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力资源管理日益成为企业的重要战略性资源,要保持国有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有效地管理人力资源,将是企业成败的最终决定因素。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国有企业问题与对策
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随之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国有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企业全球化竞争正演变为人力资源的竞争。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最重要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保证。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确保其可持续发展是当务之急。

目前国有企业对人才的垄断被逐渐打破,面临着人才的国际化竞争,原本的人才管理机制已经不适应这样的市场环境,加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势在必行。

下面,结合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

许多国有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一些企业虽然将人事处(科)的牌子换成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部(科)的牌子,但可以发现基本上是换汤不换药,在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上依然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等同,更没有将人才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纳入到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之中。

人力资源仍然只是一种成本,而不是一种资本。

(二)人事管理总体上与企业发展战略脱节
人力资源部门主要负责职工的招聘、调配、考核、提拔以及工资分配方案的制订等日常事务。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实施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基础性条件,为企业的总体战略服务。

目前,人力资源部门仍未彻底扭转计划体制下消极管人的落后状态,没有依据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制订统一、详细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并与企业的业务部门管理相脱节。

(三)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在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方式上,多数企业以工资、奖金、福利、住房等激励手段为主。

尤其突出货币等物质奖励的作用,但由于企业收入分配没有与员工所做贡献挂钩,分配的平均主义严重;薪酬设计缺乏市场竞争力。

另外,在人才选拔和使用中,部分企业存在着“重学历资历,轻能力水平”的现象,论资排辈和“长官意志”比较严重、未能实现由“伯乐相马”向“赛场选马”的转变,致使合理的人才选拔体系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无法形成。

这导致了关键岗位人才留不住、引不进,低素质普通岗位人员沉淀、流不出。

(四)企业行为政府化,领导者素质亟待提高
行政干预过多,如国企管理者的考核任命强调政治表现,但有些业务骨干却因为不善拉关系而遭受冷遇;管理者引进的人才是为了展示重视人才的观念,并没把其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新人才无法发挥优势。

大多数经营者由行政任命,缺乏职业经营者的理性,对改善企业经营的理念、措施被动接受,行动迟缓。

领导更换频繁,导致企业行为明显出现短期化;较少考虑到战略、文化层次;即使制定了战略目标,也不能保证其延续性,相应地企业更缺乏支持战略实现的长期人力资源规划。

(五)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先进的企业文化可以有效地引导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推动企业科学地发展。

在这种集体
价值观的规范和约束下,企业员工可以逐步将企业文化转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如今,多数
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不足,导致企业文化范围狭窄,内容陈旧。

由于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还
很肤浅,也没有明确的价值观,员工的价值取向与企业的经营理念、发展战略不一致,这在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也影响了企业人力资源价值的充分发挥。

二、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若干建议
(一)对企业各层次员工实行管理制度改革
1.塑造对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实行干部制度改革。

(1)改干部任命制为招标竞
聘制。

在企业内部打破干部、工人身份和部门界限,对所有干部实行公开招标与选拔。

(2)改干部终身制为任期制。

(3)改革考核办法,实行比例淘汰制。

由相关部门组成考评小组,对干部进行量化考核。

同时推出一种新的淘汰制度——百分制。

(4)精简干部人数,实行单
首长负责制。

2.实行员工制度改革。

(1)国有企业应向社会公开招聘员工,杜绝“走后门”现象。


用科学的测评手段,择优录用。

鼓励人才的内部流动,实行劳动优化组合制和动态管理。

(2)加大人力资源资本投资,建立科学、完善的培训体系。

还可借鉴优秀的私企或外企的
人力资源培训经验等。

(3)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实行人才储备战略。

要多方面拓展人才
引进的途径,改变传统的以具体岗位为对象的人才储备思路,加快培养拥有战略性眼光和管
理思维的人才。

(二)健全、完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
应根据员工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和手段。

分配制度上以企业效益为中心,适
宜的薪酬方案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岗位工资制,把职工的责任、权利结合在一起,加大薪资结
构中“活工”比例,拉开分配档次,打破在薪酬改革中形成的新一轮的平均主义。

在职工的绩
效评核方面,可将部门按量化目标、过程控制、计划执行、公共评议等指标设置不同的权重,以绩效考核得分来调节分配。

(三)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要有明确且具有感召力的价值观,要有清晰可行的实现目标的发展战略,再就是要
努力倡导和营造有利于战略执行的工作环境。

一定要把职工的个人生涯规划与企业发展计划
结合起来,使员工与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在员工为自己事业拼搏的同时为企业创造财富。

要尊重员工的价值、尊严及个性,让其看到希望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从而为企业的发展
保持后劲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四)改善工作环境,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
国有企业完全依靠物质激励不足以留住或者吸引人才,除了提高报酬以外,更要给员工
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包括人际环境、生活环境、工作环境。

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人才在工作
和生活上的需要,切实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制订包括住房、劳保福利、子女就学等优惠政策,给员工以认同感、归属感,提高其工作效率、敬业精神和对企业的忠诚度。

三、结语
市场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就是一切。

解决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有搞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才能提高国有企业职工的工作绩效,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
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才能助推中国经济整体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陈汝彬.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13(03):119~120.
[2]邓冬梅,姜农娟.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J].商业研究2003,(8)
[3]王玲,吕志伟.浅谈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知识经济2008(01):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