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学员毕业实践(论文、设计)报告论文题目:基于Mat lab的数字调制系统仿真与分析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毕业论文(设计)授权使用说明本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论文(设计)并向相关部门送交论文(设计)的电子版和纸质版。
有权将论文(设计)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设计)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论文(设计)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日期: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5.装订顺序1)设计(论文)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3)其它摘要数字调制是通信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数字调制技术的改进也是通信系统性能提高的重要途径。
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字调制系统的五种基本调制解调方法,然后,运用Matlab及附带的图形仿真工具——Simulink设计了这几种数字调制方法的仿真模型。
通过仿真,观察了调制解调过程中各环节时域和频域的波形,并结合这几种调制方法的调制原理,跟踪分析了各个环节对调制性能的影响及仿真模型的可靠性。
最后,在仿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各种调制方法的性能,并通过比较仿真模型与理论计算的性能,证明了仿真模型的可行性。
关键词:数字调制;分析与仿真;Matlab;Simulink;GUI图形界面。
ABSTRACTIn this paper, five usual methods of digital modulation are introduced firstly. Then their simulation models are built by using MATLAB’s simulation tool, SIMULINK. Through observing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apability of the digital modulation system an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imulation models are analyzed. And then, the capability of three digital modulation simulation models, 2-FSK, 2-DPSK and MSK, have been compared, as well as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 and theory.Keywords: Digital modulation; analysis; simulation; MATLAB; SIMULINK.目录1引言 (1)1.1数字调制系统概述 (1)1.1.1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 (1)1.1.2数字通信系统的特点 (2)1.2数字调制的意义 (5)1.3 Matlab在通信系统仿真中的应用 (6)2数字调制系统的相关原理 (7)2.1二进制幅度键控(2-ASK) (7)2.2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 (7)2.3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 (8)2.4多进制数字调制 (8)3数字调制系统的仿真设计 (9)3.1数字调制系统各个环节分析 (9)3.1.1仿真框图 (10)3.1.2信号源仿真及参数设置 (11)3.1.3调制与解调模块 (11)3.1.4信道 (12)3.2仿真模型的设计及结果分析 (13)3.2.1 2-ASK (13)3.2.2 2-FSK (18)3.2.3 2-DPSK (22)3.2.4 2-MSK (25)3.2.5 M-DPSK (27)3.3数字调制的性能比较 (30)3.3.1各种仿真模型的性能比较 (30)3.3.2仿真模型性能与理论性能的比较 (32)4结论 (33)致谢 (34)参考文献 (35)基于Matlab的数字调制系统仿真与分析1引言1.1数字调制系统概述数字载波调制(简称数字调制)与模拟调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它是用数字基带信号作为原始信号,去控制高频正弦载波信号的振幅、频率和相位,相应的有三种基本的调制方式:数字振幅调制(ASK)、数字频率调制(FSK)、数字相位调制(PSK)。
1.1.1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数字通信系统就是利用数字信号传递消息的通信系统。
而数字信号指的是不仅在时间上是离散的且在幅度上也是离散的信号。
数字通信系统的形式各种各样,但从数字通信的特点以及所完成的功能上来看,可把它概括成图1-1所示的系统模型。
图1.1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框图信源是信息的发出源,接其性质可分为离散信息源,如电报、数据等;另一种是连续的模拟信息源,如电路等。
信宿是信息的归宿。
信源编码广义地说包含两个方面:(1)将输入信号变换成适合于数字通信系统处理和传输的数字信号。
如果信源是模拟信号,应首先进行模拟/数字变换,使经过编码后的输出信号成为时间上离散、幅度取值有限,且按一定规律组合的数字脉冲串:(2)通过信源编码提高数字信号的有效性,尽可能地减少原信号中的多余度,进行压缩信号的带宽的编码,使单位时间、单位系统频带上所传输的信息量最大.这两个方面是在信源编码的过程中同时完成的。
信源译码则是信源编码的逆过程。
加密与解密是为了实现保密通信,通过加密人为地把待传输的数字序列扰乱。
这种编码可采用周期非常长的伪随机码序列等,在接收端根据己知的解密方法,对接收序列进行解密。
信道编解码主要是为解决可靠性问题而设置的。
由于信源编码后的数字信号是要通过信道来传输,而信号又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种噪声的干扰,因此可能会导致接收端数字信号的判决错误。
信道编码就是采用一种对传输的原始信息按一定规则人为地加入一些数据,在接收端通过信道译码以达到自身发现和纠正误码的目的,这种技术称为“差错控制技术”。
一般来讲经信道编码的二元数字信号不适合在信道上直接传输,调制器的任务是把数字信号变为适合于信道传输的信号:而解调器的过程正好相反。
通常对数字信号的频带调制有ASK, FSK和PSK等.调制与解调方式对通信质量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应合理选择。
定时同步系统使数字信号序列按节拍一步一步地工作,收、发两端的节拍一定要一致,否则将出现混乱。
另外发送的数字信号序列常常是编组的,收端必须知道这些编组的头尾,否则就无法恢复原始信息。
要保证收、发两端的节拍一致,必须有同步系统的控制。
1.1.2数字通信的特点从数字通信的过程来看,很容易发现数字通信有着许多模拟通信无法比拟的优点。
(1) 抗干扰能力强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种噪声的干扰。
对于模拟信号来说,叠加在信号上的噪声难以与信号分开。
同样,叠加在数字信号波形上的噪声也是难以去掉,但由于数字通信系统传送的数字信号,其信息并不包含在信号脉冲的波形之中,而是包含在脉冲的有无之中,因而只有当噪声在判决时超过某个范围,才有可能改变信号的值,产生错误判决,造成误码。
因此,数字信号比模拟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强,且数字信号还可进行纠错编码,进一步提高其抗干扰能力。
由于数字信号的抗千扰能力强,在类似的信道条件下,数字通信的传输精度比模拟通信高的多。
(2) 采用再生中继可实现高质量远距离传输远距离模拟通信系统中的噪声是积累的,因而随着通信距离的增加,传输质量也随之下降。
而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传送的数字信号大多是二元或三元信号。
例如:二元数字信号只有两个状态“0”和“1",在传输信道中也会受到噪声干扰,当干扰达到一定程度,进入再生中继器,再生中继器中的幅度识别电路对收到的二元波形信号进行判决,这些判决值通过波形形成电路,以没有噪声千扰的“纯净”脉冲波形向下一站发送,这样就消除了噪声的千扰。
在理想情况下,噪声可全部清除,不会产生积累。
正因为数字信号可以再生,所以可通过多个再生中继器实现高质量的远距离传输。
(3) 灵活性强适应各种业务要求在数字通信中,各种消息(电报、电话、图像和数据等)均可变为统一的数字信号进行传输。
在系统中对数字信号传输情况的监视信号、控制信号及业务信号均可采用数字信号。
数字传输与数字交换技术结合起来组成的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ISDN),对于来自不同信息源的信号自动地进行变换、综合、传输、处理、存储和分离,实现各种综合业务,这给实际应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4) 便于自动化、智能化由于数字通信所传输的信号与数字电子计算机所采用的数字信号完全一致,所以可以方便地与计算机进行接口连接,构成复杂的、远距离的、大规模的、灵活多样的系统,使数字通信系统趋向于自动化、智能化。
(5) 易于加密数字信号可用各种极其复杂规律的密码进行加密,只要用简单的逻辑电路就能实现,从而使通信具有高度的保密性。
(6) 设备易于集成化、微型化由于数字通信系统中大都采用数字电路,数字电路比模拟电路易于集成化,因此通信设备可以采用中、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成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可靠性高的设备。
数字通信较模拟通信有如此多的优点是有代价的。
传输数字信号所需带宽远比模拟信号的宽。
但是随着宽频带传输媒质(光纤等)的广泛使用和频带压缩编码技术(如ADPCM、矢量编码、预测编码等)的日趋成熟和实用化,数字通信占用频带宽的问题己得到解决,不再是数字通信发展的一个障碍.另一方面,数字通信的实现过程要复杂于模拟通信的实现过程,若是没有集成工艺作基础,很难在设备的体积、功耗、可靠性和经济性方面与发展已十分完美的模拟系统竞争,数字通信这种通信手段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己提出,但它的真正发展和使用是从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发明之后才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