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辽宁省硬币流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_李东

辽宁省硬币流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_李东

《区域金融研究》2010第2期区域金融实务小面额货币硬币化,是当前人民币发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加快小面额货币硬币化的进程,能有效地提高我国流通中小面额人民币的整洁度,更好地维护人民币的信誉和形象,同时能大大降低人民币发行成本。

辽宁省被中国人民银行选为硬币推广使用试点省份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加强硬币知识宣传,合理调整货币流通结构,有计划、有步骤地在辽宁辖区推广使用硬币,使小面额货币硬币化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辽宁省硬币流通的基本情况辽宁省作为全国最早五个硬币投放省份之一,已经连续16年保持硬币净投放态势。

辽宁省硬币投放总体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投放结构不平衡,省内沈阳、大连等中心城市硬币投放量最大,中心城市周边、交通便利城市次之,农村、山区、边远城市投放最少。

二是硬币投放回笼渠道相对比较固定,硬币的投放渠道主要通过商业银行投向超市、便利店、大型购物商场、药店、医院、车站、餐饮服务业等开户单位。

硬币回笼主要来源于公交行业、彩票投注站、电子游戏室和网吧等开户单位。

为了深入了解硬币流通的真实情况,沈阳分行分别开展了商业银行硬币流通调查和企事业单位硬币流通调查。

(一)商业银行问卷调查情况反映本次调查共向商业银行投放问卷1154份,回收有效问卷1122份,有效回收率97.23%。

通过对商业银行硬币流通调查问卷进行汇总,发现商业银行反映的硬币流通情况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硬币投放量大于回笼量。

调查显示有44.86%的商业银行近五年来硬币的投放量增加,而有21.82%的商业银行近五年来投放量减少。

二是商业银行硬币机具有较大需求。

调查显示,有45.88%的商业银行需要硬币点数机,12%的商业银行需要硬币清分机,42.12%的商业银行需要硬币包装机。

三是硬币需求结构有较大差异。

有87.86%的商业银行认为一元硬币是当前需求量最大的硬币,同时有75.55%的商业银行认为人民银行应该加大一元硬币的投放量;而有56.79%的商业银行认为一角硬币的市场流通表现过度。

(二)企事业单位问卷调查情况反映本次调查共向企事业单位投放问卷4402份,回收有效问卷3552份,有效回收率81%,其中被调查企事业单位中百货公司占9.72%,零售商店占21.06%,超市占15.99%,集贸市场占7.98%,公交系统占4.24%,邮电系统占5.42%,医院占8.17%,其他企业占27.42%。

企事业单位所反映的硬币流通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客户对硬分币存在辽宁省硬币流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李东(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辽宁沈阳110803)摘要:本文通过对辽宁省硬币流通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目前硬币流通中存在投放难、清分难、缴存难、兑换调剂难、循环使用难等一系列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硬币流通;调查;政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82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477(2010)2-0057-04收稿日期:2009-11-09作者简介:李东,男,博士研究生,经济师,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

2010年第2期(总第446期)区域金融研究Journal of Regional Financial ResearchNO.2,2010General NO.446《区域金融研究》2010第2期区域金融实务拒收现象。

企业在日常的收入找零过程中,客户偶尔存在拒收情况,其中最主要的是对硬分币的拒收。

二是硬币自动售货设备及硬币清点机具不普及。

调查显示98.73%的企业没有硬币自动售货机,而有自动售货设备的企业其自动售货日均销售额很低,日均销售额在100元以下的占45.69%。

相对应的有98.33%的企业没有硬币清点机具。

三是企事业单位日常经营活动存在缺少硬币的现象。

有51.88%的企事业单位认为缺少硬币,其中49.3%缺少一元,21.58%缺少五角,29.12%缺少一角。

四是商业银行对企事业单位的硬币流通服务仍需加强。

调查显示,企事业单位到商业银行缴存硬币会发生拒收或推诿现象的占5.51%,而企事业单位到银行取硬币会发生不供应或不能满足供应现象的占36.6%,在销售旺季,企事业单位到银行兑换硬币出现不能及时供应现象的比例更高。

二、辽宁省硬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商业银行及企事业单位关于硬币流通情况的调查,沈阳分行对硬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硬币投放难由于硬币重量大、形态小、品种多,对硬币进行收付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易出错,加之市场总体需求小,取款客户如无特殊需求,一般不愿意要硬币,于是商业银行在调硬币时,尽量压缩数量、金额和次数。

此外,一些硬币投放或回笼量大的商业银行,人员和车辆配备不足,大量的硬币投放或回笼增加了搬运工作量和费用开支。

因此,这种既占压商业银行库存,又影响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局面,导致商业银行潜意识里对硬币投放的态度消极,能不调的就不调或少调,能不投的就不投或少投,长期积累,形成硬币投放难的状况。

(二)硬币清分整点难硬币品种繁多,清分强度较大,现行流通的硬币有6种票面、3个版别,共9个品种,致使手工的清分强度大大高于纸币。

而硬币清分机具的价格和日常维修保养费用昂贵,商业银行不敢贸然购置硬币自动清分机具和机械化辅助设备,因此,厂家研制积极性不强,造成了硬币清分机具研发滞后、性能不强。

目前辽宁省内商业银行普遍缺乏性能良好的硬币清分机具,这种状况既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又增加了硬币回笼行的成本,影响了硬币的再次投放。

(三)硬币缴存难由于硬币回笼企业和需求企业开户在不同的银行,硬币回笼行的清分、包装,硬币投放行的运输等均会产生相应的成本,加之商业银行柜面没有硬币清点鉴别仪器,完全采用手工清点方式,工作效率低下,因此商业银行对回笼居民、企业交存的硬币积极性不高,尤其对数量较大的硬币,个别商业银行甚至会拒收。

如沈阳市几大公交公司,由于其行业的独特性,每天都要回笼大量的硬币。

每家公交公司大都集中在一家银行开户,这些单位每月交存数额巨大的硬币客观上给开户银行增加了沉重的工作负担。

银行与企业之间因为交存硬币的问题曾经发生过矛盾和纠纷。

许多单位和居民反映曾经有过被商业银行以各种理由拒收硬币的经历,而商业银行则普遍认为硬币回收费时费力,拒收硬币是无奈之举。

这一矛盾如果得不到解决,将会影响到金融机构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从而影响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的信誉。

(四)硬币兑换调剂难由于商业银行在硬币的投放上普遍存在“择业”现象,即硬币投放对象主要集中在商业企业、服务行业和公共事业单位。

调查显示:商业银行对商业企业的投放量高达60%左右,银行自用和柜面兑换的仅占10%且基本集中在办事处,很多储蓄所没有储备或足额储备对个人商贩兑换的硬币,因此,这些个体商贩往往为兑换硬币发愁,为了生意的需要不得不出高价找“钱贩子”或拉关系兑换硬币。

此外,单位之间互相调剂硬币余缺,由于涉及信息缺乏和操作限制等一系列困难,一直无法大规模有效实施。

(五)硬币大量沉淀,循环使用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小面额货币支付功能逐渐弱化,硬币除了日常小额商品交易的“找零功能”外,难以在高档及大宗商品的定价和交易中发挥作用,人们对硬币的重视程度也逐渐下降,造成硬币大量沉淀在居民家中,长《区域金融研究》2010第2期区域金融实务年得不到使用。

一部分群众认为硬币携带不便、容易丢失,因而不愿大量持有和使用硬币,在硬币和小面额纸币同时流通的情况下,人们更愿意选择纸币,从而使硬币使用受限。

此外,当前的硬币自动化配套设施仅存在于公交行业的无人售票和少数商场的自动售货机,硬币自动化配套设施匮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使用硬币的积极性。

三、辽宁省硬币流通不畅的主要原因一是商业银行主渠道不畅通,阻碍了硬币的正常投放回笼。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由于硬币投放受限,挤占大量库存,硬币回笼困难,增加额外成本,因此不论商业银行的管理层还是操作层,均对硬币投放回笼持消极态度,基本上是被动应付。

可以说,利益的驱动已经使商业银行逐渐放弃了本应承担的硬币投放回笼主渠道的义务,这是硬币流通受阻的最重要原因。

二是硬币清点费时费力,包装方式设计不合理,影响了硬币投放回笼的工作效率。

由于硬币重量大、形态小、品种多,对硬币进行收付的劳动强度大、耗时间、易出错。

工作人员在缺乏高性能自动化机具的情况下,清点硬币必然工作效率低下。

此外,目前硬币包装普遍采取纸卷包装的方式,硬币缴存至商业银行后,商业银行工作人员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把散币包装成卷入库,对外一次性大量支付硬币时,也基本是成卷交接,客户使用硬币就必须拆卷,这种硬币的包装方式增加了硬币流通交接的难度,从而使硬币的投放回笼受到影响。

三是硬币缴存兑换缺少市场化运作方式,没有充分利用经济手段调剂各银行、各单位之间的硬币余缺。

商业银行认为硬币清点劳动强度大,占用工作人员大量时间,甚至影响其它重要工作的完成,因此,理应收取一定的费用,作为补偿。

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商业银行制定的硬币清点收费标准过高,一般企业和居民都难也承受,导致市场化的补偿机制无法运作,造成商业银行对硬币缴存兑换工作“名为收费,实则推诿”的局面。

硬币投放行与硬币回笼行之间,硬币盈余单位与硬币短缺单位之间也由于缺少市场化的机制,不能及时通过经济手段横向调剂硬币余缺,从而造成硬币流通受阻。

四是硬币投放的监测体系尚未建立,人民银行对硬币流通进行预测和调控的手段有限。

近年来,人民银行各基层行货币金银部门承担着极其繁重的货币投放和残损人民币的回笼任务,对硬币投放的统计监测体系没有能够及时建立起来,因此,无法获得科学准确的统计数据。

加上目前缺少行之有效的计算辖内硬币流通实际需求量的科学方法,人民银行在投放过程中只能根据商业银行的申请被动供应,无法进行未雨绸缪的科学预测与调控,因此往往市场上硬币已经短缺到一定程度,信号才传导到人民银行。

四、措施及建议第一,鼓励企业间硬币的融通业务,减少商业银行硬币投放回笼的压力。

真正大量使用硬币的是企业,大量回收硬币的也是企业,商业银行只是中间环节。

因此,如果有条件的企业之间开展硬币融通业务,自行兑换调剂余缺,就会减少商业银行大量的硬币存取业务,省去硬币包装搬运成本,这将大大减轻商业银行硬币投放回笼的压力。

第二,进行经济成本核算,完善硬币回收清点收费标准。

硬币回收清点收费,是运用经济手段促进商业银行转变消极、被动观念,疏通硬币回笼渠道的好方法。

作为一种经济补偿机制,收费标准必须客观准确,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在进行经济成本核算的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商业银行在硬币清分、整点、包装、搬运、调缴过程中所形成的成本,也要考虑到硬币回笼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