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原理 (整理)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原理 (整理)


使介质温度出现宏观上的升高
可见微波加热是介质材料自身损耗电磁场能量而发热
10/372
6) 电弧加热
在两个电极间加一电压,当电源提供较大功率的电能时, 若极间电压不高 ( 约几十伏 ) ,两极间气体或金属蒸气中可 持续通过较强的电流 ( 几安至几十安 ) ,并发出强烈的光辉, 产生高温(几千至上万度),这就是电弧放电。 电弧放电最显著的外观特征是明亮的弧光柱和电极斑点。
分子水平的操作。21Βιβλιοθήκη 3727、等离子体加热蒸发法
等离子体的概念及其形成
物质各态变化:
固体→液体→气体→等离子体→反物质(负)+物质(正) (正负电相反,质量相同) 只要使气体中每个粒子的能量超过原子的电离能,电子将 会脱离原子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而原子因失去电子成
为带正电的离子(热电子轰击)。这个过程称为电离。当
开始成核:其过程涉及到在含有可溶性的或悬浮盐的水或 非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液体变得饱和时,沉积就会借助 于均相或异相成核机制而发生。 成核之后:由扩散控制长大,此时溶液的浓度和温度在决 定粒子长大中起重要作用。 满足条件:所有的核必须几乎在同时生成,而且在接下来
的生长过程中必须没有进一步的成核或颗粒团聚。
23/372
8、溅射法
溅射法制备纳米微粒的原理
• 用两块金属板分别作为阳极和阴极,阴极为蒸发用的材料,在两电极
间充入Ar气(40~250 Pa),两电极间施加的电压范围为0.3~1.5 kV。
由于两电极间的辉光放电使 Ar 离子形 成,在电场的作用下Ar离子冲击阴极靶
材表面 (加热靶材 ),使靶材原子从其表
主要影响因素:反应液浓度、反应温度、溶液pH值、反应 物加到溶液中的顺序等。
13/372
3、固相法制备纳米微粒
纳米微粒固相法合成 是把固相原料通过降低尺寸或重新 组合制备纳米粉体的方法。该法 是通过固相到固相的变 化来制造超微粉体,没有相的变化。 固相物质的微粉化机理可以分为两类: 1) 尺寸降低过程( size reduction process ):将外部 能量引入或作用于母体材料,使其结构转变,固相物 质被极细地分裂,但物相没变化。属于此过程的有机 械粉碎(球磨法)、化学处理(溶出法)等。
Fe3O4和Fe-N纳米微晶
纳米微晶的形成和热扩散系数以及扩散长度有关 Fe 在 Si 中就不能制备纳米微晶,这可能由于 Fe 在 Si 中 扩散系数和扩散长度太大的缘故
20/372
6、原子法
50年代,Feynman曾设想“如果有一天能按人的意
志安排一个个原子和分子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奇迹”?
1982 年 Binnig 等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 ,以 空前的分辨率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可见”的原子、 分子世界。在 80年代末, STM已发展成为一个可排 布原子的工具。1990年人们首次用 STM进行了原子、
纳米颗粒合成及其生长机理
157692247 任光鹏
生长机理
依制备状态不同而 划分的制备方法 • 1、气相法制备纳米微粒的生长机理 • 2、液相法制备纳米粒子 • 3、固相法制备纳米微粒
1)
蒸发冷凝法
7) 等离子体法
2)
物理气相沉积
非晶晶化法
8) 溅射法
9) 流动液面上真空蒸度法 10) 通电加热蒸发法 11) 爆炸丝法 12) 雾化法
17/372
3、非晶晶化法
原理:先将原料用急冷技术制成非晶薄带或薄膜, 就是把某些金属元素按一定比例高温熔化,然后 将熔化了的合金液体适量连续滴漏到高速转动的
飞轮表面,这些合金液体沿着飞轮表面的切线方
向被甩了出去同时急遽地冷却,成为非晶薄带或 薄膜。然后控制退火条件,如退火时间和退火温 度,使非晶全部或部分晶化,生成的晶粒尺寸可 维持在纳米级。
1) 定义
• 气体冷凝法是在低压的氩、氮等惰性气体中加热金属、合
金或陶瓷,使其蒸发气化,然后与惰性气体碰撞、 冷却、 凝结,最终形成形成超微粒 (1~1000 nm)或纳米微粒 (1~100 nm)的方法。 • 试样蒸发方式:气相法部分已有介绍
16/372
2、物理气相沉积(PVD)
基本原理:在凝聚、沉积的过程中最后得到的材料组分与
液相法的原理是:选择一至几种可溶性金属化合 物配成均相溶液,再通过各种方式使溶质和溶剂 分离(例如,选择合适的沉淀剂或通过水解、蒸 发、升华等过程,将含金属离子的化合物沉淀或 结晶出来),溶质形成形状、大小一定的颗粒, 得到所需粉末的前驱体,加热分解后得到纳米颗
粒的方法。
12/372
液相成核与生长
表面时,一部分入射光反射, 一部分入射光被吸收 ,一旦 表面吸收的激光能量超过蒸 发温度,靶材就会融化蒸发 出大量原子、电子和离子, 从而在靶材表面形成一个等 离子体。等脉冲激光移走后, 等离子体会先膨胀后迅速冷 却,其中的原子在靶对面的 收集器上凝结起来 ,就能获 得所需的薄膜和纳米材料
7/372
足够的原子电离后转变另一物态---等离子态。
22/372
等离子体加热蒸发法制备纳米粒子的原理
• 当高温等离子体以约100~500 m/s的高速到达金属或化
合物原料表面时,可使其熔融并大量迅速地溶解于金属
熔体中,在金属熔体内形成溶解的超饱和区、过饱和区 和饱和区。这些原子、离子或分子与金属熔体对流与扩 散使金属蒸发。同时,原子或离子又重新结合成分子从 金属熔体表面溢出。蒸发出的金属原子蒸气遇到周围的 气体就会被急速冷却或发生反应形成纳米粒子。
电弧放电可分为 3个区域:
– 阴极区、弧柱和阳极区 – 阴极依靠场致电子发射和热电子发射效应发射电子;
– 弧柱依靠其中粒子热运动相互碰撞产生自由电子及正离子, 呈现导电性(热电离);
– 阳极起收集电子等作用,对电弧过程影响常较小。
根据电弧所处的介质不同分为气中电弧和真空电弧两种。
11/372
2、液相法制备纳米粒子
1、气相法制备纳米微粒的生长机理
• 3) 激光加热: 将具有很高亮度的激光束经透镜聚焦后,能在焦点附近产生数千 度乃至上万度的高温,此高温几乎可以融化掉所有的材料。 激光能在10-8秒内对任何金属都能产生高密度蒸气,能产生一种 定向的高速蒸气流。
用于纳米材料制备的原理:
• 物理法:当激光照射到靶材
尺寸
19/372
5、离子注入法
用同位素分离器使具有一定能量的离子硬嵌在某一与它固 态不相溶的衬底中,然后加热退火,让它偏析出来。它形 成的纳米微晶在衬底中深度分布和颗粒大小可通过改变注 入离子的能量和剂量,以及退火温度来控制 在一定注入条件下,经一定含量氢气保护的热处理后获 得了在Cu、Ag, Al, SiO2中的a-Fe纳米微晶。 Fe和 O 双注入, Fe 和 N双注入制备出在 SiO2 和 Cu中的
下降,电路接通,当碳棒温度达白热程度
时, Si 板与碳棒相接触的部位熔化。当碳 棒温度高于2473 K时,在它的周围形成了 SiC 超微粒的“烟”,然后将它们收集起 来,即可获得SiC超微粒子
26/372
11、爆炸丝法
基本原理
• 先将金属丝固定在一个充满惰性气体 (5*106 Pa)的反应室中,丝两端
蒸发源或溅射靶的材料组分一致,在气相中没有发生化学
反应,只是物质转移和形态改变的过程 制备过程:在低压的惰性气体中加热金属,形成金属蒸汽。 再将金属蒸汽凝固在冷冻的单晶或多晶底板上,形成纳米 粒子点阵或纳米薄膜 加热金属的方法,气相法部分已有介绍。这里重点介绍两 种:激光束加热PVD和电子束加热(如分子束外延MBE)
的卡头为两个电极,它们与一个大电容相连接形成回路。
加 15kV 的高压,金属丝在 500~800 KA 电流下进行加热,融断后在电流
中断的瞬间,卡头上的高压在融断
处放电,使熔融的金属在放电过程 中进一步加热变成蒸气,在惰性气
体碰撞下形成纳米金属或合金粒子
沉降在容器的底部,金属丝可以通 过一个供丝系统自动进入两卡头之
18/372
4、机械破碎法
是采用高能球磨、超声波或气流粉碎等机械方法,以粉 碎与研磨为主体来实现粉末的纳米化。 其机理主要是产生大量缺陷,位错,发展成交错的位错 墙,将大晶粒切割成纳米晶。
球磨工艺的目的是减小微粒尺寸、固态合金化、混合以
及改变微粒的形状。球磨的动能是它的动能和速度的函 数,致密的材料使用陶瓷球,在连续严重塑性形变中, 位错密度增加,在一定的临界密度下松弛为小角度亚晶 晶格畸变减小,粉末颗粒的内部结构连续地细化到纳米
化学法:利用大功率激光器的激光束照射于反应 物,反应物分子或原子对入射激光光子的强吸收,
在瞬间得到加热、活化,在极短的时间内反应分
子或原子获得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温度后,迅速完
成反应、成核凝聚、生长等过程,从而制得相应
物质的纳米微粒。
8/372
4) 电子束轰击:
利用静电加速器或电子直线加速器得到高能电子束,在电子透 镜聚焦作用下使电子束聚焦于待蒸发物质表面。受到电子轰击
打开快门、使物质蒸发在旋转的圆盘下
表面上,从圆盘中心流出的油通过圆盘 旋转时的离心力在下表面上形成流动的
油膜,蒸发的原子在油膜中形成了超微
粒子。 含有超微粒子的油被甩进了真空室沿壁
的容器中,然后将这种超微粒含量很低
的油在真空下进行蒸馏,使它成为浓缩
25/372
10、通电加热蒸发法
通电加热蒸发法的原理
2) 构筑过程( build up process ):将最小的物质单元 (原子、分子、离子)组合起来、构筑微粒,物质属 性发生变化,如热分解法(大多为盐的分解)、固相 反应法(大多为化合法)等。
14/372
根据是否发生化学反 应而划分的制备方法
15
1、低压气体中蒸发法 [气体冷凝法或蒸发冷凝法]
根据是否发生化学反 应而划分的制备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