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中医保健知识课件
(第六期) 老年人中医药保健知识
1
• 人进入老年时期,天癸不足,体质自然有所变化。如 《养老奉亲书·戒忌保护》认为高龄老人气血渐衰,真 阳气少,“精血耗竭,神气浮弱”,因而老人疾病常 具有同病多发的特点,也就是说在同一病人身上往往 出现多种病理变化。例如饮食所伤,除脾胃首当其冲 外,还会涉及肝、肾,以致气血、筋骨怯弱难支。因 此,老年病辨证多虚,但又不完全是虚。有时也有虚 中挟实,正虚邪实,甚至还有正不虚而邪实的。
14
此时应根据自己的工作及新的生活 环境的特点,给自己制定有意义的作息 时间表,进行一些社会调查咨询、写回 忆录、学点书法等,使之脱离寂寞单调 感。
15
三、起居调理养生,四时有序 1、四季养生 【黄帝内经·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篇提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 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髮缓 形,以使志生,生而匆杀,予而勿夺,赏 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 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2
其次,老年人许多征象是老,不是病,如老年人 行动迟缓,思维减退,耳不聪,目不明,饮食不香, 眠差多梦等现象,这只能说是老的状态,不能说是病, 但整个机体和脏腑器官,气血阴阳都有不同程度的病 理改变,又不能单纯认为是老,所以说又是病。著名 老中医蒲辅周曾说:‚我现在无论是精神、体力都不 如健康人,但这是‘老’不是病,不要随便治疗,不 过我像一栋旧房子,经不起风雨,易于崩溃。‛这就 说明老年人容易生病,不高度重视,及时救治,往往 带来极坏的后果。还有老年人疾病临床上表现很不典 型,往往症状轻而病情重,以肺炎为例,老年人患病 时往往无高烧甚至不发烧,咳嗽不明显,吐痰也少, 白血球计数也可能不高,只表现为嗜睡,疲乏无力, 食欲减退等,作ⅹ线检查即可发现有病变。 3
13
总之,不良情绪不仅可诱发多种疾病, 还可使病情日益恶化,最终导致身亡。因 此,老年人在患病期间遇事更要随时注意 克制自已的情感,从心理上保持一个相对 平衡状态,自觉控制自已的情绪,坦然地 应付各种意外事件,谨慎地应付重大事件, 冷静地从正反两方面去考虑、分析、判断 每一件事;力争做到遇喜不狂,遇悲节哀, 遇有气愤之事不暴怒,遇上不顺利的逆境 不绝望。要求老年人能宽容、体谅,能自 我安慰、自我调节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保持 乐观情绪,避免种种烦恼。
7
2、饮食有节 “节”是节制、节律,饮食质和量太过 或不足,饮食无定时,均可谓之不节。老 年人肠胃功能减弱,饮食一定要有节制, 适时适量,饥饱适中。切忌暴饮暴食或节 制过度。他主张老年人的饮食种类与调配 上要合理,认为《黄帝内经》中“五谷为 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就是说主食、 肉类、蔬菜都能养人,有益身体,饮食要 多样化,以清淡可口、易于消化、营养丰 富的饮食为宜。对生冷、辛燥之品,应少 食。
9
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 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寒则腠理 闭,气不行,故气收矣。炅则腠理开, 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惊则心无 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 矣。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 耗矣。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 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10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 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 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 目的。精神养生是重要的养生方法之一, 特别是老年人具有易伤“七情(喜、怒、 忧、思、悲、恐、惊)”的生理特点, 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及机体内部衰老 变化的影响而发生各种情志变化,这对 老年人的健康长寿是非常不利的。因此, 精神养生在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
11
目前我国老年人实行离退休制度。老 年人退休、离休后,生活地位和环境发生 了变化,再加上疾病缠身,在情绪上产生 一些波动,引起一些心理变化。在行为上 表现烦躁易怒,爱发牢骚,或精神萎靡, 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寝食不安;或孤独, 多疑,忧郁,自卑等。
12
这些不良刺激,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它会 引起组织、器官在生理功能上出现一系列 的变化。它可诱发内分泌功能失调,降低 免疫能力,为肿瘤的发生提供了内在的条 件。如乳腺的发生就与消极情绪有关。长 期的消极情绪又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一个 重要原因。人的心情越是压抑,越容易死 于心脏病。实验研究证明,人在愤怒、恐 惧、持续紧张的情绪状态下,血压明显升 高。故经常发怒的人最易患高血压病和冠 心病等。
8
二、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 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帝 曰:善。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 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 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岐伯曰: 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 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悲 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 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一、饮食养生 中医学认为饮食水谷是人体气血生 化的源泉,是供给人体营养物质的根 本途径。饮食的正常消化和吸收是维 持人体生长发育,完成各种生理功能、 保证生命延续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人 体进入老年期后,其对食物的消化、 吸收功能减退。因此如果不注意饮食, 往往被饮食所伤而危害健康。
4
1、科学饮食 老年人大多肾衰胃虚,由于肾气虚弱,老 年人的牙齿易松动无力,甚至脱落。此外, “肾者,胃之关也”,肾气虚弱可使胃肠 蠕动减缓,消化能力减弱,在饮食上以松 软为好,少吃或不吃油炸、火烤类坚硬食 品。在食物烹调上,以蒸、炖、烩为主, 有助消化吸收。
5
医学家认为,老年人以食粥养生最佳, 尤其是早餐食粥有利养胃。这是因为 胃经过一夜蠕动后存食基本排除处于 空腹状态,故而饮用稀粥最为适宜。 古代老年人在都喜欢软食,并在饮食 中掺以一定的药物,称为软食剂,常 见的软食剂有粥、馄饨等。反之,煎 饼等硬食之物,老年人不宜多吃。
6
老年人多属虚寒之体,因此老年人 宜温忌寒,颇有道理。在深秋和冬季, 老年人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食用具有 滋补作用的食品与药膳等,以利保养元 气。在热天,则要少食生冷食品,尤其 是冷饮,不可过度食用,以防损伤脾胃, 引发消化不良、腹痛、腹等病症。此外, 中医认为阳虚、寒证疾病应禁忌生物,这对老年人养生亦有 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