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酒店法律法规

酒店法律法规

其一、“谢绝自带酒水”究竟是不是违法行为?现阶段,“谢绝自带酒水”或者收取“开瓶费”逐渐成为全国餐饮业的行规,尽管招致消费者的强烈反对,但许多酒店依旧我行我素。

他们的依据就是“法律没有对此做出明确的禁止规定”,而且认为此举符合餐饮业的行规。

据资料,2003年5月,中国旅游饭店协会就制定颁布了《中国旅游饭店行业规范》,其中就提出:饭店可以谢绝客人自带酒水和食品进入餐厅等场所享用。

这就为经营者“谢绝自带酒水”或者收取“开瓶费”提供了依据,并形成了惯例。

那么,法律法规究竟有没有对“谢绝自带酒水”问题做出禁止性规定?行规能否大过法律?我们说,法律法规虽然在字面上没有就此问题给出具体的说法,但对此类行为却有着毋庸置疑的原则性、禁止性的条文规定,即消费者的权益受法律的保护。

一是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的权利。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也规定:“经营者销售商品,不得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

”而酒店“谢绝自带酒水”或者收取“开瓶费”,强迫消费者接受酒店的高价酒水,显然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违背了现行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

二是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规定:“经营者不得以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否则,其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内容,法律规定“无效”。

虽然很多酒店事前也以各种方式公布了“谢绝自带酒水”或者收取“开瓶费”的说明,但这只是酒店单方面制定的格式条款,并不具有法律效力,消费者完全可以拒绝经营者的这种强制交易行为。

三是无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是《价格法》都规定,经营者定价或进行交易,必须遵循自愿、平等、合理、公平、诚实信用原则。

这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重要保障。

而经营者,甚至多家酒店在行业协会组织下推行“禁带酒水”或者收取“开瓶费”,强制消费者购买其高定价格的酒水,此举已经涉嫌价格串通,是明显的价格违法行为。

即使是行业协会制定了有关可以“谢绝自带酒水”或者允许收取“开瓶费”的所谓“行规”,因其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抵触,也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正如有的文章所说“行规再大也不能大过法律”。

由此可以断定,餐饮业自行决定的“谢绝自带酒水”或者收取“开瓶费”的行为,即使“行规”认可,亦是违法行为。

这一点,已经形成人们的共识,无须置疑。

退一步讲,如果说法律没有在字面上规定经营者可以“谢绝自带酒水”,那么,法律也没有规定消费者不能“自带酒水”啊!所以,经营者凭借自己的经营优势,单方面宣布“谢绝自带酒水”或者收取“开瓶费”,倘若消费者提起诉讼,经营者是得不到法律保护的。

因为我们完全可以肯定经营者的这种行为是与法律法规相背离的。

其二、消费者到酒店就餐为什么要“自带酒水”?本来,消费者到酒店就餐,只要带张嘴去就行,谁愿意自找麻烦,自带酒水?尤其是请客,叮叮当当地带着酒水,显得很不大气,脸面上也不好看。

按说,公款请客由公家报销,一般不会计较酒水价格的高低,但最近几年,就连公款请客自带酒水的也渐渐多了起来。

应该说,自带酒水并非消费者的自觉自愿行为,而是因为酒店的酒水太贵,价格太高。

据市场调查,酒店酒水的价格要比市场的零售价格高出100%,甚至还高。

报载,倍受关注的温州市一些酒店的酒水利润为其批发价的70%至80%,饮料利润在200%至300%。

有的酒店老总承认,其酒水利润约占到酒店全部利润的2/3。

酒店酒水过高,已经成为其牟取暴利的重要手段之一。

就消费者看来,酒店是企业,它要生存、要发展,要赚钱赢利,对此是完全理解的,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它的酒水价格高的太离谱,让人就很难接受。

消费者自带酒水实则是被酒店的高酒水价格逼迫的无奈之举。

更令消费者难以接受的是酒店收取的所谓“开瓶费”。

据有的酒店自己讲,如果消费者自带酒水,酒店就按自己酒水售价的50%另外收取服务费,酒店没有的酒水则按100元/瓶收取服务费。

按现在国人的生活水平,消费者到酒店就餐或者请客,享用50元~100元/瓶的白酒算是很不错的了。

如果自带的这种酒,酒店要按50%或者100元/瓶的“霸王条款”收取服务费,其利润是多少?消费者会接受吗?正因为消费者不愿意被酒店任意宰割和剥夺,试图用自带酒水的办法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所以才宁愿麻烦自己,从家里拿酒水过来,也不愿饮用酒店的高价酒水;也正因为存在着高额利润,所以酒店要谢绝客人自带酒水或收取“开瓶费”。

酒店试图用“谢绝自带酒水”或收取“开瓶费”的办法来维持自己的高利润。

据观察、考证,凡是敢于高举“谢绝自带酒水”或收取“开瓶费”旗帜的酒店,大都是那些资本雄厚、装饰豪华、地段优越、客源众多的酒店。

一般的酒店还不大敢打这个牌子,还不大敢与消费者“叫板”。

因为消费者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也可以“用脚投票”,一走了之,不去你这个酒店就餐就是了。

再说,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大大增强,还可以用法律武器向酒店讨回公道。

如果走到这一步,酒店的声誉、形象、客源、利润等,恐怕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归根结底,产生消费者“自带酒水”现象的根源,是酒店酒水的高价格、高利润所致。

其结果,从长远来看,对消费者和经营者都没有多少好处,既不利于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秩序的形成,也不利于餐饮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其三、经营者与消费者“自带酒水”之争的矛盾能否化解?在餐饮行业存在着的经营者与消费者“自带酒水”或者收取“开瓶费”的矛盾之争,实质是暴利与反暴利的利益之争,是消费者维权的必然现象。

今年我国消费者协会将消费者维权年的主题确定为“消费和谐”。

而餐饮行业存在着的“谢绝自带酒水”或者收取“开瓶费”的问题,则难以保证“消费和谐”主题的落实。

落实“消费和谐”主题,在餐饮行业必须解决“自带酒水”的矛盾之争。

市场经济及市场价格机制条件下,化解这一矛盾的关键就在于政府、企业、行业、消费者等,要增强市场法律意识,公平竞争意识,价格诚信意识,各行其职,各尽其责,既要确保经营者的公平竞争、合理赢利,也要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进而形成“消费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保障市场经济的公平健康有序发展。

首先,政府之责——要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这是政府管理市场经济的一项重要职责。

在化解“自带酒水”矛盾问题上,政府至少应发挥四大作用:一是重视宣传,充分发挥各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及时披露经营者的不当竞争行为、价格违法行为以及牟取暴利的行为,形成“合法经营、公平竞争光荣,非法经营、不当赢利可耻”的社会环境;二是支持消协,充分发挥各级消费者协会的积极维权作用,让消协成为名副其实的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代言人;三是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对违法经营行为的震慑作用,认真查处那些违法经营行为,让其无孔可钻,无利可得,为之付出更大的违法成本;四是完善法制,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对各方利益的调节作用。

“自带酒水”问题之所以反反复复地引发一轮又一轮的争议,重要原因就在于现行法律没有在字面上给其作出具体明确的定性,这就给“谢绝自带酒水”的行为留下了可钻的孔子。

对此问题,法律应予以补充、完善。

当然,立法应当兼顾消费者的权益和经营者的的利益。

就现代各国立法来看,普遍给予弱势群体以倾斜性的优势。

在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消费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为了避免经营者利用其优势地位侵害消费者权益,各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均给予了消费者倾斜性的保护,赋予了消费者各种权利。

鉴于“自带酒水”问题所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及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国家应在完善法律体系建设时给予“违法”性质的明确认定,以保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贯彻落实。

其次,企业之责——要树立“以消费者为本”的经营理念,讲诚信,树形象,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这是企业应尽的一项重要义务。

应该承认,“自带酒水”的矛盾之争,经营者是矛盾的重要一方。

如果经营者能够以合理的价格向消费者提供酒水,消费者也不会自找麻烦而自带酒水。

因此,经营者还是应该从自身找找原因,不能片面追求自身经济效益,还应当考虑经营的社会效益。

任何行业的健康发展,都应当以社会为本,以顾客为先。

经营者绝不能认为自己享有价格决策自主权,就在价格上“想定多高就定多高”,收费上“想收多少就收多少”,而应遵循《价格法》规定的“质价相符,公平交易”的原则,以诚待客,合理确定酒水价格,既使自己能够获得利润,也让大多数消费者能够接受。

要清楚消费者是经营者的“上帝”,是企业滚滚财源之本和生存发展之道。

得罪消费者就等于自断财源。

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

只有经营者加强自律,树立“以消费者为本”的经营服务理念,讲诚信,树形象,推进价格诚信建设,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才能得到社会的回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也才能从根本上真正化解“自带酒水”的矛盾。

再者,协会之责——要增强“行规”服从国家法律的意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规范本行业的经营行为。

这是行业协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行业协会为维护本行业的利益,规范本行业的经营行为(包括价格行为),组织制定一些规则,经营者应自觉遵守。

但行规的制定原则必须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一致,不能与之相背离。

《价格法》规定“行业组织应当遵守价格法律、法规,加强价格自律,接受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工作指导。

”餐饮业的价格虽然已经放开,实行了市场调节,经营者完全享有价格调整的自主权,但也“应当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商品和服务”,而不能利用经营优势地位谋取不当利益,更不得谋取暴利,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谢绝自带酒水”或者收取“开瓶费”作为餐饮业的“行规”,一则,它强制消费者消费酒店的高价酒水,对消费者不公平,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二则,它助长了酒店的不当竞争行为,不利于餐饮业的健康发展。

限制消费者自带酒水的规定虽然从短期来看有利于餐饮行业经营者的利益,但它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不利于充分形成行业内的健康竞争,也不利于行业的整体自律,从长期来看不利于餐饮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是一个不当的“行规”。

餐饮行业协会应从行业的长远发展利益着想,在国家法律允许的框架内制定行之有效的行规,对与法律相对抗的行规该清理、废除的就应清理、废除。

最后,消费者之责——要有积极的维权意识,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是消费者应具备的勇气。

较之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我国消费者维权意识相对薄弱,总认为打官司不是件好事,脸面上不好看;认为为了几百元的损失去诉讼,浪费时间、精力、钱财,不值得,嫌麻烦,因而当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往往自认倒霉,不了了之。

消费者的忍让态度,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经营者的侵权行为。

“谢绝自带酒水”问题的发生,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消费者忍让的“苦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