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回顾2014年:克难攻坚,稳中求进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县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同心同德,克难攻坚,保持了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
初步测算,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元,增长 %;财政收入亿元,增长 %,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目标。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
这一年,县人民通达梦扬帆起航。
纵贯全县75.8公里、设有4个道口的告诉县段,累计完成投资13.5亿元。
通过艰辛争取,商合杭高铁将在我县设置客运站。
规划中的引江济淮工程县段全长93.5公里,项目建议书已上报国家发改委。
交通区位优势逐步显现。
这一年,承接平台建设驶入快车道。
产业园被列入市8个次中心城镇之一,新增基础设施投入9.9亿元,30公里内网道路基本建成。
新桥大道拓宽改建竣工通车,产业园—合肥西客站客运专线获批筹建。
110千伏变电站扩容工程完工,一期日供水5000吨自来水厂投入使用,合肥燃气实现向园区供气。
这一年,加快县域发展迎来曙光。
我县作为省唯一县区,被列入国家试点县,是践行绿色发展重大战略机遇。
这一年,我们挤入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行列。
古城区控制性规划获批,古城保护与发展将有规可循、有法可依。
中央加大对粮食主产区政策支持,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皖北地区发展“新十条”,市委、市政府将我县列为绿色发展试点县。
政策机遇千载难逢。
一年来,我们集中精力抓了以下重点工作:(一)抓产业、调结构,发展质量日趋优化工业持续增效。
预计,规模工业增加值20亿元,增长15%;规模工业企业达84家,其中超亿元企业29家。
工业用电量2.4亿度。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6个,新申请专利139件。
大众医药上市挂牌,定向增资2000万元。
县工业园利用闲置土地5宗、盘活厂房6家。
8个乡镇工业集中区续建项目32个、完成投资1.5亿元。
“十一连增”,第九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
肉类总产14.7万吨,水产品总产9.8万吨。
迎河现代农业示范区获批省级示范区。
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万亩、农民合作社215家。
新认定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家、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家、市级龙头企业9家。
建立绿色食品认证基地37.6万亩,新增绿色食品21个。
三产发展增速。
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亿元,增长12%。
实现进出口总额4550万美元,增长2.2%。
利用外资1764万美元,增长22%。
汇丰典当行获批运营,同聚祥商厦正式开业。
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全省红色旅游小镇1个。
县古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序推进,安丰塘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进展顺利。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5亿元,增长15.7%。
(二)抓投资、上项目,发展后劲持续提升盯项目。
坚持把项目作为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累计谋划项目286个。
100个市“253”项目完成投资42.7亿元,42个省“861”项目完成投资25.1亿元。
瑶海钢构、娃哈哈饮品等项目竣工投产,国电团山风电场、中皖水务给排水等项目建设加快,寿西湖行洪区调整改造等项目积极推进。
重招商。
深化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全年共引进招商项目117个、到位资金85亿元。
创凯电子、格义新能源等项目基本建成,探索医疗、唐人神饲料等项目加快实施,汇格蜂窝制品、新桥重工装备制造签约落户。
强基础。
路大修开工建设,寿六路中修基本完成,升级县乡公路51公里,改造危桥6座。
220千伏新桥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
宾阳闸、东津圩加固、梁家湖治理和15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完成。
扩挖塘坝2803口、清淤疏浚沟渠74条。
改善灌溉除涝面积36万亩,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25万亩。
新增造林1.6万亩。
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获省表彰。
(三)抓统筹、重宜居,发展面貌不断改观城市建设扎实推进。
县城总体规划、古城区重要节点修建性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实施城市重点工程37项,安丰路、双桥路、寿蔡路东西段、正阳关路加快建设。
搬迁房屋2万平方米。
建设安置房、保障房3311套、37.6万平方米。
开工建设公厕5座、交通信号灯12处,新增城市绿地20万平方米。
中医院扩建完成,体育中心、老年公寓和公安指挥中心即将投入使用。
古城区袁家巷、城角巷、仓巷北段等工程改造完成。
集镇发展步伐加快。
强化乡镇规划管理,加强对重要交通沿线建设监管,推进道路、给排水、亮化、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
保义、三觉、安丰、板桥等乡镇商住开发加快。
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780 户。
农村清洁工程实现乡镇全覆盖。
解决8.4万人饮水安全。
拆除集镇违章建筑12.3万平方米。
美好乡村成效凸显。
坚持将美好乡村建设与“三线三边一城一地”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首批9个重点示范村通过省级验收,第二批10个中心村建设有序推进。
新建给排水管道136公里,硬化道路27.8万平方米,新增路灯4768盏、绿化15.8万平方米,人居环境逐步改善。
(四)抓改革、破瓶颈,发展活力竞相迸发不断深化改革。
巩固水管体制改革、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
完成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生猪定点屠宰监管职能移交,推进工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
深化“营改增”改革。
农联社改制农商行获中国银监会批准,农商行第一次股东大会成功召开。
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承接下放66项、取消35项。
陶店乡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基本完成。
强化要素保障。
坚持财政资金存贷挂钩,新增贷款12.5亿元。
发挥政府投融资平台作用,国投集团、新桥投资开发公司融资9.1亿元。
实施土地增减挂项目7个,报批各类建设用地3315亩。
积极经营城市和清收土地出让金,土地收益12.7亿元。
通过全国土地出让金和耕地保护审计、国土部卫片执法检查验收。
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措施,完善人才选用常态机制。
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连续两年获市节能工作先进县称号。
推进结对合作。
《合肥市与县结对合作规划(2014-2017)》编制完成,以产业园为核心区的合肥航空港经济示范区获批建设。
县蜀山现代产业园起步区4平方公里框架形成,签约项目12个,总投资27.8亿元。
团肥路二期开工建设。
新桥机场周边种植结构调整2.2万亩。
两地旅游直通车常态化运营。
(五)抓民生、解民忧,发展局面更加和谐更多惠及民计民生。
33项民生工程投入资金14.6亿元,县级配套1.5亿元。
新增城镇就业1.6万人,就业技能培训533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3%以内。
新、扩建乡镇敬老院7所,县社会救助管理站建成运营。
1413户渔民上岸工程基本完成。
老村干、老民师等7类老字号群体补助发放工作进展顺利。
2.2万人实现脱贫,全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评位列第一。
更好维护安定和谐。
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楚都花炮公司按期退出。
严厉打击超限超载和非法采砂行为,全面取缔城区非法载客封闭式电动车,查处非法加油站(点)106个。
深入推进信访维稳,成功化解各种矛盾纠纷2455件,解决信访积案125个。
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更快发展社会事业。
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启动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县三中代表省参加全国汉字听写大会并晋级八强。
顺利通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复查,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获评“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列为市党史教育基地。
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
严格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巩固计生“村为主”机制,核心指标不断优化。
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事编制、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邮政通信、应急管理等工作不断加强,司法、人防、档案、地震、农机、气象、烟草、盐务、统计、保险、消防、海事、对台、老龄和残疾人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六)抓作风、提效能,发展环境日益改善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立行立改,“四风”问题得到有力整治,工作作风切实转变。
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成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
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办理审批服务事项266万件、增长53%,制定涉企收费清单。
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102件和政协委员提案129件,办复率100%。
县长信箱回复率100%。
健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抓好招投标工作。
实行“三公经费”预算公开,支出下降26%。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政协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关心、支持、帮助县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县在外成功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发展不足、发展不快、发展差距大、排位靠后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工业增加值等指标,未能完全实现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目标;农业大而不强,工业短腿严重,旅游市场化薄弱,文化发掘不足;城乡建设配套不完善,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要素制约仍待破解;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社会保障能力有待提升;少数部门和干部作风不实、能力不足、为官不为。
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展望2015年:凝心聚力,加快发展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更是我县抢抓机遇、全力谋划“十三五”规划之年。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三届九次全会、县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以“县”为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快、提质增效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坚持凝心聚力、改革创新、强基固本、务实为民,加文化特色化,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和谐发展。
主要目标任务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8%,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3%,财政收入增长13%,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到位境内资金和利用境外资金分别增长10%和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2‰以内,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一)坚定不移推进工业核心化,增强发展实力提升产业支撑力。
制定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走创新型、效益型、集约型、生态型发展之路,加快引进、培育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动国能生物质发电、国电团山风电场、格义新能源、创凯电子等企业加快发展。
坚持联系帮扶企业制度,支持三祥羽毛、天和羽绒、盛华纺织、华祥食品、绿洲森工、蓝博旺工程车辆等年产值超亿元企业做优做强,鼓励建淮管业、春升新能源、艾慕若尔玻璃等年产值超5000万元企业壮大发展,推进汉邦医疗、瑶海钢构、燊元机械、瑞博电气、百仓食品等企业达产进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