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储能的作用及其电力系统应用

储能的作用及其电力系统应用

储能的作用及其电力系统应用
文劲宇
思构(SGO)课题组 华中科技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 国家重点实验室
/ jinyu.wen@
汇报提纲
• 电力系统储能技术 • 新一代能源系统中的储能技术 • 华中科技大学部分相关研究进展 • 一些认识
压缩空气 汞储存
能 源 管 理 旋 转 备 用
超导能
1W
10KW
100KW
1MW
10MW 100MW
功率
超导储能具有极佳的可反复充放电特性
各种储能特性对比(续)
GW MW
发电厂
大型涡轮机
超导磁体 小型/微型柴 储能 油机,涡轮机
功 kW 率
W
飞轮
电池 超级电容器
mW
电容器
μW
24 hrs 30min 1sec
虽然能量能够在天然气管网中大规模存储,但单纯 的利用其系统柔性作为储能,需要考虑能量转化的 损耗
P2G储能需要考虑管道承受氢气腐蚀的能力、天然 气调度问题及混合燃料燃烧特性变化等问题
汇报提纲
• 电力系统储能技术 • 新一代能源系统中的储能技术 • 华中科技大学部分相关研究进展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 液态金属电池 超导储能SMES 利用抽蓄消纳可再生能源
P2G:Power-to-Gas
用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P2G
欧洲的P2G示范工程
应当考虑综合利用能源并避免能 量重复转化,从而减少损失。
P2G对电网和天然气管网的影响 (可调度负荷、天然气管道接纳 H2能力等)
能源网络互联有利于电能存储
相对于电而言,在传输网层面上,气、热系统中的 大规模储能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因此可以与电能存 储实现互补
传统电力系统的特点
发电
输电、变电、配电
用电
调度
电能难以大规模存储 发出电能需即时传输 发电/负荷实时平衡
传统电力系统:刚性(充裕性、稳定性)
电力系统储能的作用
储能把发电与用电从时间和空间上分隔开来 发出的电力不再需要即时传输 用电和发电不再需要实时平衡
储能使传统的“刚性”电力系统变得“柔性” 是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技术
主要特征:
a. 实现可再生能源优先、因地 制宜的多元能源结构
b. 集中分布并举、相互协同的 可靠能源生产和供应模式
c. 各类能源综合利用,供需互 动、节约高效的用能方式
d. 面向全社会的平台性、商业 性和用户服务性。
摘自:周孝信、程时杰、吴青华、鲁宗相、荆朝霞、文劲宇:“新一代 能源系统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重点专项建议网 生物质 CO2
能源互联网的关键设备与支撑技术
关键设备分类
能量的生产与转换 能量的传输 能量的分配和使用 不同能源网络之间的接口 能量的存储
支撑技术分类
规划 运行 市场
文劲宇,方家琨. 能源互联网中的关键设备与支撑技术. 电力系统自动化 (待发表)
1)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
提出了基于多元复合储能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 的拓扑结构和规划运行方法
高压远距离输电
区域大电网
功率型 储能
能量型 储能
文劲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储能的新型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50937002)
1)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续)
直流自耦变压器(DC Auto) VSC1 idc2
ms
μs
响应时间
目前还没有能同时满足功率型 + 能量型需求的电力系统储能技术
汇报提纲
• 电力系统储能技术 • 新一代能源系统中的储能技术 • 华中科技大学部分相关研究进展 • 一些认识
新一代能源系统(能源互联网)
定义: 各种一次、二次能源的生
产、传输、使用、存储和转换 装置以及它们的信息、通信、 控制和保护装置直接或间接连 接的以电网为主干的网络化物 理系统。(能源互联网的基础 设施)
半桥型
0.05~0.1
0.5~1
热损失
长期存储较大 长期存储较大

储能周期
有限(有热损失) 有限(有热损失) 理论上无限
运输
短距离
短距离
理论上无限制
优点
成本低技术成熟
储热密度中等, 体积小
储能密度高、长距 离运输、损耗小
缺点
损耗大、装置大
导热率低、腐蚀 性强、损耗大
技术复杂、一次性 投资大
显热储热较成熟;潜热储热依靠材料的发展,也较成熟。两者都已有一 定的工业应用
化学储热目前仍在朝着更合适的体系发展,包括系统设计,反应物选择, 特性建模,经济分析等
储气
地上储气库
地下储气库
主要采用储气库,其相关设备技术主要是建库及其运行管理和维护技术: 气库类型(枯竭油气/盐穴)及其对应的工艺、稳定性密封性分析等技术 垫底技术及提高有效储量和生产技术 地面系统自动化控制,传感技术
储电:功率型 与 能量型
超导磁储能(功率型)
响应速度快 可反复多次充放电 容量有限 冷却维护量大
抽水蓄能(能量型)
以湖北白莲河抽蓄为例 300MW抽发一体可逆式机组 循环效率79~80% 6min内进行各种极限状态切换
储热
特性
显热储热
潜热储热
化学储热
质量密度/kW·h·kg-1
0.02~0.03
储能:功率型 与 能量型
超导磁储能(功率型)
响应速度快 可反复多次充放电 容量有限 冷却维护量大
抽水蓄能(能量型)
能量大 响应速度慢 地理条件制约
各种储能技术特性对比
小 时
最 大 放 电 时 间
分 钟

抽水蓄能
金属空气 电池
钠硫电池
液流电池
高级电池
超级电容
铅酸电池
储能飞轮
UPS与电能质量 低能飞轮
1
8.25亿元
37.5%
林卫星,文劲宇,程时杰,具备阻断直流故障电流能力的直流–直流自耦变压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 35(4): 985-994
1)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续)
自阻型MMC子模块
ISM
+
UT3
D3 -
C
+
UC - D4
T3
电容数量 二极管数量 IGBT数量 阻断直流故障 设计制造难度
idc1
i1
E1
E2
E1
iVSC2
1:k2
Bus i2
E2
VSC2
MMC1
MMC2
常规DC-AC-DC直流变压器拓扑
v
VSC3
i3
直流自耦变压器拓扑
DC 320kV / 500kV,1000MW DC-AC-DC DC Auto
换流器容量 | 比例
2000MW
1
720MW
36%
成本 | 比例
22亿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