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俭以养德”主题读写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俭以养德”主题读写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俭以养德”主题读写3.文章让“回家吃饭”成为常态2013年01月31日来源:新华每日电讯常回家看看,常回家吃饭,曾几何时,这竟然成了不少领导干部、成功人士的奢望。

老人、爱人、孩子望眼欲穿之际,很多人正穿梭在饭局、浸淫在酒场。

这样的场合,公款消费、大吃大喝、铺张浪费总是难免的。

很多人说,不是不想回家吃饭,而是身不由己“被饭局”:不去人家说“不给面子”,去了必然要喝酒;去了这场就要去那场,否则人家说厚此薄彼,有时一晚要赶好几个场子。

“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喝得老婆背靠背”,这恐怕不是玩笑话,而是不少人的真实写照。

虽然有很多客观理由,还是要问,饭局难道真是衡量“成功”的标准吗?铺张奢侈、浪费公帑难道就是“潇洒”吗?不去关爱家人、没法关爱家人的人,能算“成功人士”吗?当前,从中央到各地正在狠刹浪费之风,这是根除公款吃喝陋习的最佳契机。

上海等地已经作出明确要求,严禁用公款送礼、宴请、高消费娱乐、旅游等,不少机关单位取消了联欢联谊性质的招待宴请。

整治公款吃喝就是要“一刀切”,这不仅为全社会带来一股清正之风,同时也让很多干部得到解脱,让他们的家庭更加和睦。

一位机关干部对记者说:“这么多年来,今年春节前是最清静的。

以前回家吃饭要打招呼,现在基本天天在家吃饭,轻松!”回家吃饭,天塌下来了吗?没有。

反过来看,所谓在酒桌上办事,其实并不靠谱,更像是大吃大喝的借口。

很多事情,一次登门拜访、一场茶话会就完全能“搞定”。

上海知名“老娘舅”、静安区静安寺街道老年协会会长柏万青告诉记者,最近,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召开“两新”组织联谊会,参会单位自导自演节目,观众们吃水果、嗑瓜子、喝喝茶,连糕点都不提供,但气氛相当热烈。

“开完会各自回家吃饭,工作、生活都不耽误。

”她说。

被扭曲的价值观必须要扭过来,真心希望全社会都形成这样的共识:公款吃喝是病态,回家吃饭是常态。

袁隆平很痛心2013年02月21日解放日报陈鲁民袁隆平说:“我们辛辛苦苦地钻研来提高(产量),水稻产量每亩提高10斤、5斤都是很难的,提高了单产之后呢,又浪费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现在我要建议政府要出台(法规政策),把浪费当成可耻的行为,当成犯罪的行为来限它……”袁隆平很痛心,理由很充分。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最少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

一方面是袁隆平等农业科学家在殚精竭虑,为提高粮食产量而绞尽脑汁;另一方面,浪费粮食的行为越来越严重,教他如何不痛心?这其中,公款吃喝又是其中浪费最严重的,有统计说,全国每年公款吃喝掉3000亿元。

就是在中央出台改变作风的八条措施后,还有些官员照吃不误,奢靡挥霍。

京城驻京办事处的餐饮人员披露,招待官员吃饭,至少每位要800元才拿得出手,且一般都要剩下三分之二。

袁隆平很痛心,做饭的厨师也很痛心。

他们辛辛苦苦采购、备料,在厨房里烟熏火燎,拿出看家本事精心烹制的饭菜,却没人动几筷子,有的甚至整盘、整碗倒进泔水桶,他们心疼啊,因为他们的劳动没有得到尊重。

种田、种菜、养猪、养鸡的农民很痛心。

他们脸朝黄土背朝天,“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他们春种秋收,辛勤耕耘,“打黄牛千鞭,得白米一粒”,何其艰难不易,没想到,就这样被大量浪费了,他们的心在流血。

吃不饱肚子的孩子很痛心。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不久前发布的一份《中国农村贫困学生营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西部贫困地区,部分小学生每天伙食只是玉米粉,或者米饭加上自制的咸菜,由于营养摄入不足,5个孩子中就有1个营养不良,学生生长迟缓率近12%。

虽然有了“免费午餐计划”,但一些贫困山区的孩子,还在为每天能吃上一个鸡蛋而努力。

成千上万的纳税人很痛心。

愈演愈烈的公款吃喝,手面大,档次高,吃山珍海味,喝琼浆玉液,一挥千金,因为不是花的自己的钱,浪费更严重,而他们连吃带扔的,都是纳税人的血汗钱。

纳税人节衣缩食,自觉为国家贡献,是让政府拿来办正事的,就这么被吃喝浪费掉了,我们很痛心!毛泽东主席早就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确实,“舌尖上的浪费”已威胁到了我们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安定,还影响到民风和政风的健康走向,必须认真当个大事来抓。

如果说把浪费入罪还有很复杂的程序和路径要走,而从我做起,自觉节约,杜绝浪费,吃饭搞“光盘行动”,则是人人可行,马上就可付诸实践的。

尤其是各级官员,更应成为厉行节约的楷模,当量入为出,不慕奢华,告别大吃大喝,既节约资源,又有利养生,善莫大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愿诸君铭记【文题展示】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首歌曲《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歌中唱道:“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少不了,哪怕是一尺布,一分钱,都要用得巧,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现在有人把它修改为:“奢侈是舶来的现世宝,‘王孙贵族’生活离不了,离不了。

不管是一顿饭,一件衣,一辆车,一间房,他们都要黄金造。

好钢要用在刀鞘上,千日打柴就要讲炫耀,就要讲炫耀。

”阅读上面的材料,写一篇作文。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立意自定。

不少于800字。

文化大繁荣要警惕文化“大浪费”发布时间:2013年02月07日10:56来源:光明日报作者:记者赵玙饶翔著名作家、学者王蒙去年为本报撰写的文章《文化瑰宝与文化泡沫》,发出警世之言:“在全社会关心并期待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的情况下,文化事业有可能出现很好的态势……也有可能稀里糊涂地、或抱着侥幸心理装模作样地打造文化的泡沫。

”王蒙指的“文化泡沫”包括:“以文化的名义圈地、抢滩、贷款”;“到处修建文化生态园、文化纪念园、文化名人园、文化基地、文化广场”;“任意捏造虚假古迹”;“走文化的过场,求文化的规模,大花文化的经费,却忽视了文化的灵魂”等等。

放眼全社会,文化泡沫造成的浪费随处可见。

制造文化泡沫也是浪费“如果把蚂蚁放大一万倍,那蚂蚁就不再是蚂蚁,而是恐龙。

”建筑设计师王大鹏在谈到当前的城市建筑时打了这样一个比喻,“无奈我们在设计中硬是要把蚂蚁似的‘玉琮’、‘斗拱’放大设计成摩天大楼,因为我们有文化‘撑腰’。

于是乎,‘恐龙’般的建筑满大街可见。

”近年来,遍布省市和村镇的雕塑,花费了许多纳税人的钱,也占据了许多重要的公共空间。

然而,其中相当一部分作品艺术水准低下,尤其是一些雕塑拆了建、建了拆,造成巨大的文化浪费。

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10年广东肇庆将军山一尊38米高的关公像,因为被指“违章建筑”而被炸毁,刹那间,3000多万元投资灰飞烟灭。

而取代它成为“世界最大关公雕像”的,是山西运城的另一座关公像,这座高达61米的关公像,据说总共用去铜料500余吨、钢材2000余吨、混凝土1.8万余吨!追求“世界之最”的文化心理使文化泡沫越吹越大,耗费如此多的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源,其浪费程度令人震惊。

重“面子”轻“里子”的形象工程“4层高的外壁被粉刷成铜黄色,入口处的台阶上铺着数米长的红地毯”,“猛一看跟饭店无异,气派非常”,这是参观者对位于北京天坛附近的中华民族艺术珍宝馆的描述,而这似乎成了很多地方博物馆的“通病”。

在河南某县,当地政府花费4000万元建造了两座博物馆,其中不少费用花在了外观上。

然而,在堪称豪华的“硬件”背后,大量博物馆生存状况堪忧:10年前投资3700多万元的山西晋城博物馆在近两年中多处于闭馆状态,房顶漏雨、白墙变成黑墙;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很难招到专业人才……相对于气派的外观,很多博物馆的内部陈设则由于投资过低,加上缺乏前期的规划统筹,而过于简陋,游客流量自然稀少。

迅速增加的不仅仅是博物馆,近年来全国多地涌现出亿元、甚至数十亿元级别的剧院。

然而除了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之外,绝大部分城市的演出市场并不发达,因为没有演出资源,一年难得有几次像样的演出。

在去年全国“两会”上,著名作曲家叶小钢曾举例说,广东东莞、浙江嘉兴等地的大剧院,规模都不比国家大剧院差,但东莞大剧院里面经常摆摊卖东西,嘉兴大剧院外部环境一团糟,里面演出档次也非常低。

他提醒说:“文化大繁荣背后要警惕文化‘大浪费’。

”浮躁之风助长文化浪费“一年出书品种这么多,有些还没上市就直接化为纸浆了,这是莫大的浪费,甚至可视为一种变相的砍树行为。

”某著名出版社的一位资深编辑这样对记者说。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一些出版社为追求“做大做强”的目标,在无法提高单品种效益的情况下,依靠增加品种数量来增加市场占有率,结果导致大量图书积压。

其中,一部分通过折旧书市场消化,也有很大一部分根本卖不出去,最终化为纸浆。

在文学创作领域,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出版和发表的长篇小说有2000余部,而实际诞生的作品多达8000部到1万部,这意味着有6000部到8000部长篇小说被束之高阁。

而在有幸与读者见面的那2000部小说之中,有多少质量上乘之作?又有多少能为中国文坛留下点睛之笔?在影视界,每年制作、播放、上映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每部作品的投资也越来越多,动辄过亿元,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成为经典的作品却越来越少。

还有很多作品“追风”严重,却疏于剧本打磨和拍摄前期准备。

如前几年《暗算》、《潜伏》热播之后,影视界便一窝蜂地涌向谍战剧,谍战题材的代表作家麦家便曾公开批评国内的谍战剧“越来越浮夸、虚躁”。

秀文化靠的是时间的沉淀。

然而,在浮躁之风的侵袭下,文化界的“大跃进”现象屡见不鲜。

大量伪劣之作匆匆登台,又匆匆退场,构成了一种巨大的文化浪费。

文化界须以实际行动反浪费记者曾在全国作家代表大会上听到一位作家抱怨,当地文联办一场新年晚会花去了50万元,而每年用于作协文学创作的经费,不过5万元。

同时,在如火如荼的场馆建设中,我们却不得不面对文化遗产失传、文艺院团难以为继、优秀剧目匮乏、文艺人才短缺等诸多问题。

面对种种问题,文化界怎容得随意浪费?日前,国家广电总局向各级电台电视台发出《关于节俭安全办节目的通知》,要求包括春节晚会在内的节日广播电视节目,不要讲排场、比阔气、拼明星;不要一味追求舞美灯光眩目、服饰道具奢华;要削减不必要的项目,压缩不必要的开支,把节约的资金用于提高节目水平、资助公益事业,为形成勤俭节约良好风气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事实上,不只是晚会,也不只是电视节目,文化界各个领域都必须行动起来,以反浪费的实际行动,助推文化真正的大发展大繁荣。

核心阅读未开封的A4打印纸、崭新的玩具、八成新的电器和家具、没有破损的衣服,都出现在垃圾堆里——近日,本报记者走访天津、四川、甘肃等地,发现垃圾堆里的浪费现象十分惊人。

为什么大量仍有价值的物品会被白白丢弃?专家指出,这样的“未富先奢”,暴露出国人不合理的消费习惯,也凸显我国旧物回收体系的缺失。

生活垃圾浪费惊人没有破损的衣服、尚未开封的食物,打工者在垃圾堆里给孩子捡玩具2月19日,记者来到天津市南开区一家废品收购站,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