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级阅读

分级阅读


2.3 各国分级阅读发展情况
中国: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成果颇丰 2000年,台湾全面推行“儿童阅读实施计划”,并把该年确定为儿童阅读年 200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儿童阅读推广人王林等人提出引进“桥梁书” 的概 念, 倡导儿童分级阅读;
2008年7月,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倡导、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南方分级阅 读研究中心成立;
2.4 几种分级标准
蓝思阅读框架(The Lexile Framework for Reading) 该分级法国内已有不少介绍,它由美国国家儿童健康与发展中心制定, 在蓝思分级标注中,蓝思(Lexile)是衡量读者阅读水平和标识出版物难易程度 时使用的单位。简单来说,一个蓝思(Lexile)是一个难度单位,读懂一本初级 低幼读物与读懂一本百科全书之间差距的千分之一被定义为1个Lexile。蓝思 最高分值为1700L。 特色:一,能够对出版物难易程度和读者阅读水平用同一套分值体系进行检 测,十分方便读者了解自己水平,并据此去寻找难度适中的读物; 二、分级标准精确、量化、可操作性强,其意义不仅在于“课外阅读”,更 是一个语言发展、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工具,是一套行之有效的 训练模式; 三、缺点在于它主要是针对语言能力的提高而设计的,不涉及读物的思想性、 艺术性等主观要素,只关涉语言难度的水平判断、不涉及价值判断。
2.5 国内现状
首先,建立了一大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 2008年7月,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广东省教育厅等部 门联合成立了广东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 2009年3月,接力出版社的接力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并建立了 20人的专家委员会,包括儿童文学作家、学者、阅读推广人、出版人、图书 馆等方面的代表,以及教育工作者和儿童心理学家。这些分级阅读研究中心 和机构的建立,为分级阅读理论与实践的建立与推广奠定了基础。
2.5 国内现状
其次,分级阅读的理论框架基本搭建,包括分级阅读的分级标准、分级阅读 的书目以及分级阅读的评价体系。 以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为例,2009年该中心以“什么年级读什么书,什 么年龄读什么书”为核心理念,在借鉴美国蓝思分级阅读体系的基础上,研 发了《中国儿童青少年分级阅读内容选择标准》,把1 ~ 9年级的儿童分为4 个学段:第一学段(1 ~ 2年级),第二学段(3 ~ 4年级),第三学段(5 ~ 6年级),第四学段(7 ~ 9年级)。同时研发的《中国儿童青少年分级阅读 水平评价标准》围绕儿童课外阅读水平,从阅读数量、阅读技能、阅读习惯 等方面提供了评价的标准。2014年4月,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又推出“儿童 青少年图书分级研发标准”,并正式上线了少儿分级阅读推荐书目数据库— —分级书库。应该说,这些理论框架的搭建,为分级阅读的发展提 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09年5月14日,接力儿童分级阅读中心成立,7月25日举办“中国儿童分级 阅读研讨会”,标志着我国儿童分级阅读研究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2010年8月28日,“第二届中国儿童分级阅读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 术会堂隆重举行。
2.4 几种分级标准
A-Z分级法(Guided Reading Level) 该方法将图书按A-Z进行分级,共26级,从A到Z难度递增,一级称为一个 GRL。由凡塔斯和皮内尔两位阅读专家(Fountas&Pinnell)开发的一套图书分 级系统。在其官网上已有32000种图书被分级,且在线分级书单每月更新。 A-Z法是一个应用较广泛的分级方法,很多数据库采用其分级作为检索项,或 用以标注图书级别。 特色:一、其分级标准将图书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综合考虑,采用电脑软 件和专家分析相结合的办法,从而避免了蓝思的“机械化”,但是这样也造 成该标准不能应用于所有图书,而必须依靠专家鉴定。 二、如果说蓝思分级侧重语言训练和读物难度,A-Z法则在难度基础上更看重 图书的内容、深度、印刷等主观要素,因而它对少年儿童的阅读培养来说, 更具针对性和推广意义。 三、它没有对读者阅读水平的测试,不过由于和DRA等阅读水平 检测方法配合使用,这一缺陷得到弥补。
2.3 各国分级阅读发展情况
英国:牛津大学花了20年做了分级阅读研究,直到1997年到2000年,来自美 国国家研究院的一份报告《培养成功的阅读者》,引发了早期阅读革命,由 凯瑟琳.斯诺带领18名学者研究建立了美国早期阅读系统的理论,特别是儿童 阅读的目标体系。 英国 是世界较早开始施行儿童分级阅读制的国家之一, 他们有专门供儿童分 级阅读使用的出版物, 且这些出版物与本国基本教育体系紧密相联, 最为著名 的是牛津和剑桥两大出版社出版的Oxford Reading Tree 和Cambridge Reading 两套丛书系列, 它们是英国国家教育分级阅读的代表性丛书。这些丛书的特 点是每套丛书都有主体人物, 且通过对主体人物成长经历中的故事叙述来体 现丛书的连续性, 风趣幽默, 深受儿童的喜爱。英国通常以12 种颜色,即粉、 红、黄、蓝、绿、橙、蓝绿、紫、金、白、浅绿以及彩虹色来标注图书的阅 读等级, 图书的内容根据颜色的变化而不断递进, 从粉色的每页一句话, 不断 重复主要句。
特点:没有一套严格量化的操作程序,也不计算分值,而是笼统地采用绿、 黄、红、灰四种颜色来表示该年龄段适宜度,用一星到五星来表示不同的质 量等级,并对图书内容是否关涉性、暴力等作一简单描述。其思路类似于一 般网站上的消费者评级,区别在于评定人更权威、有公信力。 该方法有指导性而无强迫性,其所传达的理念似乎是:“我有评定等级的权 力,你有自由选择的权力。”这种思路同样值得我们借鉴。
起源于上个世纪中后期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一项成功的儿童阅读模式; 1776年美国成立之时,阅读教学一般是从字母表到简单短语然后直接跳跃到 《圣经》; 1836年,威廉· 麦加菲开发了第一套供社会广泛运用的分级阅读标准,著名 的“麦加菲读本”,在1840到1900年间,销售量超过了1亿3千万册; 20世纪20年代,西方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分级阅读体系;
此外,RR(Reading Recovery,“阅读校正体系”)、AR(Accelerated Reader Level,“阅读促进分级体系”)、RC(Reading Counts Level,“阅读数量分 级体系”)等与此相似,作为发展成熟的阅读计划,针对不同的目标诉求, 制订不同的测试标准来检测读者水平,以便于提高。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测 试体系的分值都可以相互关联。
2.4 几种分级标准
常识媒体(Common Sense Media)评级 “常识媒体(Common Sense Media )是一个成立于2003年的非营利组织, 其目标是确保家长在这个媒体和技术时代成为影响孩子生活的主要力量。它 声称将帮助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士教会孩子们怎样利用媒体,而不是被媒体利 用。”在官方网站上,除书籍外,它还对电影、电视、电子游戏、音乐等出 版物进行评级,“运用从美国主要权威机构研究的标准来决定什么样的内容 适宜什么年龄的儿童。
2.5 国内现状
最后,展开了一系列分级阅读的实践研究。 国内对分级阅读研究的实践,始于“桥梁书”。 2007年,广州出版社以“我爱阅读”丛书的形式,推出了一套以黄色为 色系、从法国引进的“桥梁书”。同时,贵州人民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推出 “蒲公英桥梁书”。 作为在图画书和文字书中间起到桥梁作用的“桥梁书”,在当时的出版 界以及儿童读者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以“‘我爱阅读’丛书”为例,在黄 色色系套书的基础上,又推出了蓝色、红色书系,其销量节节攀升。 而各大分级阅读研究中心以及各大出版社推出的分级图书,也产生了良 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良好的市场反响和丰厚的市场回报,引发了对分 级阅读的持续关注。 “Easy Reader”或“Beginning Readers”,在这类图书中,图已“退居二线”, 不再像图画书中从全是图(无字书)到最少一多半的比重。文字 渐多,但也不像文字书那样,而是每页都有插图。
3 分析评价
3.1 他人的分析评价
(1)漆秋香. 国内分级阅读现状及发展对策[J]. 出版广角,2015,04:11-13.
国内分级阅读面临的困境: 一是分级阅读的推进主要以出版社为主; 二是分级阅读的理论体系还不完善,尤其体现在分级阅读的分级方法和分级 阅读的评价体系上; 三是分级阅读的发展还没有形成合力。
2.3 各国分级阅读发展情况
日本:60年代初,日本也开展了很多关于研究和推广分级阅读的活动。当时 “亲子20分钟阅读”运动都是小活动,但确实触动了日本战后的儿童文化。 1999年,日本国会通过了正式的决议,制定2000年有儿童阅读点,日本在儿 童阅读年的活动中间,为了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从英国移植了阅读起跑线 全民运动。 4月23号是日本的阅读日,而且儿童的阅读推介法正式的立项。
20世纪30年代的分级阅读读本才有了确切的分级标准。
2.3 各国分级阅读发展情况
美国:美国政府资助的科学性的阅读教育和指导开始于上个世纪60 年代, 2001 年美国通过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 更加推动了现代分级阅读教 育的发展。美国的分级阅读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已有几十年历史,拥有成 熟、完善、多样的分级方式与分级标准,其中既有政府资助研发的标准,也 有社会团体或个人研发的标准。最具公信力的阅读分级体系包括:蓝思分级法 和A—Z 分级法。 美国阅读分级方式有很多种, 大致可以分为 字母表体系:A—Z 分级法(Guided Reading Level, GRL) ; 年级体系:Grade Equivalent Level (GEL),根据年级年龄判断阅读水平; 数字体系: 蓝思(Lexile)、阅读发展评价体系( DRA) 、分级体系(AR) 、 阅读校正体系(RR)、阅读数量分级体系( RC)、阅读能力等级计划 ( DRP) 等, 都采用数值对阅读能力量化计分,学生通过测验分数确定阅 读水平。 另外近几年出现的常识媒体(Common Sense Media), 采用星号、 颜色等方法对图书粗略评级。
分级阅读
目录
查阅方式
内容介绍
分析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