如:校园集体舞、悠悠琴韵—中华民乐、“聂耳杯”暑期艺术系列活动等计划。
3)各学校的艺术总指导应该依据艺教委的《区域性艺术活动和竞赛工作计划》以及本校的艺术教育特色,制定学校的艺术活动和竞赛的计划,切实抓好本校学生艺术活动和竞赛组织、评估和小结等管理工作。
二)立体化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举措1、明确立体化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思路立体化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总体思路是:全体学生的全面培养——部分学生的潜能开发——特长学生专门培养。
可以探索的做法是,通过四个100 %的达标工程、专项检查和教育督导等来达到全体学生的全面培养。
1)100 %学校艺术教育的基础设施达标2)100 %学校开足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
3)100 %学校建立“三团一队”。
4)100 %学校每年开展学校艺术节(周)活动。
2、实施立体化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途径与策略立体化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途径:课内普及的艺术教育——课外拓展的艺术活动——校内外艺术的学习和竞赛活动。
可采用的策略是“四个强化”:强化学校艺术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强化艺术社团的课余活动的丰富;强化各级各类艺术竞赛活动的开展,强化艺术特长学生的专项培养。
1)由区教育局组织,区艺教委、区教师进修学院落实全区艺术教师的岗位技能培训、艺术教师基本功比武、艺术学科教学评比等活动,提高艺术教师的教育专业能力,进而强化学校艺术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在高质量普及艺术教育中培养全体学生的艺术素养。
2)全面规划中小学艺术社团的组建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学生艺术社团的标准和要求,积极推进区域内中小学艺术社团的创建工作,强化学生课余艺术生活的丰富,让艺术社团的学生在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的社团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艺术素养。
3)倡导学校的艺术节(周)活动,通过学校艺术节的展示、评比等手段强化艺术活动的质量。
同时,每年各中小学幼儿园之间横向开展学生的各种艺术才能评比和展示的“杯赛”。
每年自下而上纵向开展“希望之星”校园文化和校园艺术的系列活动,通过少年宫与学校的联手、校际之间的联合、学校与社区的联动等方法强化立体化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4)优化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艺术活动和艺术专项培养资源。
改建和增设专用的教室和活动场所;聘请专业艺术团和艺术院校的专业教师来活动中心指导艺术特长学生的训练和培养,强化艺术特长生的培养工作,使学生的艺术潜质得到有效的开发,艺术特长学生的准专业水准得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得以全面的提升。
3、开凿立体化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衔接通道在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衔接上,可从区域性艺术教育整体布局入手,使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小学与中学的衔接——中小学幼儿园与区青少年活动的“三团一队”等(即学生舞蹈团、合唱团、书画团和交响乐队)衔接通道畅通。
1)从幼儿园的艺术启蒙教育入手,调整、充实、成立了中小学的艺术项目。
如:幼儿京剧启蒙活动——小学生京剧团;小学戏曲艺术特色项目——中学戏曲艺术特色学校等的布局。
2)从区的艺术特色幼儿园——艺术特色小学——各中学艺术特长生的对口入学等,加以立体化的衔接。
3)从新布局、调整或成立的艺术特色学校、特色项目、特色社团的工作展开过程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艺术教师加强对各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活动指导,选拔具有艺术潜质的学生来活动中心参加专门的学习和培训,使青少年活动中心与各学校的衔接进一步加强。
三、探索的意义1、构建了区域性立体化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体系立体化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体系构建,即包括立体化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管理、组织和协调体的体系,又含盖了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艺术教育与活动的运行和保障等体系,使以往在艺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学校校际各自为政,艺术教育资源浪费、流失,艺术特长学生培养衔接失衡等现象得到根本性改变。
专门培养艺术潜能开发理全体学生艺术普及教育竞赛课外社团活动艺术学科课堂教学接2、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认识和管理等水平1)通过广泛宣,便于明确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基本要求(1)学校艺术教学工作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大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通过教师的艺术教学工作和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全体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爱国主义感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
(2)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的教学,发展有民族特色的情趣高尚的艺术教育;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扩大他们的艺术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形成艺术文化的知识教育教学和基本技能的系列训练系统性和连贯性。
(3)艺术教师要认真负责地按照艺术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根据艺术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本校学生的实际组织教学;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兴趣;加强艺术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通过达标检查和教育督导,强化艺术课程的统一管理(1)幼儿园——按照《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的有关规定对幼儿进行音乐、美术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
(2)小学——按照艺术课程标准和上海市新课程教学计划,开设音乐、美术基础性、拓展性课程,保证开足开齐。
(3)初中——按新课程标准和艺术课程的教学计划,开设音乐、美术课和艺术类的研究性课程。
(4)高中——按新课程标准开设艺术欣赏课和艺术选修课,有条件的学校实施艺术的校本艺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