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输管道施工方案

长输管道施工方案

长输管道施工方案本段线路途经江苏省溧阳市境内,沿线地形地势属低山丘陵地带,多有旱田和水田、果林、树木,管道施工采用半自动焊和手工下向焊组焊工艺实施流水化作业。

1 工程设计交桩1.1 设计代表在现场依据施工图纸向施工单位由起点开始逐段交接线路控制桩及沿线路设置的临时性、永久性水准点直到终点。

1.2 交接桩时,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图纸核对桩号、里程、高程、转角角度,对已经丢失的桩应复测补桩。

及时准确填写交接桩记录。

1.3 接桩后,施工单位进行测量放线,将线路控制桩移到施工作业带边界线内0.3 米位置,并采取措施保护控制(转角)桩,并设置醒目的标识。

2 测量放线2.1 测量前的准备2.1.1 设备、机具准备2.1.1.1测量所用GPS全球定位仪、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仪器经过校验,且在有效期内。

2.1.1.2 备齐测量区段完整的施工图,备齐交接桩记录及认定的所有文件,备足木桩、红油漆、钢卷尺、花杆、彩旗和白灰,备齐定桩、撒灰工具和用具,测量人员同时备好防晒、防雨等个人工具。

2.1.2 资料准备进入现场测量之前,充分熟悉图纸及有关资料。

2.2 测量2.2.1 依据由设计方提供的管道施工图、测量成果表,复测设计交桩的位置和高程,对接收到的管线走向纵断面图进行复测、复核,如发现与设计有较大出入或根据实际情况确需局部改线,做好记录,以书面材料及时汇报业主及设计,再由勘察、设计重新测定线路,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单施工工序流程(沟上组装)222管线测量测定出线路中心线,每100m设置一个百米桩,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段,需设加密桩,平角、转角、纵向转角设立转角桩。

2.2.3在线路中心线上,根据设计施工图纸要求设置纵向变坡桩、曲线加密桩、标志桩,并注明变坡点位置、角度、曲率半径、切线长度、外矢矩,保持与设计断面一致。

2.2.4除按特殊要求标外,各桩要注明里程、地面高程、管底高程和挖深。

2.2.5采用冷弯管处理水平或竖向转角时,要在曲线的始点、终点上设桩,并在曲线段上设置加密桩,间隔不大于10m在曲线的始、末、终点上注明曲线半径、角度、切线长度和外矢矩。

2.2.6弹性敷设采用“工兵法”、“解析法”、“总偏角法”进行测量放样。

2.2.7在河流、沟渠、公路、地下障碍物穿越段的两端、线路站场、阀室的两端及管线壁厚、防腐层等级变化分界处设置标志桩。

2.2.8地下障碍物标志桩,注明障碍物名称、埋深和尺寸。

2.2.9壁厚、防腐层变化分界处标志桩,注明变化参数、起止里程。

2.2.10管道施工控制测量表的计算与填写控制测量表中水平距、水平里程、水平角、地面标高、管道设计标高,是在纵断面图上获取,而挖深、坡度、下料角等是计算所得。

2.2.10.1挖深h=地面高-管道设计高程;2.2.10.2 坡度二高差/水平距;2.2.10.3角度(下料角)的计算:角度分纵向角和叠加角;(1)纵向角a计算:当坡向相同时a=a1-a2当坡向相反时a=a1+a2a i本站坡角;a2后站坡角(2)叠加角a的计算:叠加角:转点所在的位置一般均为叠加角,所谓叠加角是平面转角与纵向角的叠合, 其作用是一角双变向。

坡向相同cosa=cosa1*cosa2*cos 0 + sina 1*sina 2坡向相反cosa=cosa1*cosa2*cos 0 —sina 1*sina 2ai——本站坡角;a2——后站坡角;B ——水平角2210.4根据计算角度对热煨弯头、冷弯管、弹性敷设进行标注,当计算角度大于18°时为冷弯管,计算角度小于18°时为弹性敷设2.2.10.5弹性敷设的计算确定曲率半径R: —般管线R不小于1000d (d为管径),对管线长度来说R越大,管线越短。

对尖向向下的弹性敷设,R一旦变大,管道埋深就能保障。

对尖向向上的弹性敷设,R变大,挖方也将增大。

所以,选定R时,一定要综合考虑计算切线长:T=Rtg a /2计算外矢距:E=R(1/C0S a /2-1)计算弧长:L=R*a(a为弧度)在施工测量时,一定要严格按计算所确定的切线长,外矢距,弧长,控制管沟。

否则将出现管线无法紧贴管沟的现象。

2210.6弯管计算:根据弯管机性能,弯管的曲率半径R是一定的,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切线长度T、外矢距E、弧长L。

具体计算同弹性敷设的计算。

2.3放线2.3.1定好线路中心线和施工作业带边界线桩后,用白灰放出管道中心线和作业带边界线。

2.3.2施工作业带边界线在作业带清理前放线,管线轴线在管沟开挖前放出。

2.3.3施工作业带宽度根据管道覆盖土层最小厚度、土壤的地质情况等当地实际情况而定,本段一般控制在14〜19m范围内。

2.3.4对于河流、公路穿越地段,运管车掉头处、山区施工地段、根据实际需要,提前以施工方案形式报业主、监理,按照审核通过的方案中的作业带宽度来操作。

2.3.5放线完毕,应及时清点作业带内的障碍物,并做好记录;同时在清扫施工作业带之前,将所有的管线桩平移至堆土一侧的占地边界线以内,距作业带边界0.3m处2.4人员、机具配备2.4.1人员配备2.4.2设备、机具配备3施工便道修筑本标段线路沿G104国道和在建宁杭高速路敷设,离开距离100m-3000m之间,沿线有多处道路可至线路施工作业带,其路面结构及宽度如下表所示。

便道情况较好,只需对少量道路进行拓宽、加固,便道宽度4m固3.1人员、设备配备3.1.1人员配备3.1.2设备、机具配备3.2施工方法3.2.1准备工作3.2.1.1检查征(占)地手续是否齐全,施工便道修筑要在办理好征(占)地手续后进行。

3.2.1.2会同业主或监理和地方有关部门对便道上的地上、地下各种建(构)筑物和植(作)物、林木进行清点、造册322放线:按照便道宽度4m放出施工便道边线323施工便道修筑3.2.3.1施工便道位置的选择,选择原有道路,对少量较窄路面进行扫线拓宽、碾压、加固。

323.2 修筑施工便道时,首先应进行测量放线,确定施工便道的宽度为4m施工便道与公路平缓接通,每1Km应设置一个会车处,弯道和会车处的路面宽度应大于6m弯道的转弯半径应大于12m施工便道的坡度不大于20°。

3.2.3.3利用原有道路加宽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尽量在一边加宽,施工便道应平整,并且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保证施工车辆和设备的行驶安全。

3.2.4各工序完工后,及时做好施工便道恢复工作。

3.2.5施工便道经过埋设较浅的地下管道、线缆、沟渠等地下构筑物或设施时,采用桥排进行保护。

3.2.6设备沿作业带经过普通公路。

设备沿作业带经过宁杭高速公路、国道104、镇广公路时,虽不需扫线,但必须把履带设备倒过公路,设备越过公路时,采用在公路上垫土,然后在上面铺垫草袋的方式跨路,以防履带设备压坏路面。

3.3施工机具配备3.4施工人员的组成4施工作业带开拓本标段线路经过的地段多为农田、鱼塘,在句容附近为低山、丘陵地段,地质多为粘土,有石方,部分地段存在较多的林木。

为保证作业带的连续性,在路过鱼塘和小型河流或沟渠时,采用围堰抽水,晾晒作业面,清淤的办法处理,对沟渠则采用铺设涵管临时过水的办法。

4.1施工作业带开拓程序准备工作f放线f作业带开拓4.2人员、设备配备421人员配备4.2.2设备、机具配备4.3施工方法4.3.1准备工作431.1检查征(占)地手续是否齐全,施工作业带开拓要在办理好征(占)地手续后进行4.3.1.2会同业主或监理和地方有关部门对施工作业带内的各种地上、地下建(构)筑物和植(作)物、林木进行清点、造册。

4.3.1.3工程技术人员熟悉线路图纸、现场勘察线路地形、地貌,选用合理的施工机械及施工方法,编制作业带开拓措施,报业主、监理审批,并向操作人员现场交底。

-9 -432放线按照规定的作业带宽度用白灰放出作业带边界线及排(滤)水沟、筑坝的位置。

433作业带开拓433.1清理和平整施工作业带时要注意保护线路控制桩,如有损失要立即补桩。

433.2施工作业带开拓,应遵循保护农田、林木、植被及配套设施,减少或防止产生水土流失的原则。

4.3.3.3施工作业带范围内,对于影响施工机具运行或施工作业的石块、杂草、树木、构筑物都要清理干净,沟坎要平整。

4.3.3.4先用人工对作业带上的地上、地下建(构)筑物和植(作)物、树木进行清理,并做好详细记录。

4.3.3.5人工清理完后,再用推土机和单斗相配合,采取高挖低填的方式进行施工作业带开拓,形成作业面。

4.3.3.6施工作业带经过中河、南河、北河、新北河时,必须进行设备转场4.3.3.9作业带经过河流、鱼塘、沟渠时的处理见河流、沟渠施工方案5防腐管运输和保护措施防腐管的运输是指通过运管车辆将防腐管从管材集散地运至施工现场 5.1装(卸)防腐管5.1.1装(卸)防腐管用专用吊钩5.1.2专用吊钩宽度为300mm 深度为150mm 与管子接触面有橡胶皮补垫。

5.1.3采用专用吊钩时,钢管与吊绳的夹角不宜小于30°,以免产生过大横向拉力损坏管口,若以12m 管长计算,吊绳单边长度不得小于 17m5.1.4采用专用吊钩时,管子两端设置晃绳,使管子卸放位置准确,并防止砸伤卸管人员。

5.1.5装(卸)管设备采用16吨和25吨吊车装卸防腐管。

5.1.6装卸防腐管时不得产生造成管体管端局部凹痕或失圆的冲击荷载, 装卸过程中注意保护管口,以免使管口产生任何豁口或伤痕。

5.1.7装卸管时应该轻起轻放,有专人指挥,严禁采用撬、滚、滑等损伤防腐层的方法装卸 和移动防腐管。

5.2防腐管的运输5.2.1运管车与驾驶室之间设止推挡板, 立柱必须齐全,与管子接触面应有厚度不小于 10mm 的橡胶板弧形钢板橡胶衬里吊耳加强筋5.2.2运管车底部放置运管专用支架,支架与管子接触面垫橡胶板,橡胶板厚度15mm宽度100mm5.2.3拉运管子时,检查每根管子防腐层保护好。

5.2.4装管高度不超过二层,装管后采用外套橡胶管或其它软质管套的捆绑,每管长度不少于二处,捆绑与管子接触处外加橡胶板或其它软质材料衬垫。

5.2.5热煨弯头、冷弯管采用平板拖车由专用胎具运输。

5.3防腐管堆放与保护5.3.1防腐管在堆放时,根据防腐规格、级别分类堆放,底部垫砂袋200mm高度以上,防止防腐管变形污染,防腐管分层码垛堆放,堆管高度不超过二层,底部防腐管的外侧设固定管子的碶型木块。

5.3.2防腐管在现场堆放时,选择地势平坦的场地堆放,场地内不得有积水、石块等有损防腐层的物体,存放场地保持1%~2的坡度,并设排水沟,场地上方保持无架空线路,靠近村镇、路口堆放时,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现场大批集中堆放安排专人看管。

5.3.3防腐管的最大堆码层数不超过二层,运到工地上的防腐管尽量堆积在施工作业带地势较高处,并均匀分布管垛,每垛防腐管数量不宜超过20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