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餐饮业行业分析报告

餐饮业行业分析报告

餐饮行业分析报告所在学院: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专业班级:投资学一班姓名:***学号:************中国民族众多,幅员广阔,是一个以“食”著称的国家,蕴藏着丰富的饮食资源,几千年悠久的历史更是积淀了丰富而厚重的饮食文化。

餐饮业是我国第三产业中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国民经济迅速腾飞,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中国餐饮业迎来了持续的快速增长。

经历了改革开放起步、数量型扩张、规模连锁发展和品牌提升战略四个阶段,特别是加入WTO 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更为密切,国内外旅游、商务等活动的蓬勃发展更为餐饮业的持续兴旺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市场基础,同时也奠定了餐饮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国家商务部对餐饮业实施宏观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和食品进出口环节的监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餐饮服务监管。

在政府部门的管理下,餐饮业的全国性行业组织(主要有中国饭店协会、中国烹饪协会等)实行自律管理并参与制定相关行业标准。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餐饮业需要遵守《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商业特许经营备案管理办法》等主要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餐饮业要求》、《饭店(餐厅)卫生标准》、《餐饮企业经营规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餐饮业现场管理规范》、《连锁店经营管理规范意见》等主要标准规范。

3、产业政策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商务部《全国餐饮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3)》、《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餐饮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政策导向上为餐饮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2008年3月31日,国家商务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住房和城市建设部、文化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知识产权局、旅游局、银监会、证监会、文物部联合发布《关于保护和促进老字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发展较好的老字号企业开展资本运作,支持符合条件的老字号企业上市。

二、餐饮业及其分类1、餐饮业定义餐厅(Restaurant)一词,依法国百科大辞典的记载,是使人恢复精神与气力的意思。

顾名思义,可以帮人恢复精神与体力的方法,不外乎与进食和休息有关,于是开始有人以Restaurant 为噱头,在特定场所提供餐食、点心、饮料,使被招徕的客人得到充分休息而且能够恢复精神,在这样的一种方式下运作盈利,便是餐饮业的雏形。

2、餐饮业分类餐饮业可按不同标准分类。

如可按是否以盈利为目的分为商业型餐饮和非商业型餐饮;按照不同烹饪方法分为中式餐厅、西式餐厅、日式餐厅;按就餐性质分为正餐、快餐、小吃、外卖配送;按就餐形式可分为点菜、套餐、自助餐等。

三、餐饮业的特性餐饮业属于第三产业,除了一般服务业的共性特征,餐饮业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包括:1、产业关联度大“民以食为天”,“吃”贯穿着三大产业。

从第一产业来看,由于人们对食物需求产生了种植业和养殖业;从第二产业看,食品加工、制造、运输、存储等在任何国家都是举足轻重;而在第三产业,餐饮业是增长最快、比重较高的支柱产业之一。

可见,人类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行”对国民经济增长和化解收入存量、促进消费、提高生活质量作用巨大。

2、餐饮消费受时空因素影响明显与人的新陈代谢周期、作息时间密切相关,人的一日三餐大都集中在特定时段,每天的早中晚黄金时段以及节假日等成为餐饮消费固有的高峰期。

同时,餐饮经营还受到营业地点选择的影响,营业所在地周围的人口密度、人们的收入水平、饮食习惯等,都对餐饮消费产生很大影响。

3、餐饮产品都具有保质期,产销基本同一时地进行,消费时限极短餐饮产品都有容易腐败变质的特性,产品不能长期保留,即便是各种储藏和保鲜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也不能保证餐饮产品的营养长久保持。

如果不能在保质期内进行消费,餐饮品将失去使用价值变成负效用的废品被丢弃。

因此,餐饮品必须在生产出来一定时间之内完成最后消费,产品的产销基本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如:餐厅),消费时限短(如:乘热吃)。

4、服务是餐饮商品的重要特性餐饮业是食品消费的服务业,餐饮过程中的点菜、烹饪、上菜(或配送)等各个环节都影响消费者对餐饮品的评价,人们对餐饮品除了要求提供能量、营养价值之外,还对餐饮品的卫生、安全、健康、便利性、文化等服务附加价值有要求,食品的色香味、就餐环境以及服务员的服务水平等,都会对消费者消费满意度高低形成重要影响。

四、餐饮业总体发展概况1、总体趋势中国餐饮行业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中国经济总体而言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有限,经济上扬走势仍然表现明显。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GDP为47.3万亿元人民币,相比于2010年40.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17.87%。

2012年,中国名义GDP总值为51.9亿元人民币,相比于2011年47.2万亿元人民币,增幅达9.82%。

2013年,中国GDP为57.2万亿元人民币,相比2012年51.9万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9.8%。

预计2014年,中国经济走势仍持续上扬。

中国整体经济形势的向好,城乡居民可支配的收入持续增加。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的收入为26955元人民币,相比于2012年增幅为9.7%;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8896元,相比于2012年增幅为12.37%。

从城乡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情况来看,城乡恩格尔系数均较为稳定,2013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7%,可见城乡居民家庭消费中,仍有超过1/3比重为食品消费,这种消费构成为餐饮行业的发展奠定了消费基础。

2、历年全国餐饮行业分析:随着国内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外资连锁餐饮企业的强势进入,目前国内采用连锁加盟模式进行市场扩张的企业有很多,特别是一些标准化程度高的餐饮企业更是如此。

很多餐饮企业正是通过连锁加盟模式获得了快速的扩张,市场效果显著。

可以预见,连锁加盟模式将会成为更多企业所应用的经营模式。

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实行连锁加盟模式的一大优势就是在于可以有效整合社会资源,而不是单靠一己之力去“单打独斗”。

如果运用得当,通过连锁加盟可以迅速让“红旗”插遍全国,实现区域性品牌到全国性品牌的飞跃,占领全国性市场。

而对于加盟方而言,加盟餐饮品牌最大的好处在于不必自创品牌,对于企业及加盟者双方来说,将是双双得益。

依据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商务部商贸服务管理司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企业呈现急速扩张趋势,连锁餐饮整体规模和单体规模不断扩大,年末限额以上(年营业额在200万元以上的餐饮企业)连锁餐饮企业集团共有536家,门店数为21432家,全年实现零售额643亿元,比2011年增长15.5%,每个餐饮集团平均门店数量为46家,平均零售额为1.8亿。

2013年,连锁餐饮企业又取得了高速发展,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企业集团达到653家,门店总数为22390家,实现零售额860亿元,比2012年增长25.7%,平均拥有门店数量为53家,平均零售额为2.1亿元。

2012年,中国餐饮百强企业销售额达到1583.0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0.82%,占全国餐饮业零售额的9.62%。

2008—2013年间,百强企业销售额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4.25%。

2013年餐饮前十强销售额达到672.25亿元,占百强销售总额52.23%。

近年来,我国餐饮行业市场集中度有较快趋势。

不过与西方发达国家高达20%以上的集中度相比,我国餐饮业总体集中度仍然较低。

近年来,中国大型餐饮连锁经营发展势头十分强劲,连锁经营成为企业抢占市场份额和提升品牌知名度的主要途径,我国餐饮百强企业大都采用连锁经营方式拓展市场。

五、餐饮业发展格局及市场化程度1、餐饮行业市场营收规模稳步提升,餐饮行业处于产业化发展阶段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餐饮行业自1991年以来,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据国家商务部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餐饮行业收入为2.76万亿元人民币,相比于2012年,营收小幅回落。

预计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及城市居民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外出就餐或者叫送外卖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中国餐饮行业的零售额将不断增长。

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中国餐饮行业已经成为中国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伴随其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重要行业,在内外因素的推动下,中国餐饮行业正处于产业化发展阶段。

2、中国餐饮行业的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区位特征明显从中国餐饮行业百强企业营收情况来看,据中国烹饪协会等机构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餐饮行业百强企业营收总额为1595.84亿人民币,相比于2012年,其增长幅度为10.69%。

从餐饮行业百强企业与中国餐饮市场零售总额占比情况来看,占比从2012年8.74%上升至2010年的9.93%,百强企业营收占比一个百分点左右的提升,表明中国餐饮行业市场进一步集中,竞争逐渐充分与升级。

从中国百强企业的地域分布情况来看,以华东、西南及华北地域较为集中,从城市集聚性来看,以浙江、重庆、北京、上海四大城市占据各省市排名前四位。

百强企业中,四川餐饮占据10个席位,进一步说明了优秀餐饮公司的区域群聚化分布。

3、中国餐饮行业正在向精细化、流程化、连锁化经营方式转变从精细化角度来看,中国餐饮行业打破了只为“填饱肚子”的粗放式餐点经营方式,餐饮市场不断细分化,中餐、西餐、中西合璧餐、正餐、快餐、休闲餐饮、主题餐饮等业态快速发展,精细化、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从流程化角度来看,中国餐饮企业尤其是快餐企业,餐饮的标准化、流程化程度要求较高,各类较有实力的餐饮企业纷纷建立中心厨房,以实现标准化、流程化经营。

长久以来,中国餐饮行业面临规模化经营的挑战,单店经营模式难以支撑快速发展的市场。

为此,在一些新兴餐饮业态的带动下,中国餐饮行业的连锁化经营趋势明显。

以2013年,中国百强餐饮企业情况来看,93%的上榜企业均是采取连锁运营模式。

这种连锁化的经营,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而且有助于企业突破发展中的管理瓶颈。

此外,连锁化经营对于企业的质量管理、资产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有助于规范中国餐饮企业经营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加速餐饮企业管理创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