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行文思路分析【一】课堂导入把握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是整体阅读一篇文章的前提,也是对文章进行深层理解的基础。
近年来,一直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
那么,如何才能迅速攻克这一考点呢?【二】复习预习复习:文章的层次是指内容而言,主要反映的是内容的表现次序。
段落是指〝表达〞而言,代表作者思路的一个较小的步骤。
段落要尽可能的反映层次。
文章的层次分明,必先使段落清楚,如果段落纠缠不清,层次也必然一片模糊预习:文章结构是指作者对文中材料的安排和组织,是支撑文章的骨架,是作者写作思维的外在形式。
作者在文章中表情达意、叙事说理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表达出来。
【三】知识讲解知识点1 行文思路思路那么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线和途径。
这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多角度,多侧面的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所要表达的思想通过内容组织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理清行文思路,其实就是沿着作者的思想轨迹去〝提各段之纲,挈各段之领〞。
知识点2 考查内容①分析文章的结构〔划分文章的层次〕;②编写文章的提纲;③给文中的一段话进行句子排序;④分析文中较为特殊的段落的作用;⑤文中的伏笔与照应;⑥表达文章的思路等等。
知识点3 分析行文思路的方法阅读散文,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采取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整体阅读。
整体阅读是阅读最基本原那么与的方法,它可以使做题建立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上,增加做题的理性分析成分,从而增强解题的准确度。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对写作材料进行精心安排的结果,是行文思路的具体表达。
阅读一篇文章,首先必须对文章形成大致认识:题目是什么,共几个段落,文体是什么,内容方向是什么。
然后再理清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手法,进而理清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段落取精。
段落取精就是要摄取文章段落的精华和要点,以便更好得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行文思路。
要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逐段分析文章的段意,再看哪些段落集中表达一个意思,划分小层,理清文章的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明白文中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上下照应的地方,把握重点段落的中心句,支撑句等内容。
第三步,提取线索。
思路是作者思维的轨迹,如能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就能很快理清文章的思路。
一篇文章,不管是整篇文章,还是局部语段,往往有一条线索贯穿其中,正是由于这条线索,文章或段落之间才会井然有序。
常用的文章线索主要有:①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②以人物为线索;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④以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⑤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为线索;⑥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四】例题精析【例题1】枫叶礼赞孟超我爱枫叶,因为它红得深浓,红得艳丽。
多少年来,一想到秋,我首先就会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就会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会引发许多联想和感慨。
在萧瑟的秋天,枫叶红得那么动人,不能不使我心驰神往。
在北京,重阳节过后到香山看枫叶,正是很好的时节。
过去的文人骚客,在这样的时候,往往骑一头小毛驴儿,慢慢地出了西直门,一步一颠直往西边走去。
到了碧云寺一带,就渐入佳境,像喝了一杯花雕酒一样,陶醉于枫叶那鲜艳的色彩,流连忘返。
有时,他们还会即景遣兴,吟诗作赋。
我虽没有这样闲散的雅兴,但我也爱枫叶。
没有别的,爽直一点儿说,就是因为她红!秋冬之交,正是吃萝卜的时候。
夜晚的街头,常常传来〝萝卜赛梨〞的清脆叫卖声,引诱你不得不去买一个尝尝。
萝卜有〝红到心〞的别称,可是它的内心是不是红的,还得等到剖开之后才见分晓。
这哪里赶得上枫叶?枫叶是那么直接、那么毫不遮掩地展现自己的色彩。
枫叶敢于红,红得有气魄。
枫叶之可爱,还在于当别的叶儿经秋枯落时,她偏偏红得艳丽。
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战西风而不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
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赞美。
有人说,枫叶虽红,可毕竟是到了肃杀的秋天。
«董西厢»中有一警句:〝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以枫叶吟离别,把枫叶比作血,这是随人的心情而生发的。
但在我看来,说肃杀也好,比作血也好,都还是在于秋,而不在于枫叶;把枫叶之红比作血,那恰是因为她抗得住肃杀之气啊!枫叶也并不因为红而孤独。
你看,去香山看红叶的人那么多;而且,东篱黄菊,山涧青松,挺拔的竹,清香的梅,或跟她同时,或相继绽放,都与枫叶相伴,在耐寒抗冷中各显风采。
一想到秋,我就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往往使我又联想到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
他们抗严寒,战酷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弘扬了时代的精神。
他们尽管很普通,却是我们时代的英雄。
我觉得,用枫叶来比喻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再恰当不过了。
我礼赞枫叶,我爱她斗西风血点儿红!〔选自«名家咏物100篇»,有改动〕【题干】本文是围绕枫叶展开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行文思路。
【答案】先描写枫叶的外在特征,再赞美其品质,最后揭示其象征意义。
【解析】解答〝行文思路〞这样的题的方法是要了解文章写了几层意思,再用〝先〞〝再〞〝最后〞等词语即可。
如选文〝先描写枫叶的的外在特征〔1-3段〕,再赞美其品质〔4-6段〕,最后揭示其象征意义〔7-8段〕〞。
解答此类题常用方法有三种:搬〔搬用〕、拼〔拼接〕、结〔归结〕。
〝搬〞就是找到原文中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原原本本地把它抽出来,按规定直接抄写在答题处就行了。
〝拼〞就是指有些题目在原文中找出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句子太长不够简洁,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加以改造,这时应该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结〞就是将作者〝溶化〞在文章中的〝要点〞进行〝提纯〞,即答案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需要在整体把握选文或全面理解上下文语境义的基础上才能悟出答案,就要用归结、概述的方法。
【例题2】故烧高烛照红妆苏伟①我养在阳台上的朱顶红开花了,君子兰也开花了。
②花虽然不多,却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自从发现碧绿的叶子中间挺出来亭亭的花茎,花茎上骄傲地托起小小的花苞,我的心里就溢满了渴望。
每天都要去细细地观察花茎长高了多少,花苞长大了多少。
有时禁不住抱怨长得太慢,让我等得太心焦。
可也给了我足够的时间,让我想象花开的样子。
朱顶红去年春天已开过一次,那六瓣的花形、艳艳的朱红,至今仍开在心窗之下;那馥郁的甜香似乎依旧留在唇吻之间,让我盼望重温旧岁的欣喜。
君子兰却是第一次开花,以前又从未见过君子兰花,这几个花苞留给我太多的悬念,太多的想象与向往。
③在我的期盼之中,朱顶红和君子兰同时开放了,于是我也有了双重的快乐。
朱顶红好似故友,未负佳期,如约相访,让我深感花的多情。
体味着浓郁的花香,我心旷神怡。
君子兰就是新交的知己,让我顿生相见恨晚之慨,它的花形有似朱顶红,但要玲珑得多,小巧得多,花色橘红,花香幽微,恰如〝讷①于言而敏于行〞的君子,称它为花中君子的确名副其实了。
故友重逢的喜悦、心仪知己的快乐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心醉,让我醺醺然②,陶然忘忧。
④沉浸在喜悦中的我,又常常害怕花期过后的萧条与寂寞,于是格外地珍惜花开的日子。
李清照于海棠花开之时,在«如梦令»词中写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多情善感的女词人惜花的心情我也一样有,于是每天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阳台上去看望故友与新知,轻嗅她们临风的花香,近观她们静处的娇姿。
东坡亦有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豁达、粗犷如东坡尚且对花如此爱惜,害怕娇艳的花一朝零落,就是在夜晚也要点上蜡烛,欣赏盛开的花朵。
更何况我也觉得灯下观花如灯下观美人,自当别有情调、别有韵味。
于是在花开的夜晚,我也打开阳台上的灯,在幽幽的灯光下看花,花色似乎多了层次,花朵上仿佛也有点点珠粉映射出珠光。
花更像戴了一层面纱的美人,多了一分朦胧,一分深邃。
于是我深深地沉醉,深深地感叹古人的多情和浪漫。
⑤花开花谢是自然的规律,我们谁都无法让花永开不败。
但一年里有了这几日的盛开,这几日的沉醉,就酬报了我三百多个日子的浇灌,三百多个日子的期盼。
那开在灵魂深处的花,也足以为我抵挡人生夏日的骄阳、人生冬季的严寒,让我的心拥有人生夏日的清凉、人生冬季的温暖。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8年第16期〕【注释】①〔讷〔nè〕〕〔说话〕迟钝。
②〔醺〔xūn〕醺然〕酒醉的样子。
【题干】1.本文行文思路清晰。
请结合各段内容填空,理清本文的思路。
〔每空只填一字〕①开花→②〔〕花→③赏花→④〔〕花→⑤议花【答案】②盼④惜〔意对即可〕【解析】注意结合文本内容,抓住关键字词,明确文章的层次。
【题干】2.朱顶红和君子兰虽在〝我〞的期盼中同时开放了,但她们带给〝我〞的感受不完全相同。
其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答案】朱顶红:好似故友如约相访,让〝我〞深感她的多情,她浓郁的花香更令〝我〞心旷神怡。
君子兰:如新交的知己,让〝我〞顿生相见恨晚之慨,她的玲珑、小巧、幽微让〝我〞感到她就是名副其实的君子。
〔意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联系上下文分析即可。
【题干】3.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其语言极富有特色。
试完成以下小题。
〔1〕文中运用了许多形式上两两成对的句子,读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
请按照例如从文中另举两例〔引用的古诗词除外〕。
例如:〝花色橘红,花香幽微〞、〝轻嗅她们临风的花香,近观她们静处的娇姿〞〔2〕下边的句子写得很精妙,请揣摩并品析。
自从发现碧绿的叶子中间挺出来亭亭的花茎,花茎上骄傲地托起小小的花苞,我的心里就溢满了渴望。
【答案】〔1〕答案例如:①花茎长高了多少,花苞长大了多少;②六瓣的花形、艳艳的朱红;③开在心窗之下,留在唇吻之间;④玲珑得多,小巧得多;⑤故友重逢的喜悦、心仪知己的快乐;⑥别有情调、别有韵味;⑦一分朦胧,一分深邃;⑧深深地沉醉,深深地感叹;⑨这几日的盛开,这几日的沉醉;⑩三百多个日子的浇灌,三百多个日子的期盼;〔人生夏日的骄阳、人生冬季的严寒;人生夏日的清凉、人生冬季的温暖〕。
〔2〕可扣住〝挺出〞、〝托起〞以及〝溢满〞等词语来品析;也可扣住〝花茎上骄傲地托起小小的花苞〞这一拟人句来品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第一题答案较易,第二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例题3】神州第一味刘英敏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此亦豆腐之谓乎?②认识中国,可从豆腐找到绝佳切入口。
儒释道左右中国几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