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英语教学特点探讨

初中英语教学特点探讨

初中英语教学特点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33.41【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1-1297(2012)10-0126-01
初中学生大多数活泼好动,反应灵敏,竞争意识、独主意识逐渐增强,且有很强烈的表现欲,他们的记忆力、理解力不断提高。

我们初中英语教学一要根据语言本身的特点,二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

我在教学中体会到以下几条初中英语教学特点。

一交际性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就是为了达到用英语来交际这个目的的。

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使用过程中才能培养出来。

课堂是英语教学活动的主要场合,但是光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来培养交际能力只不过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而已。

无论教师怎样精心设计,学生怎样努力配合,如果没有课前、课后的密切配合,都很难实现这一愿望。

作为交际工具,语言的学习也决非局限于课堂。

如果把语言当成一门课或一门知识来学,那么离交际的目标就越来越远了。

因此,学好并用好一门语言必须从课堂中心跳出来,创造出一条课内与课外结合,新课与旧课结合,复习与讲新结合,游戏与讲练结合的新道路。

把传统的复习、预习、讲授、练习都纳入到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有趣的言语活动中去。

不论听录音、看录像、讲故事、学歌曲,还是角色扮演或对话都是在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

课堂上有新课,有练习;课外活动,业余自学也有新课,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这样学生不但学会了英语,而且用这种语言交流思想,做实事,享受学习英语的乐趣。

如:在练习个人小档案时我将本人的小档案提供给他们,让他们就我的真实情况进行问答:“what’s our english teacher’s telephone number?what’s her favourite animal/colour…”等,这些真实的情况让学生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想更多地了解老师。

另一种常用的交际练习就是让学生编节目。

如:一个演丢车的人,一个演警察,另一个演拾到车的人,还可以有几个配角。

这样,学生主动地练习英语,仿佛在真实情景中交际了。

这样的练习比单纯练教材中编好的对话无疑更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会在这种练习中迅速提高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二趣味性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让学生不感到英语学习枯燥乏味,这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方法是乏味的。

即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阶段的不同,如初学、巩固和复习,就不能用一样的方法,这要求教师要付出心血,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

在教学中,这应该是教师大有作为的地方。

教句子开始可进行听力比赛,看谁最先说出所听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进而再进行单词组句比赛等等,这比老师一遍一遍地讲,学生一遍一遍地读,效果好得多。

教课文,根据不同体裁和内容,
在不同阶段可采用模拟对话,扮演角色,粗讲故事,概述大意,改变人称,变对话为叙述,变叙述为对话,即兴口头作文,看图说话,组句成文等多种形式。

这样就会把死教材活用,学生学得兴趣浓,用的机会多,效果必然好。

教语法要注重举一反三,注意延伸。

例如,学习助动词do,就引导学生总结现在分词doing,过去式did,过去分词done这三类情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及时以陈述句、否定句、疑问句的形式进行训练。

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必定大增。

三直观性
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的形象和感性的知识容易被他们注意和接受。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准备一些实物教具或采用多媒体教学。

如在教学单词:bottle,empty,full时,我先展示出一个空瓶子,并说:“look!this is a bottle.it’s empty.”继而,我向瓶子里灌满水,说:“now,it’s full.”这样学生轻松地学会了这几个单词;在教ill,hospital,see a doctor 时,我放一段看病的录像给学生,并加上解说,学生们自然地就将英语语言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了。

这样的教学将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很深的印象,不容易忘记。

再如就是我自己经常做演员,用我的动作、表情、手势,用我的服装等进行教学,学生们很容易接受这些直观、形象的东西。

四创新性
长久以来,由于我们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的培养,一味地让学生在大堆大堆的题海中“磨练”应试技巧,从而导致许多学生“死读书”、怕交际。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无疑会给他们的终身发展带来后患。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

”“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能力,创新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21世纪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创新。

如第一册课本中,有一段一位年轻妇女请求警察帮助找孩子,课本要求学生描述丢失小男孩的长相.完成这段对话。

因为我们还没有学到”fat”(胖)这个单词,其中一个学生这样说;“he is not tall,but he’svery heavy.”(他不高,但他很重)我听完后,就夸奖这个学生善于动脑敢表达,并同时把“fat”这个单词教给了他,我觉得这就是对创新能力的保护,教学中我不轻易说“不能”。

另一方面,教师本身也不能要求学生创新而自己只按照课本循规蹈矩,教师自己也要有创新意识。

如:我在教课本中的服装时,把常见的服装名称都集中教给他们,不局限于课本内的东西,并提前准备好实物,让同学用英文写好纸条,对应地粘在每件衣服上,学生们觉得有意思极了,都说老师的办法好。

这样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感到有趣,而且让学生感到了创新的刺激,创新型的教师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教学中,只有遵循教育规律,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才能轻松、愉快、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