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液压管系投油工艺规范

液压管系投油工艺规范

江苏旭龙船舶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标准Q/XL 334-007-2010 代替 Q/XL 334-007-2008液压管系投油工艺规范Hydraulic piping washing technics (与国际标准一致性标识)2010-04-23 发布2010-06-01 实施 发布江苏旭龙船舶工程(集团)有限公司Q/XL 334-007-2010液压管系投油工艺规范前言为确保公司承建船舶管路的建造质量, 确保船舶使用和安全性能, 公司组织专业人员根 据造船规范和有关国家标准要求,再结合公司生产实际编制了本工艺。

本标准代替 Q/XL 334-007-2008 本标准与 2008 版相比,主要有如下变动 1、 增加 6 投油工艺要求 2、 增加规范性附录 A\B\C本标准由 江苏旭龙船舶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提出 本标准由公司 技术部 归口本标准起草部门:工艺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朱 军 本标准由总经理 周爱红 批准 本标准首次发布:2004 年 04 月 02 日zhujun2/9SLOETQ/XL 334-007-2010液压管系投油工艺规范液压管系投油工艺规范Q/XL 334-007-2010 1 范 围本规范规定了液压管系投油前准备、人员要求、投油过程、工艺要求、和检验。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船舶上的甲板机械液压管系的投油。

燃油系统、滑油系统的投油可参照实施。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14039-1993 ISO /DIS4406-1987 NAS1638-1964 3 投油前准备 液压系统工作介质固体颗粒污染等级代号 液压传动—油液—固体颗粒污染等级代号固体颗粒污染等级代号3.1 按照液压系统原理图检查其安装完整性。

3.2 检查系统管系的清洁情况,确保管内无杂质、垃圾或大面积锈蚀。

否则则需系统拆除送 二次清洗。

(检查方法可在各管段抽拆几根管子,检查其清洁度) 。

3.3 用压缩空气检查管路的是否畅通。

3.4 凡是可能引起节流或可能被高速的清洗油损坏的液压元件(如油箱、油泵、油马达、油 缸、阀组、滤器及液压软管等) ,都应用合适的跨接管来旁通。

被临时拆卸的管件和设备上 的接口,应进行有效封口。

3.5 对于构不成回路的管路(如重力油管、溢流管等)和投油死角;根据不同系统、不同情 况,用跨接管串接组成一个或多个回路,以达到最好的清洗效果。

要确保回路中没有死路, 清洗油最后能流回投油装置。

(具体在投油路线图上进行标注) 。

3.6 跨接管连接完整后,整个系统进行气密,试验压力为 0.4-0.8Mpa。

确保无泄漏。

3.7 投油设备和油 3.7.1 准备好一套独立的投油装置,包括油箱、泵、滤器等,考虑到船厂一年四季都有可能 施工,所以投油装置中需设置一个加热装置(在特殊情况下,征得船东和设备厂的同意后, 可以使用实船上设备)。

3.7.2 开始投油时使用过滤精度为 50μm 的回油粗过滤器,投油结束阶段使用过滤精度为 5~10μm 的回油精过滤器。

过滤器内应安装磁棒。

准备好滤芯各若干个。

zhujun3/9SLOETQ/XL 334-007-2010液压管系投油工艺规范3.7.3 管子内的流量应根据液压油黏度及管子通径来确定(见表 1)。

当管路投油时,液流在 管子内的流动要到紊流状态。

表1油的黏度 15 管子通径 (mm) 12 15 20 25 32 40 50 65 80 100 125 150 175 200 250 * 26 32 43 54 68 85 107 138 170 213 266 319 371 424 530 34 43 57 71 91 114 142 184 227 283 354 425 495 566 707 43 54 71 89 114 142 177 230 283 354 442 531 619 707 884 51 64 85 106 136 170 213 276 340 425 531 637 742 848 1060 20 25液压油黏度、管子通径与投油最小流量的关联表 油 的 黏 度 (单位 1030 35 40 45-6m /s)502*55606570投 油 最 小 流 量 60 75 99 124 159 198 248 322 396 495 619 743 866 990 1237 68 85 114 142 181 227 283 368 453 566 707 849 990 1131 1414 77 96 128 160 204 255 319 414 509 637 796 955(L/min) 85 107 142 177 227 283 354 460 566 707 884 1061 1237 1414 1767 94 117 156 195 249 312 389 506 623 778 972 1167 1361 1555 1944 102 128 170 213 272 340 425 552 679 849 1061 1273 1485 1697 2121 111 138 184 230 295 368 460 598 736 919 1149 1379 1608 1838 2297 119 149 198 248 317 396 495 644 792 990 1237 1485 1732 1979 24241113 1272 159110-6 m2/s = cst3.7.4 投油用油的牌号要与对应的液压系统最终所选择使用的液压油牌号一致或在征得船 东同意后使用与工作油相兼容的液压油。

3.7.5 经使用过的投油用油,经过精细过滤,取样化验,污染等级达到 NAS1638 的 10 级(ISO4406,19/16;GB/T14039-1993,19/16) 、水分<0.1%,40℃时黏度与原 油样变化≤±(10%~15%) ,并且无沉淀物,则仍可作投油用油。

3.8 准备好投油工具和安全措施(振动器、木榔头、木屑、抹布等) 。

4 人员要求4.1 施工人员和建议人员需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2 施工人员和检验人员应熟悉本规范要求,并严格遵守工艺纪律和现场安全操作规程。

4.3 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在投油时配备安全人员,避免由于泄油事故造成环境污染。

zhujun4/9SLOETQ/XL 334-007-2010液压管系投油工艺规范5投油过程5.1 将投油设备的进、出口通过临时软管与要投油的回路连接好,将进、出口的阀关闭,将 该进、出口阀之间的旁通阀打开。

5.2 将回油精滤器的进、出口阀关闭。

旁通阀打开。

5.3 通过专用精细滤油小车 (过滤精度 10μm) 将新油从油桶中通过油箱上的注油口驳运到 油箱内,直到标定的工作液位为止,严防污染物进入投油系统。

5.4 打开油箱的油温加热器,当油温升高到 50℃左右,关闭加热器 5.5 打开泵的吸口阀,打开旁通阀,接通电源,点动电机,检查泵的旋转方向正确无误后, 让电机旋转约 2~3min,然后停机。

5.6 将投油设备的进、出口阀打开,将该进、出口阀之间的旁通阀关闭。

启动电机,给投油 回路注油。

随时检查油箱的油位并加油到标定的工作液位。

(投油用油约为整个系统用油的 80%左右即可;如油量过多不仅造成船厂的成本浪费,而且不利于系统的投油效率,延长 投油时间、影响施工进度) 5.7 给投油回路放气,并检查管路是否有泄漏。

5.8 管路清洗投油时,需用木榔头在管路上敲打,使粘附在管壁上的杂质脱落(或用管路振 动器,震荡器安装时注意不要损坏管子外壁) 。

弯头、焊缝处应增加敲击频率。

5.9 在初次投油运转 15min 后, 打开取样阀, 100 毫升的容器取样。

用 然后取一块 10~25 μm 的滤纸,将油样过滤后贴上标签保存。

以后每间隔 15~90min 取一次样,方法同上。

5.10 在投油过程中,经常检查滤器堵塞指示器。

滤器滤芯的清洗间隔时间开始时要短些 (第一次约为 15min) ,随着投油进展的深入,油的清洁度的提高,间隔时间可以不断加长 (不超过 4 h) 。

不应等到滤器堵塞报警时才清洗滤器。

5.11 当所取样的液压油用肉眼几乎观察不到杂质时,打开回油精滤器的进、出口阀,使油 液通过该回油精滤器后回油箱。

5.12 系统清洗投油时间,以管路长度及管路的污染程度来定。

如连续有三次滤网的清洁度 相似即可认为投油合格。

具体要求见 6-投油工艺要求 5.13 当取样满意后,通知品质保证部、船东代表、驻厂验船师、有关的液压设备服务工程 师到现场进行投油验收。

5.14 验收合格后,及时将管路恢复到实船工作状态。

恢复要求如下: 投油结束后, 要将投油管路内的剩油全部排放干净。

投油用过的油不可用于系统的 工作用油。

除非得到专门的过滤并经有资格的油品化验机构化验认可或船东认可。

zhujun5/9SLOETQ/XL 334-007-2010液压管系投油工艺规范在管路恢复过程中要注意避免 2 次污染。

系统恢复后,应尽快给系统中加满新油。

新的桶装液压油注入到液压系统内之前, 应通过专门的精油滤车过滤后(过滤精度 10μm)才可注入系统。

新油应在系统中进行循环,以确保所有清洁面都能得到良好保护。

6 投油工艺要求 6.1 更换干净滤纸后,连续投油 2 小时,该滤纸应保持恒定的清洁状态。

6.2 投油后取油样进行化验,化验结果应符合液压设备制造厂提出的 GB/T14039-1993 《液压系统工作介质固体颗粒污染等级代号》或 ISO /DIS4406-1987《液压传动—油液 —固体颗粒污染等级代号》或 NAS1638-1964《固体颗粒污染等级代号》中的固体颗粒污 染等级要求。

GB/T14039-93 、ISO 4406-87 、NAS1638-64 污染等级对照参见附录 A ISO/DIS4406-1987 液压传动—油液--固体颗粒污染等级代号参见附录 B NAS1638-1964 固体颗粒污染等级代号参见附录 C 6.2.1 锚绞机液压系统固体颗粒污染等级应符合: a)GB/T14039-93 b)ISO 4406-87 c)NAS 1638-64 18/15 级 18/15 级 9级6.2.2 舱口盖开舱机液压系统固体颗粒污染等级应符合: a)GB/T14039-93 17/14 级 b)ISO 4406-87 c)NAS 1638-64 17/14 级 8级6.2.3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设备,按照设备厂提供要求执行。

7 检 验7.1 滤纸鉴别:对滤纸经手感、目视都无固体颗粒,则表示投油清洗合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