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重点难点工程施工方案1.0池塘穿越施工方案1.1工程概况本标段池塘众多,大小不一,多处连续穿越,除设计选线、定线时尽量避绕以外,依据施工图纸,本标段共38处池塘穿越,其中,最大的穿越长度为68m。
池塘有鱼塘、荷塘、牛蛙塘。
1.2施工方案根据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下列施工原则:1、小型水塘、垂直于管道中心线方向水面宽度小于30m时,采用排水施工法,将池塘中的水用泵抽干,采用人工或机械挖沟、钢板桩支护、明沟排水、发送就位的方法(图a)。
2、大型水塘、垂直于管道中心线方向水面宽度超过50m时,采用围堰开挖施工方法进行。
通过水塘中心时,采用两侧围堰(图a);靠近池塘一侧时,采用单侧围堰(图c、d)。
1.3施工程序1.3.1施工准备1、办理征用地和赔偿手续,联系池塘主取出池塘中的养殖物、增氧设备和莲藕等。
至少提前一周将池塘水抽干,晾晒池床。
2、根据施工图纸进行测量放线,放出管线铺设中心线、管沟边界线及池塘占地宽度,做好穿越准备工作。
3、在池塘的一端的主管段的施工作业带内修筑穿越施工预制场,规格为50×14m。
为减少占地,尽量利用作业带作为预制场地。
岗地之间的鱼塘,如果两岸坡度较大,应进行平整。
1.3.2池塘排水1、对于面积较小的池塘,采用排干池水的方法施工。
先用单斗挖掘机在塘两岸边各挖一低于管沟底0.8m深积水坑,坑底尺寸2m×2m,边坡比1:1,抽水设备根据涌水量的大小选用8SH-6离心泵、DN100~DN150潜水泵抽取明水,在挖沟过程中,始终抽水配合。
2、对于池塘垂直于管道穿越中心线方向的宽度较大,经过经济比较后采用筑坝围堰后再排水的方法。
3、筑坝可选择袋装土筑坝和无土围堰的方法。
筑坝前,先将池塘内的水抽去一半,然后采用编织袋装土人工筑坝,坝高以高出水面500mm为宜,坝顶宽1m,底宽根据水深度确定。
4、采用无土围堰时(图5-1-1),先将做好的三角支撑架(矩形断面长3m,宽根据水深一般为2.0~3.0m,支撑角在15~20°)在距穿越中心线两侧各15m 的两条线(或一条线)上依次排开。
然后将做好的挡水板在三角支撑架外紧靠矩形框,用小型浮船载一打桩机进行安装。
对于水深过大的池塘,可与塘主协商先将水抽出一部分后再安装挡水板。
1.3.3 作业带清理排干池水以后,清理经过池塘的施工作业带。
首先采用人工或机械清除池底淤泥,尽量将淤泥推到池塘的一侧,为避免淤泥回流,采用袋装干土修筑挡泥坝,然后用干土置换,平整出作业带。
作业带宽度为12~20m 。
1.3.4 管沟开挖1、 采用单斗挖掘机开挖管沟,挖沟时一定按坡度比(1:1)分层开挖,随挖随测量,以保证挖沟人员安全,考虑到挖沟时的回淤量,挖沟深度比设计深度深0.3~0.5m 。
2、地下水位小于沟深地段及深度超过5m的管沟坡比,可根据相邻工序的施工方案,采用明渠排水、井点降水、管沟加支撑等方法。
3、在管沟开挖前做试验,应考虑施工机械的侧压、震动、管沟暴露时间等因素,由业主或监理现场认定,批准后方可实施。
1.3.5管沟排水和降水1、明沟与集水井排水管沟开挖过程中,在管沟的一侧或者两侧设置排水明沟,每隔20m~30m设一个集水井,使地下水汇流至集水井中。
排水沟的深度应始终比挖土面低0.4~0.5m,集水井比排水沟低0.5m~1m,用泵将积水从集水井中抽出。
2、深层明沟排水渗水量大或者排水面积大时,为减少排水沟和沟内集水井数量,在管沟以外,作业带内挖通管沟的深层集水坑和排水沟,将管沟内的集水通过沟内小型排水沟汇流至深井,集中排出。
3、管沟积水通过经过修整、疏导、改造的自然排水系统和新修的排水沟排至附近的河流、沟渠中。
1.3.6管沟支护管沟开挖的坡度应根据现场试验确定,对于施工场地狭小或湿土,采取护壁措施。
护壁的方法有钢板桩支撑法、斜柱支撑法、短柱横隔支撑法、临时挡土墙支撑法、锚拉支撑法等。
1、钢板桩支撑法:1)管沟挖深较大,或管沟开挖遇到流沙,管沟成型困难时采用钢板桩护壁。
边挖沟边打钢板桩,或者采取先打钢板桩,后挖沟的方法进行。
2)钢板桩采用单层热拉森式U型钢板桩,规格为:400mm×6~8m。
3)钢板桩采用振动锤屏风式打入法。
2、一般粘土质地段管沟支护采用简易的斜柱支撑法、短柱横隔支撑法、临时挡土墙支撑法、锚拉支撑法。
3、 型钢桩横挡板支撑可用于管道连头作业。
在挡土位置打入H 型钢,间距1~1.5m ,边挖方,边将5mm 挡土木版塞进钢桩之间挡土。
简单、经济,可重复利用。
1.3.7 穿越管段预制、检验、补口1、 穿越管线的组焊、检验、补口与主管段要求相同,在管沟开挖前完成。
2、 池塘两岸地势平坦时,采用弹性敷设,管段焊接与主管道连成一体。
穿越段两端坡度较大,需要采用弯头、弯管连接时,可以采用沟下焊接。
1.3.8 管段下沟、回填1、 采用沟下组焊的管段,用吊管机将单根管直接吊入沟中。
2、 沟上组焊的管段下沟的方法与要求与主干线相同,下沟前,将管段两端用盲板焊死,避免管内进水。
3、 管段下沟前,先用水泵将管沟中积水抽干,管段按设计就位。
4、 穿越段管线回填先利用编织袋装土回填一层,再回填原状土至池床标高。
1.3.9 两端连头根据主管段情况,需要连头时,在连头附近挖一积水坑,用2台6″潜水泵抽水,连头作业按规范进行。
1.3.10 恢复地貌1、 将池塘内的所有杂物、多余土清除。
修筑池坝,并夯实作型。
2、按照环保要求,向池塘内充灌洁净水。
如果主人同意,可就近抽取河水,通过排水系统灌注,否则应打井取水。
3、按设计要求进行三桩埋设。
1.3.11施工机具配备见表5-1施工机具配备表。
表5-1 施工机具配备表2.0中小型河流及水渠穿越施工方案2.1概述1、本标段所经地区地表水系发达,故河流水渠穿越频繁,共52处。
详见表5-2:表5-2 第5标段河流、水渠穿越情况表2、另外,本标段内捞刀河及浏阳河跨越不在本次招标范围内。
3、通过现场考察,本标段小型河流属于山区性河流,流量随季节变化较大,枯水期水面宽10~50m,水深0~1.5m,河宽在10~80m之间不等,施工较为有利。
因此,施工选择在枯水期,采用围堰导流的方法进行。
2.2施工程序施工准备→导流筑坝→管沟开挖→管线预制→管线检验→吊管下沟→试压通球→稳管→管沟回填→恢复地貌→护岸砌筑2.3施工准备1、施工前详细阅读设计文件,了解现场道路、地形地貌及河水流量以及流量随季节变化情况。
2、修筑与直线段管道施工便道相通的施工便道和施工场地,施工便道宽4m,铺设厚0.4m碎石、砂、土,碾压密实。
较大型穿越点附近修筑一处20m ×30m管道预制、堆管、堆料、停放施工设备场地。
3、因现场无电源,则每个穿越段配备1~2台50kw/35kw发电机组。
4、施工设备、人员、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5、通知地方水利部门开工日期并获得批准。
6、测量放线:按照图纸对穿越段进行放线,确定出管道中心线,并打桩划线,并打出施工段的分段桩。
2.4导流、筑坝法施工1、以管道中心线为基准,在各处穿越点上游10~20m开始,用单斗挖掘机开挖导流沟,直至穿越点下游20~30m结束。
导流沟的横断面积S 根据下式确定:S≥Q/V其中:Q—河水流量(m3/s);V—允许平均流速(m/s),一般取2~3 m/s。
2、导流沟底部应比河床底部低0.5m,并有5~10%的坡度,与原河道方向的夹角为30°~45°。
3、当导流沟开通水流正常后,在管道中心线两侧各10~15m处用人工拦河筑坝。
坝的几何尺寸:上游坝上宽为2~3m,坡度1:1.5,以高出水面1m 为宜。
其用料为塑料编织袋内装粘沙土单层垒砌加固,上游坝主河道迎水面部位内衬双层塑料布。
4、导流筑坝示意图如下:2.5截坝渡槽开挖施工1、水渠、沟渠和小河穿越施工时,由于两岸堤坝较高,或者坡度较大,选用截坝渡槽开挖方法进行。
2、渡槽采用Φ630管线制成,单根管长30m。
3、根据现场地形地貌,选择在穿越中心线上下游各10-15m处采用人工或机械填筑截水坝,在两坝之间安设导流渡槽,并保证渡槽向下游5~10%的坡度。
4、渡槽高出河床时,中间应加设支墩,支墩间距小于10m,并不得支在管沟或作业带上。
2.6复壁管直跨及顶混凝土套管施工本标段有复壁管直跨及顶混凝土套管穿越水渠各一处具体施工方法如下:1、复壁管直跨1)在两岸较平坦处修筑预制场地,预制场地尺寸为100m×40m。
2)复壁管直跨施工要在水渠两岸管线下沟后进行。
3)将φ864×9.5螺旋缝钢管及工作管焊接防腐合格后,采用20t吊车、挖掘机配合及推土机牵引穿工作管,并按设计要求对复壁管进行封堵。
4)用吊车将复壁管吊装就位,位置和尺寸要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2、顶混凝土套管穿越施工方法与公路顶管穿越相同,具体见本章6.3相关内容。
2.7管沟开挖1、当筑坝完成后,先用潜水泵抽净两坝间的河水并控制地下水的水位。
用单斗挖掘机开挖管沟,泥岩采用钻孔爆破和人工清底成型。
管沟深度超过5米时采用阶梯式分层开挖,管沟断面图示意图如图5-2-2:2、沟底管沟尺寸:沟底宽为2m;管沟边坡:沟深<2.5m时为1:0.5,沟深≥2.5m时为1:1。
河底管沟应平直,中心线偏移不应超过20mm。
3、河流、水渠底部有淤泥时,应挖除软弱土层,换填渗水土。
2.8管沟支护1、穿越较大的沟渠时,由于管沟挖深较大,管沟边坡应采取支撑式防护。
2、防护的方式可根据现场情况选择钢板桩支护或斜柱支撑、短柱横隔板支撑等。
3、支撑的方式详见第五章1.3.6。
2.9河床内施工便道修筑1、对于较大型的河流,穿越点两坝之间河水抽干以后,用积水坑明排水方法控制地下水。
为便于管道施工和稳管结构安装,在河床内修筑一条宽6m 的施工便道。
施工便道修筑的长度为各处穿越长度。
2、小型河流、水渠的穿越,可以根据需要,清理出作业带。
2.10管线预制穿越部分管段的预制在作业带或预制场进行,主河道管道可以在河床施工便道上组对。
其组对焊接工艺要求与一般地段管道施工相同。
2.11管线检验1、焊缝外观合格,执行SY0401-98标准。
2、焊缝经第三方根据设计及合同要求100%射线检验合格。
3、管道补口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
2.12降水在管沟开挖过程中,采用明沟降水。
挖沟时随时在设计管沟最低点管沟旁开挖3~5处积水坑。
积水坑长×宽为2m×2m。
在管沟开挖完成后,形成与管沟相通、深度大于沟深0.8~1.0m的积水坑。
管线连头处也采用分别挖积水坑方法排水。
抽水采用电动潜水泵。
每个现场配备50KW发电机组一台,4寸、6寸泵6~10台。
2.13吊管下沟1、当管沟成型满足设计要求,岩石沟底经细土回填处理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现场认定后,则立即组织吊管机,将穿越管段吊管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