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第六章 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第六章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课题一大学生人际关系概述教学目的:通过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成分进行分析,来揭示大学生的主要人际关系,引导学生掌握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教学内容: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一)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通过交往而形成的彼此间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

它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反映了个人或团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求的心理状态。

(二)人际关系的成分分析1、活动2、满意感3、原则4、技巧(三)大学生的主要人际关系1、家庭关系2、师生关系3、同学关系4、朋友关系二、人际吸引的条件(一)接近且悦纳(二)相似或互补(三)外表吸引力(四)个性特征和能力三、友谊的形成与障碍(一)友谊的形成在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从互不相识到形成友谊一般要经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彼此陌生,互不相识。

就象两个互不相交的圆一样,各有各的轨迹,各有各的范围,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第二阶段,有一方(或双方同时)引起对方的注意。

就象两个圆距离接近了,但仍然没有发生直接的联系。

第三阶段,有一方或双方主动与对方接近,发生直接联系。

第四阶段,双方深入交往,友谊开始形成。

第五阶段,友谊得以深入发展,成为知己。

(二)友谊的维持与障碍友谊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轻者会使友谊出现裂痕,重者则会导致友谊破裂,甚至让交往双方分道扬镳,断绝来往。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导致友谊遇到障碍的原因。

首先,时空距离的变换会导致友谊障碍出现。

其次,由于彼此之间发生了某些不愉快的事导致彼此互不信任也是友谊障碍出现的重要原因。

再次,交往双方对很多重要问题的认识分歧较大,也会导致友谊受损。

第四,对对方的过度依赖会使友谊关系变成一种负担,影响友谊的发展。

最后,在人格特质方面存在不足也会使友谊无法持久。

(三)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1、诚信原则2、平等原则3、互利原则4、尊重原则5、宽容原则6、适度原则课题二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教学目的:通过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人际交往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晕轮效应、刻板印象、投射效应。

教学内容:一、认知方面的问题(一)晕轮效应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它是指根据某人身上一种或几种特征来推论概括该人其他一些未曾了解的特征,属于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认知偏差。

(二)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产生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总之,造成同一群体中的人们持有的刻板印象具有一致性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1)群体的共同目标;(2)相同的群体成员身份;(3)共同的信息来源,如大众传播工具;(4)相互之间便利的信息沟通。

(三)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是指个体认知他人时把自己的特性归属到他人身上。

也就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想法,认为自己是这样想的,别人也一定会这样想。

二、情绪情感方面的问题情绪和情感的接近与疏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距离。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情绪和情感的体验比较敏感、丰富,情绪和情感的表达比较强烈且易冲动。

这些特征会给大学生的交往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但同时,也可能给交往活动带来很多困扰。

因此,在交往活动中,要注意克服消极情绪情感的影响,保障交往活动顺利开展。

(一)恐惧恐惧可以根据程度的不同分为不安、担心、害怕等,几乎每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都有过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恐惧情绪体验,例如担心考试不及格,害怕见领导,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恐惧黑暗,恐高,害怕某种动物等等(二)嫉妒嫉妒是“恐惧”(害怕他人优于自己)和“愤怒”(愤恨自己不如他人)的混合心理,是一种深藏于心中的情感以歪曲的形态爆发出来,表现为不服输、不愉快、敌视、自惭、自怨等等。

它是一种痛苦的难堪的情绪反应,其中包含着醋意、怨恨、沮丧、羡慕等复杂而多变的情感因素,是一种消极的负性情绪反应。

(三)害羞达尔文曾经说过,害羞是人类特有的复杂情感。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害羞是一种避免与他人接触或熟识的倾向,这种心理现象几乎发生在每一年龄层,尤其在青少年中相当普遍。

(四)愤怒当愿望受到干扰、目标不能实现、需要无法满足时,人们往往产生愤怒情绪,它是一种强烈而不满的情绪,并伴随着一种必须马上发泄出来的冲动,可以按照爆发时的强度大小分为不满、生气、愠怒、激愤和暴怒等。

(五)孤僻孤僻并不是一种愉悦的心理感受,长期极度的孤僻是自我与真实的社会生活远离与隔绝的结果,它伴随着寂寞、沉闷和抑郁。

课题三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教学目的:通过提供给学生解决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交往技巧。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家庭、事业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拥有许多知心朋友,但是,由于受到各种主观因素(个性、交往动机、自信心等)和客观因素(交往技巧、沟通方式等)的影响,交往双方在交流信息、沟通思想时往往会不太顺利,产生各种障碍,甚至还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

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在于后天的培养,如果大学生们能够在充分展示自我魅力的基础上,再主动掌握一些实用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那么在解决人际冲突、改善人际关系方面就会如鱼得水、收放自如,能够及时消除因人际关系紧张而造成的心理压力,摆脱困境,保持健康的心态。

一、表现出积极的态度1、主动热情在人际交往中,热情能给人以温暖,能促进人的相互理解,能融化冷漠的心灵。

2、幽默洒脱幽默是一种特殊的情绪表现,它是人们适应环境的工具,是人们面临困境时减轻精神和心理压力的方法之一。

二、掌握好交往的技巧(一)恰当的自我表露自我表露是指在人际沟通中自愿地把自己的个人信息传递给对方。

自我表露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增进亲密关系的重要因素,也是发展友谊的主要因素,还是人们发泄情绪的重要途径。

(二)积极地倾听倾听是人际沟通中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学会做一个积极的倾听者也是提高和改善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

(三)提高语言沟通的能力人际交往过程离不开双方的沟通,即双方在信息、情感、思想观念等方面进行充分的交流,惟有如此,才能相互理解、求同存异,使双方的关系得以维持并向着更高层次发展。

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方式有很多种,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词语性语言沟通和非词语性语言(身体语言)沟通。

1、提高词语性语言的沟通能力2、正确运用身体语言进行沟通所谓身体语言,是指非词语性的身体信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身体触摸、身体姿势与外表、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等。

(四)掌握赞扬和批评的艺术(五)善于处理冲突冲突是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不仅竞争对手或敌我之间存在冲突,朋友甚至情侣之间也会发生冲突。

人们一般认为冲突是不良现象,应该尽可能加以避免,但事实上,它既不是好现象,也不是坏现象,完全取决于人们在处理冲突时采取的方式方法。

以下是人们在处理冲突时常常采用的几种策略:1、采取回避策略2、采取让步策略3、采取支配策略4、采取和解策略课题四心理训练——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测量教学目的:通过心理训练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方法:测量法。

教学重点:人际关系矩阵法。

教学内容:一、人际关系矩阵法这种方法是根据群体内的总人数(N)而制成的N×N的行列表,表内记入各成员的选择关系,也可以记入排斥关系。

例如,最喜欢的记3分,其次的记2分,排第三的记1分;或按不喜欢的程度由高到低依次记-3分、-2分和-1分。

然后把统计结果依次记入表内,就可以根据表上的数字直接明了地分析出群体内的人际结构和人际关系,最后统计出各人的得分,若得到的正分越多,则反映此人在群体中越受欢迎;若得到的负分越多,则说明他在群体中越不受欢迎。

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测验这是一份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诊断量表,共28个问题,对每个问题可做“是”(√)或“否”(X)两种回答。

请认真回答,然后参照后面的计分结果和评分办法,对测验结果做出解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进行分析。

1、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

()2、和生人见面感觉不自然。

()3、过分的羡慕和嫉妒别人。

()4、与异性交往太少。

()5、对连续不断的会谈感到困难。

()6、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

()7、时常伤害别人。

()8、与异性来往感觉不自然。

()9、与一大群朋友在一起,常感到孤寂或失落。

()10、极易受窘。

()11、与别人不能和睦相处。

()12、不知道与异性相处如何适可而止。

()13、当不熟悉的人对自己倾诉他的生平遭遇以求同情时,自己常感到不自在。

()14、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什么坏印象。

()15、总是尽力使别人赏识自己。

()16、暗自思慕异性。

()17、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

()18、对自己的仪表(容貌)缺乏信心。

()19、讨厌某人或被某人所讨厌。

()20、瞧不起异性。

()21、不能专注的倾听。

()22、自己的烦恼无人可申诉。

()23、受别人排斥与冷漠。

()24、被异性瞧不起。

()25、不能广泛地听取各种意见、看法。

()26、自己常因受伤害而暗自伤心。

()27、常被别人谈论、愚弄。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