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如何做一名卓越的大学教师

【大学】如何做一名卓越的大学教师

【关键字】大学
如何做一名卓越的大学教师
生工学院李琴
我参加了这一次全校性质的青年教师培训,聆听了许多优秀教师和前辈的教学和科研故事。

他们以自身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向我们展示了一名优秀的大学老师所应具备的能力,承担的责任以及付出的努力。

作为一名年轻的新进教师,我受益良多。

在聆听了他们的经验后,我也开始结合自身,思考新形势下我该如何做,才能成为一名卓越的大学老师。

要当好教师、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不容易、不轻松。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走上了极具挑战性的育人之旅。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需要对“教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大学需要什么样的教师”这两个问题有全面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明确自己肩上的责任,找到努力的方向,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下面从教师的工作责任和应具备的素质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高效教师的工作责任
教师,是非常神圣的职业,因为他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由于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这就注定了这个职业的神圣地位。

而大学作为人类教育的最高机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育人,因此大学教师一定要把这种育人观念放在第一位。

而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责任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根底教育是围绕着高考来进行的。

而大学老师是没有高考这个指挥棒的,那么大学教师的工作应该围绕什么来展开呢?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大学不仅仅是一个只是传递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只是产生、传播和创新的机构。

因此,大学教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把知识转授给学生就够了,更重要的是通过创新知识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提升。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高校教师主要的工作形式:教学和科研,大学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通过教学和科研工作培养人,所以培养人才是高校最主要的任务。

没有教学就不是一所大学,没有以教学为本的大学教师,就不是合格的大学教师。

教学为本是大学教师的基本责任。

就高校的教学情况而言,“教师”一词的关键词素应是“教”,“教”是与“学”相对待的,应该把“教”理解为由“学”转化而来,即把高校教师之“教”本质地理解为向学生展示教师之“学”的过程,使教师之“学”成为学生之“学”的榜样。

高质量的教学,往往是高质量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产物。

个人认为,高效教师的教学工作存在四个特点:一是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大学生是有感情、有思想且个性千差万别的活生生的人,是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的素质都有待培养的学生。

任何一个社会职业的工作对象都不像教师职业这样复杂。

因此,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才,如果不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懂得教育的规律,不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很难做到的。

二是工作方式的特殊性。

大学教师的职业工具是自己的学识、智慧和人格魅力,是在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中完成教育使命的,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身教对学生成长的影响甚至比言教更大。

因此,教师要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能不能成为学生的表率,能不能对学生成长起到积极的影响,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三是工作任务的特殊性。

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即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做事的教育与做人的教
育要有机结合、不可偏废。

因此,大学教师仅有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教不好学生的,还必须掌握把知识更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本领,好教师绝不只是个“教书匠”。

四是工作时效的特殊性。

人的成长、学生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的工作效果有些是可以立竿见影的,但大多具有滞后性和长效性,虽然不能迅速起作用,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却具有深远的影响,有时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举动都可能会影响学生一生。

因此,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用心做好本职工作,真心关爱学生,做受学生爱戴、让学生终身难忘的好教师。

德国哈勒大学冈得教授在演讲中曾说:“大学教师不能像以往那样充当着传递权威真理的角色,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教育和引导学生发现真理。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曾说:“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就是说,大学教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把知识转授给学生就够了,更重要的是通过创新知识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提升。

因此,自从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倡导“洪堡传统”,强调“教学与科研相统一”以来,科研就成为现代大学的一项职能,也成为当今许多大学教师的教育理念。

从理论上讲,教学与科研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教学是大学教师从事科研活动的根底和原动力,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高质量的教学,往往是高质量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产物。

正如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前主席欧内斯特·博耶所说,学术水平并非一个深奥莫测的附属物,它处于大学教育活动的核心。

实践也证明,一个学术水平高的大学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实际问题比较清楚,不仅能教给学生新知识,而且能在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因此,大学教师要“立足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教学”,追求教学与科研的辩证统一。

只有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把丰富的知识、创新的思维、严谨的科研态度传授给学生,培养出创新人才,这一点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也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教师的使命神圣而光荣,责任重大,当好教师需要为师、为学、为人三者和谐统一。

二、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意识和素质
作为学者的大学教师,要追求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知识传播与探索的双重职业修养,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意识和素质。

一是增强责任意识,用心教书。

清楚作为大学教师所承担的责任,并在工作中自觉、认真履行这份责任,把责任转化为实际行动,高质量地上好每一堂课、每一次辅导,批改好每一份作业、每一篇论文,做好每一次谈心等等。

这既是我们增强责任意识的具体要求,也是履行好责任的有效途径。

二是用爱育人,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大学生是一个介于成熟和不成熟之间的群体,多通过课堂是日常的科研指导接触、了解学生,用心发现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潜质,往往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调动他们成长成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引导他们建立对专业的理解和热爱,走上成才之路。

同时多关心学生。

多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是增强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提高学术水平。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大学教师要想成为学识渊博、学术体系完善的老师,尤其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坚持不懈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增强科研能力,探索学术前沿,不断提高学术水平。

在这个根底上,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工作,带给学生最新的科研动向和成果,也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因此,我们不管是从事根底研究、应用研究还是技术开发,都要注重凝练科学问题,注重形成自己的科研方向和学术特色,注重及时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注重吸引学生参与科研过程,使科研成为提升自身学术水平和育人水平的有力保障。

四是增强教学学术意识,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教学也是一种学术性事业,教师也应该把教学作为一种学术去学习和研究。

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通过学习教学、研究教学,着重提高备课能力(包括“备学生”和“备教学内容”两个方面)和教学组织、调控能力,不断增强对教学活动和教育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学术水平。

因此我认为,想称为一名卓越的大学教师,需要追求教学与科研的统一,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知识传播与探索的双重职业修养。

其一,襟怀坦白,追求真理。

要服从真理的标准,不受任何外界压力与物质利益的干扰,准确和正确地传播与探索知识。

其二,志存高远,修身养性。

按照洪堡所说的“由科学而达至修养”的认识,大学教师所承担的知识传播与探索职责,有一种鲜明的“道德向度”,就是要努力成为社会生活中“道德最好的人”。

其三,为师自重,客观大度。

在课堂讲授中,不要向学生灌输自己的好恶。

尽管完全排除自己的好恶是一项难度极大的事情,但基于教师职业的要求,要以最大的可能性保证传授知识的客观性。

其四,博学谦逊,诚信为本。

在学术交流、传播、探索时,要坚持知性诚实原则,保持对同行的充分信任,以一种开放、积极的心态看待别人和自己的事业,充分相信别人的诚实和才能。

总而言之,只有大学教师达成了知识传播与探索的双重职业修养,才能在教学中把丰富的知识、创新的思维、严谨的科学态度传授给学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