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招聘与配置案例分析题、计算题及答案一、神通公司是一个业务蒸蒸日上的咨询公司,但其部分咨询师素质低已严重影响到公司的发展。
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李生决定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选拔人才,他先从基层业务人员中提拔了一位具有可靠资料的人员王某,又请职业介绍所为其介绍咨询师。
后来,没有理想的人选,他又到校园招聘。
大学生丁某被面试合格,其知识丰富、反应敏捷,深受李生喜爱,他决定由经验丰富的咨询师赵某亲自带领,传授经验,将丁某提拔上来。
两个月后,正当丁某可以独挡一面工作时,其报考的国外学校来了通知,丁某提出辞职,李很是生气,但也没有办法,只好让他走人。
而王某却始终不能独立工作,李生又陷入困境。
请问:李生在招聘中选择了什么渠道,运用了什么招聘方法?他的做法有无错误之处,如果你是李生,你将怎么办?1、李生运用了内部招募的档案法,外部招募的借助中介法和校园招聘法。
2、对于高级咨询人才,可采用发布广告,参加中高级人才招聘会、猎头、熟人推荐法。
3、校园招聘法存在大学生脚踩两支船现象,可签违约协议。
二、某企业为招聘一些高素质管理人员,先后在报纸上做广告,花去3000元,参加高级人才交流会入场2000元,会场布置费500元,请评估公司做测试花去2000元,同时到外地参加一个招聘会共发生差旅费500元,期间打广告一次1000元。
共有3000人应聘,通过测试被选中100人,通过面试,正式录用50人,花去安置费1500元(该公司计划招100人)试计算总成本效用、招蓦成本效用、选拔成本效用、人员录用效用、录用比、招聘完成比、应聘比。
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聘费+选拔费+安置费)=50/(3000+2000+500+1000+2000+1500+500)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费用=3000/(3000+2000+500+1000+500)选拔成本效用=选中人数/选拔期间费用=100/2000(测)人员录用效用=录用人员/录用期间费用=50/1500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50/3000×100%=1.67%越小,说明人员素质越高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50/100×100%=50%表明计划只完成一半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3000/100×100%=3000%越大,说明信息发布效果好三、分析:天洪公司是一家发展中的公司,它在15年前创立,现在拥有10多家连锁店,发展的几年中,从公司外部招聘来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大约有50%的人不符合岗位的要求,工作绩效明显低于公司内部提拔起来的人员。
在过去的两年中,从公司外聘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中有9人不是自动离职就是被解雇。
从外部招聘来的商业二部经理因年度考评不合格而被免职之后,终于促使董事长召开一个由行政副总裁、人力资源部经理出席的专题会议,分析这些外聘的管理人员频繁离职的原因,并试图得出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
首先,人力资源部经理就招聘和录用的过程作了一个回顾,公司是通过职业介绍所或报纸上刊登招聘广告来获得职位候选人的。
人员挑选的工具包括一份申请表,三份测试卷(一份智力测试和两份性格测试),有限的个人资历检查以及必要的面试。
行政副总裁认为,他们在录用某些职员时,犯了判断上的错误,他们的履历表看起来不错,他们说起来也头头是道,但是工作了几个星期之后,他们的不足就明显暴露出来了。
董事长则认为,根本的问题在于没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来选择适用的人才。
“从离职人员的情况来看,几乎我们录用的人都能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但他们很少在工作上有所作为,有所创新”人力资源部经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公司在招聘中过分强调了人员的性格和能力,而并不重视应聘者过去在零售业方面的记录,例如在7名被录用的部门经理中,有4人来自与其任职无关的行业。
行政副总裁指出,大部分被录用的职员都有共同的特征,例如他们大都在30岁左右,而且经常跳槽,曾多次变换自己的工作;他们雄心勃勃,并不十分安于现状;在加入本公司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与同事关系不是很融洽,与直属下级的关系尤为不佳。
会议结束后,董事长要求人力资源部经理:“彻底解决公司目前在人员招聘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提高公司人才招聘的质量”回答:1、天洪公司在人员招聘中存在什么问题?2、你对改善这些问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天洪存在的问题:被录取人员与公司不相容,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招聘环节没做好。
(1)在人员挑选中,过分强调了应聘人员的性格特征。
(2)没有关注应聘者的工作经验。
(3)面试由行政人员主持,但他们对岗位的资格要求了解不深,这样也会影响招聘的质量。
(4)对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创新精神等素质的考察缺乏有效的手段。
(5)对招聘工作缺乏必要的总结。
建议:(1)按工作说明书的素质要求来招聘。
(2)加强试用期内工作跟踪式调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综合运用筛选技巧、面试方式、情景模拟测试。
(4)面试可分为初试与复试,面试考官必须包括所要从事的岗位有关的经理等人员。
四、计算题(先根据题意进行计算,然后进行必要分析,只有计算结果没有计算过程不得分)某车间产品装配组有王成、赵云、江平、李鹏四位员工.现有A、B、C、D四项任务,在现有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每位员工完成每项工作所需要的工时如表1所示。
请运用匈牙利法求出员工与任务的配置情况.以保证完成任务的总时间最短,并求出完成任务的最短时间.(07.5)(1)建立矩阵(2)进行约减(3)画盖O线(4)求最优解根据求得结果找到表1中对应的数据,即得知结果:王成完成c任务:赵云完成A任务;江平完成B任务;李鹏完成D任务。
完成任务的总时间=2+5+6+9=22(小时)。
五、假定某企业有赵、钱、孙、李四员工,需要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完成A、B、C、D四项任务,每位员工完成每项工作所耗费的时间是不同的,如下表所示。
计算:根据匈牙利法,四位员工与任务之间应该如何配置才能保证完成任务的时间最短。
计算步骤如下:(1)建立矩阵10 5 9 18(-5 )13 18 6 12(-6 )3 24 4(-2 )18 9 10 16(-9 )(2)对以上矩阵进行行约减,即每一行数据减去本行数据中的最小数,得新矩阵如下:5 0 4 137 12 0 61 02 29 0 1 7(-1) (-2)矩阵中第一列和第四列都不含“0”,因此转入第三步,进行列约减。
(3)对以上矩阵进行列约减,即每一行数据减去本行数据中的最小数,得新矩阵如下:(4)在上述矩阵中画“盖0“盖0”线只有3条,小于矩阵的维数4, 因此转入第五步,进行数据转换。
(5)数据转换。
上述矩阵中未被“盖0”线覆盖的最小数λ为1,将矩阵中未被“盖0”线覆盖的数减去1, “盖0”线交叉点处的数加1, 得新矩阵如下:(6)在上述矩阵中画“盖04, 因此转入第七步,进行数据转换。
(7)数据转换。
上述矩阵中未被“盖0”线覆盖的最小数λ为3,将矩阵中未被“盖0”线覆盖的数减去3, “盖0”线交叉点处的数加3, 得新矩阵如下:0 0 3 73 13 0 10 4 5 04 0 0 1(8) 在上述矩阵中画“盖0”线。
“盖0”线有4条,等于矩阵的维数4,因此转入第九步,求最优解。
(9) 求最优解。
①最后一列只含有一个“0”,将该列中的“0”打“√”。
②将第三行中另外一个“0”打“⨯”。
③将第一列中另外一个“0”打“√”。
④将第一行中另外一个“0”打“⨯”。
⑤将第二列中另外一个“0”打“√”。
⑥将第四行中另外一个“0”打“⨯”。
⑦将第三列中另外一个“0”打“√”。
最终结果见以下矩阵0√0× 3 73 13 0√ 10× 4 5 0√4 0√0× 1得到最优解如下:赵——A;钱——D;孙——B;李——C。
对照工时消耗表,完成任务的总时间为10+9+6+4=29(小时)经过公司几个部门的共同决策,认为几种能力权重如下:技术能力0.8 责任心1 适应能力0.5 学历0.6 反应能力0.7请决策公司最后选择谁?A的得分=9×0.8+5×1+7×0.5+8×0.6+6×0.7=24.7B的得分=7×0.8+9×1+5×0.5+9×0.6+8×0.7=28.1C的得分=6×0.8+8×1+9×0.5+5×0.6+9×0.7=26.6公司选择B.七、某公司拟招聘两名工作人员,表1是人力资源部通过笔试进行初选之后,对所挑选出来的甲、乙、丙、丁四名候选人进行综合素质测评的得分,以及A和B两位岗位素质测评指标的权重(w1)。
请根据表1的数据,分别为A和B两位岗位各提出1名最终候选人。
(10.5)表1(1)A岗位:候选人甲得分=0.9×0.8+0.5×0.9+1×0.7+1×0.8+0.8×1+0.9×0.6+1×0.7=0.72+0.45+0.7+0.8+0.8+0.54+0.7=4.71候选人乙得分=0.7×0.8+1×0.9+0.5×0.7+0.6×0.8+1×1+0.8×0.6+0.9×0.7=0.56+0.9+0.35+0.48+1+0.48+0.63=4.4候选人丙得分=0.8×0.8+0.8×0.9+0.7×0.7+0.8×0.8+0.8×1+1×0.6+0.8×0.7=0.64+0.72+0.49+0.64+0.8+0.6+0.56=4.45候选人丁得分=1×0.8+0.9×0.9+1×0.7+0.9×0.8+0.7×1+0.7×0.6+0.9×0.7=0.8+0.81+0,7+0.72+0.7+0.42+0.63=4.78(2)B岗位:候选人甲得分=0.9×0.9+0.5×1+1×0.8+1×0.9+0.8×0.9+0.9×1+1×1=0.81+0.5+0.8+0.9+0.72+0.9+1=5.63候选人乙得分=0.7×0.9+1×1+0.5×0.8+0.6×0.9+1×0.9+0.8×1+0.9×1=0.63+1+0.40+0.54+0.9+0.8+0.9=5.17候选人丙得分=0.8×0.9+0.8×1+0.7×0.8+0.8×0.9+0.8×0.9+1×1+0.8×1=0.72+0.8+0.56+0.72+0.72+1+0.8=5.32候选人丁得分=1×0.9+0.9×1+1×0.8+0.9×0.9+0.7×0.9+0.7×1+0.9×1=0.9+0.9+0.8++0.81+0.63+0.7+0.9=5.64(3)通过以上核算可看出:候选人丁应作为A岗位的最终候选人候选人甲应作为B岗位的最终候选人(候选人甲仅低于候选人丁0.0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