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流水施工原理

第二章流水施工原理


例:有6座管涵施工,由于作业面受限制,只能容纳 4人同时操作,因此每个专业施工队按4人组成, 挖槽需2天,做基础需4天,安涵管需6天,洞口 砌筑2天,试组织流水作业。 解:K=2
挖槽b1=2/2=1 作基础b2=4/2=2 安涵管b3=6/2=3 洞口砌筑b4=2/2=1 T=(m+ ∑ bi-1)*k + ∑G + ∑Z-∑C =(6+7-1)*2=24天
4
8
12
16
挖基坑(6人) 砌基础(5人)
砌桥台( 12人) 安上部(3人) 劳动力
24 20 48 12
四座桥施工进度横道图(流水作业法)
施工过程 4
8 ② ①
12 ③ ②
16 ④ ③
20
24
28
挖基坑 砌基础


砌桥台
安上部 劳动力
6 11





20


15

12
23
26
3、流水作业法
※定义: ※优点: (1)科学地利用了工作面,计算总工期比较合理 (2)实现了专业化作业,为工人提高技术水平和进行技术改造、 革新创造了有利条件,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和提高劳动生 产率。 (3)实现了连续作业,相邻的专业工作队之间实现了最大限度 的合理搭接。 (4)单位时间投入施工的资源量较为均衡,有利于资源供应的 组织工作。
四、流水施工类型及总工期
流水施工组织方式根据流水施工的节奏不同通 常可分 为:固定节拍流水施工、成倍节拍流水施工、 非节奏流水施工 (一)固定节拍流水施工 是指各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ti与相邻施工过程之 间的流水步距K完全相等的流水施工。其特点 如下:
(1)所有施工过程在各个施工段上的流水节 拍相等; (2)相邻施工过程的流水步距相等,且等于 流水节拍; (3)专业施工队数等于施工过程数,即每个 施工过程成立一个专业施工队,由该队完 成相应施工过程所有施工段上的任务; (4)不存在工艺组织间歇和工艺搭接。 全等节拍流水的施工工期可按下式计算:
(5)为文明施工和进行现场的科学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流水作业的参数 (一)时间参数 1.流水节拍(t) :指一个施工队在一个施工段上 施工的持续时间. t =Q/(S*R*N)= P/(R*N) 2.流水步距(Ki,i+1 ):指相邻两施工过程进入同 一施工段开始施工的时间间隔. 3.工艺间歇:由于施工工艺和技术保安要求 ,相 邻的两个施工过程之间必须留有一定的间隔 时间,用G表示。


二、横道图的特点:
优点:形象、直观,且易于编制和理解。 不足: (1)不能明确反映各项工作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 (2)施工日期和施工地点无法表示,只能用文字说明; (3)工程数量实际分布情况不具体; (4)仅反映出平均施工强度。
现以某公路上同一类型的四座小桥为例说明 其施工组织方法。每座小桥为一个施工段, 分为分为挖基坑、砌基础、砌桥台、上部 构造安装四道工序.
第二章
流水施工原理
一、知识框架

基本概念
流水施工、流水施工参数 流水施工的基本组织方式

有节奏流水施工
固定节拍流水施工 成倍节拍流水施工

非节奏流水施工
非节奏流水施工的特点 流水步距的确定 流水施工工期的确定
一、施工进度计划的表达方法 1、横道图 横道图也称为甘特图,是美国人甘特在20世纪20年 代提出的。
T=(m+n-1)t
T=(m+n-1)*t
施工过 4 程 挖基坑 砌基础
砌桥台 安上部
8
12
16
20
24
28
W=∑t =nt
(m-1)*t
例:n=3,m=4,k=t=3d,RA=10, RB=20,RC=27
施工 过程 A(10) B(20) C(27)
60
3
6
9
12
15
18
57
R=38
30 30 10
T=(m+ ∑ bi -1)*t + ∑Z+ ∑G
施工过程 专业
队数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挖槽
砌基础 安涵管 砌洞口
1
2 3 1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无节奏流水施工
一、无节奏流水施工的特点
(1)各施工过程在各施工段的流水节拍 不全相等; (2)相邻施工过程的流水步距不尽相等
(3)各专业工作队数等于施工过程数;
(4)各专业工作队能够在施工段上连续 作业,但有的施工段之间可能有空闲时 间。
二、时间参数的确定
1.流水节拍的确定同有节奏流水 2.流水步距的确定:”累加数列错位相减取大差” 3.工期: T=∑Ki,i+1+ ∑tnj 例:某项目流水节拍如下表所示,试安排流水作业
76.组织建设工程依次施工时,其特点包括( )。 A.每个专业队在各段依次连续施工 B.每个专业队无法按施工顺序要求连续施工 C.各施工段同时开展相同专业的施工 D.同一时间段内各施工段均能充分利用工作面 84.组织依次施工时,如果按专业成立专业工作队, 则其特点有( )。 A.各专业工作队不能在各段连续施工 B.没有充分利用工作面进行施工 C.完成施工任务所消耗的资源总量较多 D.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比较复杂 E.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程质量
施工 一 二 三 四 甲 3 7 10 12 过程 乙 -) 2 4 5 7 --------------------------甲 3 4 3 2 K甲乙3 5 6 7 -7
乙 丙
2 2 1 2 2 2 2 3
乙 2 4 5 7 丙 -) 2 4 6 9 ----------------------------K乙丙2 2 1 1 -9
施 工 项 目
施工进度(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B
C D



G






Z



固定节拍流水施工进度计划图
成倍节拍流水施工
二、成倍节拍流水 流水节拍不等但互成倍数 步骤(1)求各流水节拍的最大公约数K; (2)求各施工过程的专业施工队数目bi bi = ti/k (3)将∑ bi 看作施工过程数n,按全等 节拍流水的方法安排进度。 (4)计算总工期 T=(m+ ∑ bi-1)*k + ∑G + ∑Z-∑C
4)组织间歇时间。如基础开挖后的验槽所占 用的时间,这种间歇时间称为组织间歇时 间。一般用Z表示。 5)平行搭接时间,用C表示。 6)工期。 T=∑Ki,i+1+Tn+∑(G+Z-C) 中∑Ki,i+1——流水组中各流水步距之和; Tn——流水施工中最后一个施工过程的持续 时间;
(二)空间参数 1.工作面 工作面是指供某专业工种的工人或某 种施工机械进行施工的活动空间。工 作面的大小,表明能安排施工人数或 机械台数的多少。
A B C D
5 4 4 6
3 5 3 5
4 4 4 6
5 5 3 3 4 3 5 3
A B C D
8 3 3 3
6 4 4 5
3 1 1 4
5 2 3 4
6 3 2 6
1.某分项工程依据施工图计算的工程量为1 000m3,该分项 工程采用的施工时间定额为0.4工日/m3,计划每天20人安 排2班,该工程需要( )天完成。 A. 125 B. 55 C. 20 D. 10 52.考虑建设工程的施工特点、工艺流程、资源利用、平面 或空间布置等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组织方式。其中, 有利于资源供应的施工组织方式是( )。 A.依次施工和平行施工 B.平行施工和流水施工 C.依次施工和流水施工 D.平行施工和搭接施工 64.在下列施工组织方式中,不能实现工作队专业化施工的组 织方式是( )。 A.依次施工和流水施工 B.平行施工和流水施工 C.依次施工和平行施工 D.平行施工和搭接施工
47 27
10
这是由于各施工过程之间,有的有工艺间歇和组织 间歇,有的可以安排搭接造成的。其总工期为:
T=(m+n-1)t +∑G+∑Z-∑C
例2:某工程有A、B、C、D四个施工过程,每个施 工过程划分三个施工段,各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 为2天,其中A与B之间有1天的技术间歇,C与D 之间有2天的组织间歇,无工艺搭接。试计算工期 并绘制施工进度计划。 解:由题意知m=3;N =4;ti= 2;G=1, Z=2, C=0,其总工期为: T=(m+N-1)ti +∑G+∑Z-∑C = (3+4-1)×2+1+2-0 = 15天。
2.施工段 (m) 划分施工段的原则: 各施工段上劳动量应大致相等; 划分的段数不宜过多 足够的工作面; 应有利于结构的整体性,宜选在变形缝处 当有层高关系,分段又分层时,应使各队 能够连续施工. (三)工艺参数 1.施工过程数(n)=专业队数n‘
2.流水强度V 流水强度又称流水能力、生产能力,流水强 度是指某一施工过程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 的工程量,一般用Vi表示。如浇筑混凝土 时,每工作班浇筑的混凝土的数量。 流水强度可用下式计算: Vi=∑ Ri× Si 式中Ri——投入施工过程i某种施工机械台数 或专业工作队工人数; Si——投入施工过程第i种资源的产量定额;
四座桥施工进度横道图(顺序作业法)
4 挖 基 坑 砌 基 础 砌 桥 台 安 上 部 劳 动 力 6 5 12 3 6 5 12 3 6 5 12 3 6 5 12 3 8 12 16 20 24 28 32 36 40 44 48 52 56 60 6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