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新课程的开发利用给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生机。
作为21世纪教师的我们,要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首先要对美术素养有一个正确、全面的理解。
那么什么是美术素养呢?
所谓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对美术学科要领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索能力,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做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美术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还要较好地理解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艺术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美术素养是个新名词,大家都需要关注:基本的美术素养不仅仅指的是对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
那么基本的艺术态度包括哪些方面
(1)有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的(或许还应该是独特的)反应;
(2)能自觉而大胆地运用美术的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
(3)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我觉得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势在必行又迫在眉睫。
下面本人结合自己教学经验,谈谈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策略研究。
具体如下:
一、以学生为本,打造优质课堂
课堂,是学校教书育人的主阵地。
关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科素养等文化产物都必须通过课堂传授于学生。
课堂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到学生的学科素养。
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重点在于打造优质课堂。
优质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指引下的受学生欢迎,被学生所爱,促进学生发展的品质课堂。
二、以教师为本,发展优质资源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本身的素质直接关联着教育的质量。
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关键,还在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因此,必须从根本上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锻造,即以教师为本,发展优质资源。
可以考虑如下几点:
⒈加强教师专业知识的再教育
⒉鼓励教师自我专业发展
⒊密切校际优秀教师间的资源共享
三、以学校为本,贯彻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个体的素质要求也相继提高。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学生“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拓宽发展空间,帮助规划人生”。
以学校为本,贯彻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根本保障。
新时期素质教育涵盖了从上而下全面指导学生的美术素养,使学生学习美术课程及相关知识,形成美术方面的感知、想象、思维、表达、设计、审美、评鉴和参与人际交流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及其伴随着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的形成。
四、以生活为本,挖掘校外基地
校外,其实是学生学习的另一种重要基地。
提高学生美术素养,不仅可以在课堂上有效生成,校外学习基地也可以承担部分相应作用。
以生活为本挖掘美术校外学习基地,是提高学生美术的必要补充。
总之,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不仅是当前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也是身为一名美术教师应尽的工作职责,更是关乎我国素质教育方针大计的具体落实。
随着课程改革的一步步深入,美术新课标所提出的“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已经越来越重要了。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学生的培养已不单单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教师要努力的把“孩子们的世界是教科书,变成世界是孩子们的教科书。
”以“课标”为导向,以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为基础,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师生交流、互动,带领学生一步步地走进生活,走进个性化的生活空间,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