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课余体育竞赛
人生能有几回搏!
课余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能否正确认识与了解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特点,是否有效组织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前提。
学习目标:
1.了解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
2.初步掌握开展各种类型的课余体育竞赛的技能。
3.学会制定学校体育竞赛计划和规则。
第一节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
一、课余体育竞赛的意义
课余体育竞赛(含校内、校外)是指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争取优胜为直接目的,以运动项目游戏活动,身体活动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所进行的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的相互比赛。
(一)开展课余体育竞赛可以及时检查和了解学校群体工作的开展情况,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体育交流;
(二)通过学校开展各种类型课余体育竞赛激励青少年力争上游、奋勇拼搏的竞争意识和开拓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集体项目的竞赛有助于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角色意识的养成,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四)通过对体育竞赛对优胜者的奖励,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愉悦,激发他们锻炼身体和发展才能的愿望;
(五)通过竞赛有利于普及各种体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运动竞技水平。
二、课外运动竞赛的特点
(一)课余性
(二)群众性
(三)教育性
(四)多样性
第二节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
一、课余体育竞赛的常见形式
(一)学校运动会
(二)单项运动竞赛
(三)单项娱乐性(趣味性、健身性)比赛
(四)季节性单项比赛
(五)体育节或体育周、体育文化节(健身周、健身文化节)
(六)校际间交流比赛
二、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
(一)校运会的组织
(二)单项比赛的组织
(三)体育节
第三节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实施
一、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计划和规程
(一)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
(二)竞赛规程
二、课余体育竞赛的方法
(一)淘汰法(淘汰制,介绍单淘汰)
淘汰法是指通过比赛,逐步淘汰成绩较差的(失败者),最后比出优胜者的方法。
采用淘汰法比赛,都是按预先编制好的比赛表(见表一)进行的。
负者被淘汰,胜者按表进入下一轮的比赛,直到最后一对决出优胜者。
这种方法,在实践中已形成制度,叫淘汰法又称淘汰制。
(二)循环法
(三)顺序法
(四)轮换法
小结:
开展学校课余体育竞赛时要利用课余时间,面向全体学生,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比赛;比赛的内容应多选择学生喜爱的、健身效果好、易于开展的项目。
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坚持锻炼身体。
课外思考:
在教育见习的基础上,与同学们一起开展讨论:我国学校课余体育比赛存在什么问题?应该如何改进?
建议阅读:
李金龙等:《学生课余体育指南》,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年。
曲宗湖等:《课余体育新视野》,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年。
潘绍伟主编:《学校体育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2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