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地图专题复习一、考点透析与典型例题<一>、地理空间定位及经纬网知识的应用重要纬线及其穿过的地方重要经线及其穿过的地方重要国家陆地的经纬度范围和位置特征附:我国南/北极科考站地理位置长城站(66°13´S,58°58´W)位于乔治王岛上,中山站(69°22´S,76°22´E)位于拉兹曼丘陵,黄河站(78°55′N,11°56′E) 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
经纬网知识的应用(1)、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在用经纬网确定两点相互方位时,应注意的问题是:①位于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的关系。
②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定两点间的方位时,既要判定两点间东西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
③按经线确定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的地点,它的四面八方都是南方,南极则相反;按经线确定东西方则是相对的,理论上讲地球上没有最东的地点,也没有最西的地点,判定东西方向,首先要选择劣弧段(两点间的差值小于1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方位。
如右图,为南半球,我们先画出A、B两点间的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根据上述法则,A在西,B在东,B在A的东方。
典型例题例一、读图,判断A在B的方向。
有一架飞机从美国费城(75°W、40°N)起飞,以每小时1110Km的速度向北匀速飞行,计划沿经线圈绕地球飞行一周。
因故在中国四川内江市(29.5°N)降落。
(1)、内江市的经度是。
(2)、飞机飞行了小时。
(3)、飞机途径的国家依次是美国、和中国。
分析: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飞机是沿经线圈在飞行,即费城和内江市各自所在的经线就组成了一个经线圈。
组成经线圈的两经线数字之合为180。
又因为飞机是沿经线在飞行,所以遵循每飞过1°对应的实际距离是111Km,故本题得解。
答案:(1)、105°E(2)、时间t=(50+60.5)*111/1110≈11小时(3)、俄罗斯、蒙古<二>、地图比例尺的应用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 其比例值愈大 , 比例尺愈大。
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 ,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际面积越小,图中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在经纬网地图上 ,可利用纬度差来计算两点间实际距离 ,再求算比例尺。
一般说来,画一幅小范围、内容要求详细的地图,一般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比例尺的缩放:放大2倍1/100 ×2 = 1/50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高凸谷低凸脊缓坡稀陡坡密陡崖密成线一条,鞍部两山头好似眼镜桥。
3、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绘制方法:⑴作剖面图的水平基线;(2)确定适宜的垂直比例尺 ,画纵坐标;(3)量出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交各点距离 ,并平移到坐标图上;(4)用平滑曲线连结各点。
判读方法:(1)观察剖面线所经过的地形部位;(2)观察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关键点;(3)观察剖面线与最高或最低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度 ,在剖面图上是否反映。
4、典型例题例一、读下面地形图、完成以下要求。
(1)、图中等高线所表示的地形种类是,判断理由是:海拔高度在米以上,以下;相对高度在米以下。
(2)、河流的大致流向为;图中A、B两点的距离是1厘米,地面实际距为米。
(3)、图示流域降水丰富,计划修建一个小水电站。
仅此地形考虑,比较C、D、E 三处在处建坝工程量最小,估计坝高不超过米。
分析:本题的综合性比较强。
第一问要通过判读海拔高度和估算相对高度判定该等高线图表示的是丘陵地形,其海拔最高低于500米(3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70米。
河流的流向大致是自南向北流。
注意河流的南段所在河段是从南向北下降(等高线向高程更高的地方弯曲表示出谷)。
A、B两点的图上距离1厘米,则实际距离是1除厘米,即400米。
第三问有关水库坝址的选择,关键是要选择地形最峡窄的河谷、同时上游有较大范围流域的集水区域,故应选择D点最适合。
坝高的估测应考虑整个上游流域最低点和最高点的海拔,以及坝址处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海拔。
坝过高则溢水,坝过低则库容不充分。
此坝高不应超过20米,主要是D处东南面海拔高度的限制。
例二、读图A,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A中标注出该区域的最高点(以400040001图B图AH表示),该点海拔约米。
(2)在图B的网格中,画出沿AB线的地形剖面图。
(3)在剖面图上标出M、N两点,将地形分成3类,分别实行封山育林、经济林种植和适度规模的农业种植。
对你的地形划分和土地利用方案加以简要说明。
(4)在图示区域内,拟修建一个小型水库。
从地形特点考虑,选择水坝的最佳位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取取信息判断地形起伏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评价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绘图能力。
第(1)主要考查等高线数值的判断。
图中有四个较大的山头,以300米等高线为基线,数一数它到四个山顶间相隔几条等高线,相差最多的地势最高。
第(2)主要考查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一般步骤是:①在绘制地形剖面图的长方形方框左侧作高度表;②把AB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转绘在地形剖面图的基线上并画出相应的对应点;③在地形剖面图上把各垂直对应点的端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完成了绘图。
第(3)主要考查学生对地形划分和土地利用方式的了解。
根据地形坡度选择适宜的土地利用方案,地势陡峭处宜植树造林,坡度较大处宜种植经济林,平缓处宜发展种植业。
从等高线图上可以看出350米和250米是较为明显的分界线。
第(4)具体考查水库坝址的选择,选址的基本要求是:工程量尽可能小,库容量尽可能大。
【答案】(1)H位置见图C, 600—649 (2)垂直坐标标注正确剖面线正确(见图D)(3)M、N点的海拔分别为350米和250米(见图D)就剖面线所在的山坡看,高于M的坡度较陡,应该实行封山育林。
在MN之间的山坡,坡度中等,不宜开垦,但是可以适度发展果树种植。
低于N的山前地带,地势较平缓,可以适度发展种植业。
(4)见图C例三、读断崖图,回答下列问题。
(1)、断崖E的高度是。
(2)、断崖顶部的高度为。
分析:本题的两个问题很容易混淆,要认真区分。
断崖E的高度是指崖顶到崖底的相对高度,断崖顶部的高度是指海拔高度,但都是一个取值范围,不是固定的数值。
断崖的高度可以根据公式“(n-1)d≤△H<(n+1)d”进行计算,其中n指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指等高线间距。
断崖顶部的高度是指重合等高线中数值最大的等高线到下一个较大数值等高线之间的部分。
答案:(1)、150≤△H<250(2)、250≤h<300<三>、时间计算1、地方时图D 图CH(1)、地方时定义:地方时是把当地当天太阳升到最高的时刻定为正午(12:00),并以此为标准的时间。
**注意:同一经线上各地地方时相同。
(2)、地方时的计算地方时的计算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同一纬线上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早西晚是计算地方时的关键。
②、地方时的换算关系是:1h/15°;4m/1°;4s/1′。
“东加西减”③、计算过程注意相加大于24小时要加一天,相反,相减,不够减时,借24小时,日期相应退一天。
④、根据经度差计算地方时时为了减少计算失误,常常采用回避180°经线的办法,用下图所示方法进行计算:最晚最早180°W 90°W 0° 90°E 180°E(3)典型例题:已知10°W的地方时为5:00,则75°E的地方时为分析:从上图可知10°W的时间晚,75°E的时间早。
只要要求出两地间距,再根据“地方时换算关系”换算就可以得到两地的时间差,即:(10+75)°×4m/1°=时间差,再把这个结果加在10°W的时间上就得到答案。
所以,答案为:5:00+[(10+75)°×4m/1°]=10:40。
区时(1)、时区的划分①时区的划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经度15°,每个时区内使用相同的时刻,不同的时区有不同的时刻。
②时区的名称和分布:0°经线所在的时区(东经7.5°与西经7.5°之间)叫中时区(或零时区),由此向东,每隔经度 15°,依次为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中时区向西,每隔经度15°,依次为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占经度7.5°,它们之间的钟点相同而日期不同。
(2)、区时的计算时区的计算:某地经度除以15所得结果四舍五入便得答案。
中央经线的计算:所求时区中央经线=时区数×15°。
区时的含义:区时是本时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
区时的计算:与地方时计算方法相同,只是在计算的时候把地方时改为区时就行了。
涉及飞机分行时间的两地区时的计算:目的地区时=出发地区时±两地时区差×1h +飞行时间3、国际标准时间以0°经线的地方时为标准的世界性时间。
4、日期分界线(1)、日界线人文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
(2)、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时日期的变化规律:东12区——→西12区减一天西12区——→东12区加一天**注意:越过日界线计算日期时,要注意星期的变化,月份的变化(大小月差异,平年与闰年的月份变化),年份的变化。
(3)、典型例题例一、一艘轮船,于2004年1月25日上午10点从,上海港起航,经过90整天后越过太平洋到达美国的圣弗兰西斯科(西八区),问到达地是几月几日几点钟?,分析:已知从某时区出发的区时、到达地的时区和行程时间,求到达地的时刻,可归纳为如下公式: (出发地的区时+行程时间)±两地相隔的时区数× 1小时=到达地的区时。
2004年是闰年,二月份有29天(三月份是大月,有31天)。
按出发地的时刻计算,90天后是四月二十四日上午10点。
但是上海使用东八区的区时,圣弗兰西斯科是西八区的区时,按其在上海西面的方法来计算,要迟16个小时,所以到达地的时刻是四月二十三日18点。
解此题要注意下面的问题:①换算区时题中有行程时间时,要统一归算成出发地(或到达地)的区时,并加行程时间。
②出发日期和到达日期是跨月份的,要注意大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各月是31天),小月(四、六、九、十一各月是30天)的天数,二月份要注意平年(28天)或闰年(2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