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趣味数学游戏趣味数学游戏趣味数学游戏一:8字游戏目的:建立数字8的概念。
做法:数出8个跳棋子让孩子数完,告诉他:“妈妈在书房里有好吃的等你去吃,不过你要去先敲8下门,进了门走8步,妈妈就给你吃。
”和孩子说清后,妈妈进书房准备8粒小饼干或葡萄干。
当孩子敲对8下门,再让他进来,如不对,开门后再让他重敲。
进门后走8步(要自己数),这时要表扬,把8个小饼干放在干净的盒子里让孩子数,数完大人说:“这是多少块饼干?给妈妈一半吃吧。
游戏二:认识前后游戏三:认识里外做法:根据孩子喜欢过家家的特点,在客厅内搭房子,用小板凳各样玩具围成一圈,为了开发孩子智力可问孩子我们怎么进家呀?(留门),屋子太黑怎么办?(留窗户),窗户应留在哪呢?告诉孩子应留在能见到太阳的那一面,这样不但是房子明亮还可晒太阳不得病。
为了训练口头表达还可提出好多问题问。
游戏四:认识圆形做法:大人先和孩子玩画圆的游戏,用一根针纫上线扎在木板上,线另一端套上笔围着针画一圈,便成了圆形。
还可把碗或杯子扣在纸上,用笔画一圈也成了圆形,并简单告诉他圆有圆心有圆周,然后告诉孩子我们家就是“圆”的世界,圆东西可多了,你看看都有啥东西是圆的,让孩子去发现,接着做一游戏,找一块场地,母子俩各紧握一根绳的两端,以孩子为圆心,大人手持一棍,边围孩子转画,转一圈后画成的线让孩子看看是圆形不是。
游戏五:认识正方形做法:取一根细铁丝,分成等距四段、在段与段之间用笔作一记号,当着孩子面把铁丝围在一个圆柱体上(壶、小桶……)围成圆形,问孩子这叫什么形——圆形。
在圆的基础上按所作的记号,围成三个直角,每段捋直,两端相接成一正方形,和孩子一起用尺量一量四条边是不是一样长,角度是不是一样大(可用三角板测量),告诉孩子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的就是正方形。
游戏六:摆花豆做法:两张扑克牌和一颗跳棋子为一组。
排三组在一条直线上,让孩子按此规律向后排。
再把三块饼干二个葡萄干一块糖为一组,排两组,让孩子以此规律向后排。
△〇□△〇□〇□△〇□△游戏七:吃糖三角做法:买或自己做糖三角给孩子吃,再用棍摆一三角形,问孩子:为什么叫糖三角,和棍摆的三角形是不是都有三个角,都有三条边?用笔画一下。
为了加深印象大人可画一棵树,问这树、房子上有三角形吗?树上有几个,房子上有几个?一共有几个?让孩子一一回答。
还可让孩子试着画一画。
最后妈妈说:“我吃3个糖三角。
”爸爸说:“我吃4个糖三角,都画出来,有几个糖三角。
”孩子画出来让他数一数,对不对。
游戏八:狼吃小羊做法:先摆出10颗红豆(其他豆也行),让孩子数一遍,然后敲10下吃饭的碗(声音要清脆),边敲边让孩子念数,1下2下3下……10下。
游戏正式开始时,大人把一颗豆扔进碗里发出1个声音,让孩子拍1下手,让他心里记住或小声念出来,123……10,当扔到第10颗时,小羊(孩子当小羊)应立即跑开,跑到5米外脚踩上一条横线为安全线,否则狼(大人当狼)就要抓上小羊把它吃掉。
篇二:儿童趣味逻辑数学题(培训)少儿趣味数学题1、黑兔、兔和白兔三只兔子在赛跑。
(1)芳芳比阳阳大3岁; (2)燕燕比芳芳小1岁; (3)燕燕比阳阳大2岁。
(1)王老师说:“我比李老师小。
” (2)张老师说:“我比王老师大。
” (3)李老师说:“我比张老师小。
(1)中班比小班少;(2)中班比大班少; (3)大班比小班多。
5、三个同学比身高。
6、四个小朋友比体重。
8、有四个木盒子。
请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度,把盒子排队。
(1)小春说:“我分列的不是蓝气球。
小春分到()气球。
小宇分到()气球。
11.甲、乙、丙三个小朋友赛跑。
12.a、b、 c三名运动员在一次运动会上都得了奖。
他们各自参加的项目是篮球、排球和足球。
13、爸爸买了3个皮球,两个红的,一个黄的。
哥哥和妹妹都想要。
爸爸叫他们背对着背坐着,爸爸给哥哥塞了个红的,给妹妹塞了个黄的,把剩下的一个球藏在自己背后。
爸爸让他们猜他手里的球是什么颜色的,谁猜对了,就把球给谁。
14、小菲、小南、小阳三个小朋友,分别戴着红、黄、蓝三顶帽子,排着队儿向前走,谁也不回头。
15、3个小朋友下课后排队做游戏,他们一共最多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排列法?16、一个小组的小朋友排队去做游戏,从前往后数排第3个,从后往前数排在第 5个,共有多少小朋友在做游戏?18、小明家住在5楼,小明从一楼回到家共爬了几层楼梯?19、小猴与小兔去摘桃,小猴摘下15个桃,当小猴将自己的桃分3个给小兔子时,它俩的桃就一样多,你知道小兔子摘了多少个桃?21、妈妈给姐姐买了18枝铅笔,给弟弟买了10枝铅笔,姐姐分给弟弟几枝,姐弟俩的铅笔就一样多?1.哥哥今年12岁,小明7岁,哥哥比小明大几岁?两年前,小明比哥哥小几岁?2.妈妈今年30岁,爸爸今年35岁,妈妈比爸爸小几岁?10年后,爸爸比妈妈大几岁?4.同学们排队做操,王红前边有9个同学,后边有5个同学,这队一共有多少个同学?5.小红和5个同学修桌椅,后来又来了6个,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同学?6.小明家门前有一排小树苗,柳树左边有6棵杨树,它的右边有10棵松树,这排小树苗一共有多少棵?7.景山公园举办恐龙展览,王老师带着15个男生,12个女生来参观,王老师应该买几张票?9.篮子里有100个苹果,上午卖了20个,下午又卖了40个,篮子里的苹果少了几个?10.笼子里鸡和鸭各有50只,后来被黄鼠狼叼走了3只小鸡,妈妈就又买了4只鸡和4只鸭,现在笼子里是鸡多?还是鸭多?多几只?11.月月家养了两株美人蕉,早晨红美人蕉开了3朵花,可黄美人蕉凋谢了1朵,这时,红花和黄花的朵数同样多都是12朵,请问,原来哪株美人蕉开的花多?多几朵?12.王府公寓里新搬进5户居民,现在一共有42户居民,王府公寓原来有多少户居民?13.新学年开学后,三年级一班转来一位新同学,现在三(1)班共有50人,请问,三(1)班原来有几位同学? 14.任老师用去了15支粉笔,粉笔盒里还剩20支,原来粉笔盒里有多少支粉笔?15.花园里飞走了6只粉蝴蝶,又飞来了4只黄蝴蝶,花园里现在有30只蝴蝶,花园里原来有几只蝴蝶16.玲玲家住在一幢楼房的第9层,她每上1层需要1分钟,她从1层上到9层需要多少分钟?17.妈妈要把一根绳子剪成5段,要剪几剪子呢?18.小红和小明同住一幢大楼,小明住6层,小红住3层,小红上1层楼用1分钟,算一算从自己家到小明家用几分钟?19.大成把一根木头锯成3段,每锯一段用3分钟,要锯这样的木头2根,共需要几分钟?20.奶奶今年60岁,张远今年8岁.再过5年后,奶奶比张远大( )岁?21.用1,3,5三个数可以组成( )不同的三位数?请你写一写.22.小伟给小玲4颗糖后,就和小玲一样多,小伟原来比小玲多几颗?23.小伟给小玲4颗糖后,还比小玲多2颗,小伟原来比小玲多几颗?24.智力竞赛的四位优胜者,第一名比第二名多得2分;第二名比第三名多得2分;第三名比第四名多得2分.他们一共得了20分.请问他们各得几分?25.有16颗糖,小明吃一半剩一半;小红吃一半的一半,其余正好小勇、小佳各一半.请问: 小明吃( )颗,小红吃()颗,小勇吃()颗,小佳吃()颗.26.李江从家走到电影院要16分钟,他从家出发走了4分钟后发现电影票没有拿,马上回家拿了电影票在到电影院.李江一共用了几分钟?29.算迷二:剧院门前人如潮,进门对号坐下来。
请你帮我算一下,未知座位有几排?31.2+4+6+8+10+12+14+16+18+20= 32.1+3+5+7+9+11+13+15+17+19=33.班上的同学,年龄都是8岁或9岁,那么任意两个邻座同学的年龄之和最大是几岁?最小又是几岁?35.在一条马路的一边种树,从马路的一头到另一头共种了9棵,每两棵之间相距3米,这条马路有多长?36.一天,楼老师叫章天琦把夹在《语文》书第37页和第38页之间的书签那给她,你说章天琦能拿到吗?37.大毛和小毛每人有8颗糖,大毛给小毛3颗后,小毛比大毛多多少颗?38.时钟敲3下,2秒敲完;时钟敲8下,几秒敲完?(提醒:找出间隔)39.时钟4点敲4下,3秒敲完;12点敲12下,几秒敲完?40.1+2+3+4+5+6+7+8+9= 41.1+2+3+4+5+6+7+8+9+10=42.前十个自然数:1、2、3、4、5、6、7、8、9、10的和是单数还是双数?篇三:幼儿园教案《趣味数学》贵州省金沙县幼儿园新教师见习教案篇四:浅谈小班幼儿趣味数学教学浅谈小班幼儿数学学习的几种方法平山县幼儿园王惠芳小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小,对枯燥和抽象的数学并不感兴趣。
而喜欢游戏、运动和积极表演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又是小班幼儿的一个显著特点。
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运动和幼儿经历过的生活情景表演中,让幼儿在游戏和运动以及表演中学习数学,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运动和表演的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办法。
根据这一理论设定,我在组织小班幼儿数学活动时,我就着手进行数学知识与游戏、运动和情景表演相结合的实验。
—、在游戏中学数学“游戏是幼儿的伴侣”,“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
幼儿就是在游戏和运动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
游戏作为幼儿的第一课堂,深受幼儿喜爱。
把数学知识融入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喜爱。
1、在日常生活活动中设计数学游戏日常生活活动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从家长的心理需要考虑,他们也希望老师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活护理而不是学习。
所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就是小班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
据此,我设计了一些游戏,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如:吃饼干的时候,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另外更多的东西,我就启发让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孩子的生活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可对孩子产生影响的数学情景和事例,这些情景和事例经常地、反复地发生,因而对孩子数学潜能的开发产生着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作用和影响。
我们要善于利用生活中数学教育的资源,引导孩子发现、感觉、学习。
我发现许多幼儿喜欢将他们自己的年龄、电话号码、门牌号码等数字性的东西告诉别人;如果看到如果有人手中拿到的饼干比他手中的多,幼儿马上就会发现数量上的差别。
也就是说他们对数字很感兴趣。
家长和老师应利用孩子的这个特点,教孩子学些数学。
干、糖块、葡萄玩具等作教具,寓教于乐,循序渐进,一次教一个数字,解释数字的形状,帮助孩子记忆。
通过举例,帮助孩子理解;当教到5以后,也可以用钱币(硬币、纸钞)作教具,孩子们都喜欢做动手操作,做游戏。
教师可以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进行数学的学习。
如许多孩子喜欢将东西弄倒,也喜欢拿物体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