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信证券公司投资和价值分析报告

中信证券公司投资和价值分析报告

精品文档中信证券公司投资和价值分析报告中信证券公司是国内知名度大公司, 是国内规模十分大的综合证券类公司, 中信证券在行业中享有很好的声誉, 同时市场前景也相当不错。

对中心证券进行投资价值分析, 有利于进行商业活动, 下面就是一篇中信证券公司投资和价值分析报告。

中信证券上市定价在 4.70 —5.10 元之间。

中期看, 中信证券跌破发行价的可能性较大。

一、基本情况中信证券成立于1995年10月15 日, 是国内规模较大的综合类证券公司。

公司注册资本20.8 亿元。

成立时为中信集团全资拥有。

公司从事证券经纪、投资银行、证券自营、财务顾问等证券相关业务。

xx 年1-11 月, 中信证券实现营业收入 6.23 亿元, 净利润0.86 亿元, 每股收益为0.04 元(xx 年1-11 月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数据未经审计), 与xx 年同期相比较,减少59.92%和82.80%。

本次股票发行后, 中信公司将控制中信证券42.31%的股份。

中信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于1979年10 月设立的全民所有制企业, 注册资本为30 亿元, 主要从事国内外金融企业投资、实业投资等业务。

截至xx 年12 月31 日, 中信公司总资产为4,326.36亿元,净资产为423.69亿元;xx年度该公司实现收入347.23 亿元, 净利润23.61 亿元(上述数据未经审计)。

二、行业背景中信证券所处的证券行业背景有二:第一, 证券行业处于巨大的转型期证券行业是一个与证券市场走证券,投行业务还是自营业务无论是经济业务、, 势相关度极高的行业行业的利润与证券市场的波动息息相关。

随着xx 年下半年熊市展开, 国内证券市场泡沫破裂, 证券公司的利润受到相当影响。

我们认为, 不能把此次熊市简单的视为市场的周期性调整, 此次熊市带有深刻的结构性因素,能否重铸牛市既取决于国内宏观经济发展, 也取决于国内证券市场的改革。

如果证券公司不加紧改革,提高核心竞争力, 即市牛市再现,证券公司能够分多少羹还需要观察。

第二,管理层开始推行“放松管制”。

在加入WT(和国内证券市场熊市的推动下,管理层开始放松管制。

放松管制最早源于20世纪70 年代美国监管机构取消存款机构的Q条例限制,那一次放松管制展开了一场长达30 年的证券监管革命,1996 年的《金融机构现代化服务法案》是这一轮管制周期的最高成果。

经过此次放松管制, 美国金融体系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金融体系, 美国的花旗、高盛、摩根斯坦利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主要中介机构。

今年4月, 中国证监会开始推行浮动佣金制, 相信这也是新一轮管制周期的起点——无论20 世纪80年代伦敦的“ BigBang”还是日本90年代的“ BigBang” ,浮动佣金制都是改革的起点。

估计在经济业务之后, 券商的投行业务也会受到较大的冲击, 以往那种依赖泡沫市场的高利润时代将一去不返。

整个行业面临巨大的整合压力。

三、公司业务(一)、经纪业务中信证券现有40家证券营业部, 其中直属证券营业部21家, 归属地区管理总部管理的证券营业部19家上海管理总部家。

6南京管理总部下辖, 家 4 山东管理总部下辖, 家9 下辖.各从1999 年到xx 年 6 月, 中信证券累计完成证券代理交易额约11,307.02 亿元, 其中xx 年度完成证券代理交易金额4,222.06 亿元,xx 年1-6月完成证券代理交易金额1,641.71亿元。

以股票、基金交易金额计算, 公司xx 年度完成股票、基金代理交易金额1,409.86 亿元, 占沪、深两市交易总额的 1.73%,xx 年1-6 月完成股票、基金代理交易金额514.43亿元,占沪、深两市交易总额的1.46%。

〃银证通〃业务属于证券公司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一项新业务。

目前中信证券已将该业务在深圳、青岛等地共计8 家证券营业部试点, 并已向中国证监会驻当地派出机构报告或备案〃中信证券网上证券委托业务有一定发展〃xx 年度公司完成网上代理交易金额约78亿元;xx年1-6月,公司完成网上代理交易金额约77 亿元〃截至xx 年 6 月30 日, 公司拥有约7.50 万户网上交易客户〃(二)、投资银行业务1. 股票承销及上市推荐业务股票主承销业务是证券公司的主要利润之一,xx年上半年,中信证券股票承销收入3427万元;xx年公司这项收入为 1.14 万元〃中信证券自1995 年成立以来, 累计91 次作为主承销商为企业提供股票承销服务, 共为企业筹资482.24 亿元〃中信证券还作为主承销商发行鞍钢转债12589815亿元、万科转债12500215 亿元〃2000年, 中信证券作为主承销商共为企业筹集资金151.27 亿元, 市场占有率为9.84%,列全国证券公司第二位;xx 年, 公司作为主承销商为企业筹集资金67.30 亿元, 市场份额为 6.34%,列全国证券公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企业66 司第五位。

中信证券自成立以来累计为推荐上市,其中2000年度推荐了21家企业上市,xx 年度推荐了10家企业上市。

截至xx 年 6 月30 日, 中信证券正在履行的上市辅导协议共计23份, 正在履行的承销协议共计9份,预计承销总金额为73.25 亿元。

目前国内券商仍然享受着较高的投行业务利润。

但是, 国内券商高额利润并不是由于券商内在的核心竞争力, 它更多依赖一级市场的无风险收益。

一旦一级市场泡沫迸裂, 券商的高额利润就会失去依托。

XX年、XX年,券商被迫吃进大量的承销股票,承担了巨大风险,这本身已经说明了投行业无的风险日渐增大。

中信证券在燕啤转债项目中也吃进了53.25%的转债, 总金额 3.72 亿元, 按照目前97元左右的价格, 中信证券的账面损失已经达到1000万元。

现阶段,中国证监会正在推行“放松管制” ,估计继经纪业务之后, 投行业务也会成为竞争日益激烈的领域,券商的高额利润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受到挑战。

2. 债券承销债券承销及自营是中信证券较有特色的领域。

1999年到XX 年, 中信证券的债券承销收入分别为1928万元、2464万元、2752 万元,xx年上半年,债券承销收入达到1881万元,保持了增长态势。

在企业债券市场上, 公司自成立以来累计23 次作为主承销商承销企业债券, 包括97神龙汽车、中信建设 1 期及2期、三峡建设等大型企业债券。

公司在企业债券市场占有率居全国证券公司前列。

其中,2000 年公司主承销企业债券2笔,实际承销金额为13.00 亿元;200 1 年公司主承销企业债券3笔和金融债券 1 笔, 实际承销金额为35.80 亿元;xx年1-6月公司主承销企业债券2笔,实际承销金额为14.80亿首创了我国债券市场浮,十年期三峡债券99' 年承销的2000元。

公司.动利率付息方式。

在国债市场上, 中信证券作为国债一级自营商, 最近三年来共分销国债39笔, 承销金额达293.30 亿元, 承销份额列我国证券公司第一位。

由于内需不振和股票市场疲软, 国内的债券市场必然会进一步发展, 国债、企业债、金融债的发展量必将大幅增加。

xx 年, 债券累计发行量达到9537.3 亿元, 比xx 年增长25.4%,融资额10倍于股票市场。

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联合发行了80 亿中移动企业债, 表明公司在债券市场有较好的竞争力。

(三)、证券自营证券自营业务是证券经营机构运用自有资金买卖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基金等有价证券的行为, 是证券公司主要收入和利润之一。

自1999 年增资改制以后, 中信证券自营规模(不包括新股申购)逐步扩大, 从1999年的10.47 亿元增至xx 年的20.24 亿元。

1999 年度公司自营的证券差价收入为 3.80 亿元。

xx 年度公司的自营证券差价收入为 4.87 亿元, 自营规模占净资产的比例为60.84%。

1999 年度中信证券平均受托资产管理资金为27.06 亿元, 实现受托投资管理收益0.81 亿元;2000 年度中信证券平均受托资产管理资金为41.47亿元,实现受托投资管理收益2.25亿元;xx年度公司平均受托资产管理资金为76.15 亿元, 实现受托投资管理收益 2.87 亿元。

截至xx 年6 月30 日, 公司正在履行的资产管理协议共计49 份, 受托资金共计26.86 亿元。

与私募基金相比, 券商的自营资金并不具有优券商自营反而, 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 由于决策上环节过多, 势。

相反处于弱势地位。

xx 年熊市以来, 大多数券商都遭到巨大损失, 难以从二级市场上全身而退, 这本身就说明了券商自营业务竞争力的薄弱。

四、新股定位中信证券是国内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上市券商。

由于国内证券市场正处于积聚的转型期,以往的价值评估体系正被打破, 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建立。

我们认为决定中信证券上市定价的主要是其自身的价值。

目前市场上的其他金融股并不具备可比性。

可资比较的是一些国际上规模较大的证券公司。

从下图可以看出, 全球性大型证券公司的市盈率基本维持在15倍左右, 而在开放性市场中,地区性的大型证券公司市盈率大在7—10 倍。

根据中信证券招股说明书,按照发行后股本计算,今年1—11月, 每股收益为0.034 元。

按照同一基数计算, 中信证券1999、2000、xx 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159 元、0.478 元和0.26 元。

以半牛半熊的xx 年为标准, 中信证券 4.5 元的发行价已经相当与17 倍的市盈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