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花脸

花脸

花 脸
北师版· 六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课文,体会课文是如何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的心理,反 映两代人之间的矛盾的。(重点) 3.体会作者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感受民俗文化的魅 力。(难点)
新课导入
知识备查
花脸:是京剧行当术语,“净”的俗称, 是戏曲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谱式,演员用 各种色彩在面部勾画成一定的图案,借以 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其他特点。
பைடு நூலகம்
这花脸好大,好特别!
思考:两个“好”字连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两个“好”字连用表达了“我” 的惊喜之情,为下文“我”钟爱它 作铺垫。
我竟然不敢用手指它,只是朝它扬下巴,说:“我要 那个大红脸!”
思考:这句话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
这句话真实贴切地表现了“我”既胆怯又渴望得到“大
花脸”的心理。也从侧面写出了“大花脸”的威武。
我越发神气,大刀呼呼抡两圈,摆个张牙舞爪的架势, 逗得客人们笑个不停。
思考:“我”为什么越发神气?
因为客人们都夸奖“我”,逼真地写出了小孩子乐于
表现,喜欢得到大人们表扬的特点。
我成了全家过年的主角,连爸爸对我也另眼看待了。 思考:为什么爸爸也对“我”另眼看待? 说明爸爸也被“我”的快乐感染了。这也为后文
我心里清楚,他把我打碎花瓶的罪过加在这件事上一起
清算了。
思考:爸爸为什么还是要“把我打碎花瓶的罪过加在这件事 上一起清算”呢? 第一,“我”打碎的是一件价值不菲的祖传的文物珍品; 第二,当时瓷片到处飞,客人的新衣上都是水渍,对客人太 不敬了;第三,把爸爸一个如此体面的人弄得这样狼狈且又 发生在大年初一,让人觉得不吉利。
庄重——稳重 狼狈——难堪 咄咄逼人——盛气凌人
迫切——急切 克制——抑制
克制——放纵
故意——无意
清楚——模糊 咄咄逼人——和颜悦色
庄重——随便
整体感知 • 边朗读课文边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理清课文层次。
本文描写了作者小时候对花脸的喜爱,以及得到花脸 后的得意,然后由于得意而犯了错误,反映了作者对童年 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悟出了一个道理:“在这有限的 自由里可得勒着点自己,当心事后加倍算账。”
•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
交代孩子们盼过年的原因及“我”独爱戴花脸的来龙 去脉。 第二部分(3-18):
以时间为序,叙述那一年过年“我”戴花脸扮关公以及 由此引发的故事。 第三部分(19):
抒发作者的感悟,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
课文解读 但对孩子们来说,过年的魅力还有更深一层的缘故, 便是我要写在这张纸上的。 思考:作者为什么没有直接交代过年的魅力还有更深一层 的缘故?
2.围绕花脸,“我”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画出情节曲线。
参考答案:课文围绕“花脸”这条线索,描写了“我”“买 花脸、戴花脸、演花脸、因演花脸闯祸和年后受罚”几件事。 叙事跌宕起伏,有喜有悲。随着事件的发展,“我”的心情 也发生了变化:买花脸——胆怯而又渴望;戴花脸——高兴、 快乐、得意、骄傲、喜爱;演花脸——得意;因演花脸闯祸 和年后受罚——恐惧。
后来长大才知道被我打碎的是一只祖传的乾(qián) 隆官窑百蝶瓶,这简直是死罪!
思考:这句话用的是什么手法?起什么作用?
这是插叙,说明“我”打碎的不是一般的花瓶,这样, 爸爸的盛怒、妈妈的紧张就可以理解了。
躲在这硬纸片后边,再碰到爸爸时,自己觉得有种安全
感。 思考:此时带着花脸的心情有了什么变化? 花脸不再是“我”炫耀的资本,而成为保护自己的工具, 表现了“我”害怕爸爸的心情。
黑色代表粗
犷、耿直。
白色代表奸
险、狡诈。
红色代表忠
诚、勇敢。
黄色代表凶
暴、残忍。
蓝色代表勇
猛、顽强。
绿色代表勇
猛、暴躁。
生字学习 róng xiàng shân bǐng
绒花
hōng
橡胶
juã
渗透
fēn
刀柄
lēi
哄笑
biān
角色

气氛
hǒng
勒紧
鞭子
楼梯
哄骗
点击下面的视频开始笔顺学习吧!
【凛然】严肃而令人敬畏的样子。 【俨然】形容很像。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艳羡】十分羡慕。 【另眼看待】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即对人用不同于一般 的眼光看待。指特别重视或看重。 【可怜虫】称可怜的人(含鄙视意) 【张牙舞爪】比喻恶人凶相毕露。也可形容边谈笑边挥舞 手足的样子。 【横刀立马】原指手持武器,纵马驰骋。文中指手持大刀 的神气样儿。
写“我”得意忘形作铺垫。
再看爸爸,他像老虎一样直瞪着我,哎哟,一根开花
的小桃枝迎面插在他梳得油光光的头发里。
思考:怎么理解对爸爸的外貌描写?
用比喻手法写出了父亲的愤怒,为后文爸爸惩罚“我”
埋下伏笔。“一根开花的小桃枝迎面插在他梳得油光光的头
发里”与发怒的表情进行对比,富有喜剧色彩,读后令人忍 俊不禁。
“我”的心情“快活之极”,有自豪、激动,还有得意。
我手握大刀,摇晃着肩膀,威风地走进客厅,憋足嗓 子叫道:“我——姓关,名羽,字云长。”
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写了“我”的表现?有什么作用?
作者通过动作、语言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一个活
泼、调皮、可爱的孩子形象,表现了“我”善于模仿,乐于
表现的孩子气。
同学们,这一课学习的生字你们都掌握了吗?现在大家 来检验一下,点击下面的视频开始听写吧!
这是巧设悬念,激发读者兴趣、让读者急于想知道下
文揭示的“更深一层的缘故”究竟是什么。这样的开头,
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仔细阅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方法描 写花脸,并做简要赏析。 作者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对“花脸”的样子、制作 方法及戴着的感受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既表现出了作者对童 年生活的难忘,又一下子把读者拉到了故事所处的年代,便 于读者真正走进作者当时的童年生活。
zī)
2.课内阅读。 当然那被撕碎的花脸也提醒我,在这有限的自由里可 得勒着点自己,当心事后加倍算账。 这句话用了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这句话是作者对当时的事件发表的议论。作者写文时 已是成年人了,他完全能够理解爸爸当时的心情,在这里 是想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能过度地放纵自己。
3.读读写写。 【关于关羽的成语和典故】 义薄云天 过关折将 桃园结义 大意失荆州 赤胆忠心 单刀赴会 败走麦城 披肝沥胆 刮骨疗毒 千里走单骑
【气概】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 指正直、豪迈的)。 【腔调】戏曲中成系统的曲调,如西皮、二黄等。 【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霎时】瞬间,时间极短暂。 【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里的人同时大笑。 【胭脂】一种红色的化妆品,涂在两颊或嘴唇上。也用作 国画的颜料。 【一拥而上】一下子全都围上去。
4、拓展学习。 京都元夕 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课后作业
1.了解京剧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生旦净末丑。 2.完成相应课时练习。
【课后习题解答】
1.“我”悟到的“祖传的经验”是什么?从生活中,你悟出 过什么经验? 参考答案:
(1)“我”悟到的“祖传的经验”是:“一年之中唯有过年 这几天是孩子们的自由日,在这几天里无论怎样放胆去闹, 也不会立刻得到惩罚。” (2)通过拔河我悟出:团结起来,才能胜利;通过登山我悟 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滑冰我悟出: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等。
板书设计
写法点拨
心理描写:
指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进行描写。对人物的心里 进行描写,能更好地反映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 丰满。
运用方法:
1.直接刻画,交代人物的心理。
2.用梦幻、错觉、幻觉等表现人物心理。 3.用神态、语言、动作反映内心的变化。 4.用景物自然地折射内心的感受。
拓展延伸
这刀!这花脸! 思考:连用两个感叹号有什么作用? 连续使用两个感叹号,传神地表现 了“我”连续得到两件宝贝时喜不自禁 的心情,那种高兴的欢呼之声好像回荡 在我们的耳边。
特别是那些与我一般大的男孩子们投来艳羡的目光时, 我快活之极。
思考:“我”为什么“快活之极”?
戴着花脸吸引了路人的目光,特别是同龄人的艳羡,
脸谱是一种中国戏曲内独有的、在舞台演出中使用的化妆造 型艺术。从戏剧的角度来讲,它是性格化的;从美术的角度来看, 它是图案式的。 “净”是中国戏剧人物分类中的一类,俗称花脸。以各种色 彩勾勒的图案化的脸谱化妆为突出标志,表现的是在性格气质上 粗犷、奇伟、豪迈的人物。
随堂演练
1.给下列加彩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刀柄(bǐng 龇着(cǐ bǐn) 气氛(fēn 勒着(lâ fân) lēi)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