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组织与管理措施1、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1屋面渗漏1.1.1认真贯彻《屋面工程技术规范》及部、省、市治理屋面渗漏的有关规定。
1.1.2合理选用防水材料,严格控制防水材料质量,把好材料质量关。
防水材料进场时,要备齐“两证一单”,即产品出厂合格证(需复验建材含复验单)、建材产品备案证、材料进场验收单。
进场后按规定抽样复检,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
1.1.3屋面工程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防水施工方案,确定施工顺序,选择专业队伍进行施工。
施工前对操作工人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1.1.4钢筋砼屋面结构层,要严格接配合比配制,严格控制水灰比,振捣要密实、屋面板的厚度和负弯矩筋的位置、数量要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1.1.5女儿墙、山墙泛水收头的高度应符合规范规定,卷材收头必须固定牢固,密封严密。
天沟、檐沟、出屋面管道等部位按规范要求增铺附加层;变形缝处理要符合图纸和规范要求。
缝隙内空填泡沫塑料或沥青麻丝,屋面防水采用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时,应排除接缝间的空气。
保证卷材搭接长度,以确保卷材粘结牢固。
刚性屋面的强度等级不低于C20;分格缝间距不大于6m;不得采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当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时,标号不低于425号,并且要做好屋面养护工作。
涂膜防水屋面施工时,涂膜必须置于足够强度的找平层上,严禁直接铺设在刚度不足的保温层上。
防水涂膜应分层分遍涂布,待先涂的涂层干燥后方可涂布后一遍涂料,天沟、檐沟檐口、泛水等部位,均应加铺有胎体增强材料的附加层。
水落口周围与屋面交接处,应作密封处理,并加铺两层有胎体增强材料的附加层。
斜沟、檐沟、出屋面结构与屋面交接处必须做泛水。
1.1.6屋面工程完工一周内,必须做24小时蓄水试验,蓄水高度值为50-100mm,且不得超过屋面设计活荷载;当屋面跨度或坡度较大,一次蓄水有困难时,可分段做蓄水试验,蓄水试验由监理(建设)、施工单位参加并签字认可。
1.2厕浴间渗漏.1.2.1施工中要认真贯彻执行《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及省市治理工程渗漏的有关规定。
1.2.2楼面板砼厚度、负弯矩钢筋位置、数量要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时要振捣密实,防水反沿要与楼板砼一次性浇筑。
l.2.3应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操作工艺,切实做好各道工序的交接检。
1.2.4卫生间、厨房的地面应铺设隔离层,在靠边墙面处,隔离层防水材料应向上铺,并应高出地面200—300mm。
楼面砼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
预留孔洞位置要正确,不应乱开洞。
隔离层采用水泥砂浆或砼,应掺入防水剂,选用防水料或卷材时,材料“两证一单”必须齐全。
地漏、立管、套管周围必须采用细石砼灌缝,采用防水涂料裹往管口和地漏,或嵌入密封膏。
做地面找平前应打饼冲筋,以保证地面坡度正确。
1.2.5每道工序要严格自检并报监理、甲方验收,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1.2.6卫生间、厨房地面施工完毕后,做蓄水试验,蓄水高度为20-30cm,24小时无渗漏为合格,地面坡度应符合要求,排水通畅,并做好记录签字认可,100%抽查,凡不符合要求的一律返工。
l.3地面空鼓、开裂、起砂1.3.1施工中选用优质普通硅酸盐水泥,选择最佳水灰比,控制砂石的含泥量。
1.3.2施工应提前对基层进行清理,清理完毕后经有关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3.3基底施工时,严格控制好平整平整度,严格控制每层抹灰厚度。
1.3.4面层施工时,掌握好压光时间,认真做好三次面层压光和养护工作。
面积较大的房间,狭长的地面要做分格缝,间距不得大于6m。
门窗洞口处,下部有承重墙或砼梁部位亦应做分格缝。
1.3.5注意成品保护,严禁地面上拖拉马凳等物品。
1.4外墙门窗及窗台、窗膀渗漏1.4.1严格把住半成品质量关,进场的门窗,必须同时具备产品准用证和产品合格证。
并与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质检站一起现场抽检,检测部分经检测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
1.4.2拼装后必须在框上以塑料纸缠绕,以保护成品不受污染,然后上墙。
1.4.3安装时必须严格按施工放线尺寸定位,并调到横平坚直,然后固定。
窗与墙体的固定应先固定上框后固定连框。
1.4.4砼处可采用射钉固定,砖墙处必须用胀管螺栓固定,并不得固定在砖缝上。
1.4.5装好后框不得出现下塌、上突及内打弯的现象。
1.4.6下框必须按规定留设泄水孔。
1.4.7窗框安装好后,经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有关人员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嵌缝处理。
1.4.8采用后塞法施工,应严格控制洞口尺寸,确保窗框与墙体间缝隙不小于5mm。
1.4.9必须将周边砖缝、砼梁等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后再进行嵌缝。
窗框与墙体间应留5mm-8mm缝隙(可大不可小),在保证干燥情况下用发泡剂嵌填密实,窗框四周打密封胶。
1.5外墙装饰1.5.1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做好基层和面层,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操作工艺。
1.5.2严把材料质量关,使用的外墙涂料“两证”(产品备案证、出厂合格证)必须齐全;1.5.3外墙装饰采用双排外脚手架,不留架子眼。
主体施工时,外墙架子眼在内外墙装饰之前派专人封堵好。
封堵时,建议采用以下方案:首先将架眼内杂质、尘灰清扫干净,洒水湿润,用C20干硬性微膨胀石砼分层钉实,其表面比砖墙面凹入约1cm。
润水养护3-5天后分两次外抹300×200防水砂浆,最后再刮确保时防水涂料一道。
封堵完毕后经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检查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1.5.4凡做滴水的必须做好滴水;不允许漏做。
界格缝勾缝要密实、平整。
外墙施工防水涂料时;必须保证基层的强度和干燥,涂料成膜前严禁遭受雨水或其它农的浸蚀。
2.质量目标及质量保证措施2.1质量目标。
确保该工程一次验收合格。
2.2质量保证措施组织措施。
建立以公司总经理为首的质量保证体系,公司质量科负责对工程进行定期检查,控制宏观质量状况,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总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协助项目经理抓好质量管理,各专业工程师和质检员对工人操作过程的质量状况巡回跟踪检查班组质检员负责指导和监督操作工人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从而形成专管成线,群管成网,人人都有质量责任和质量目标,严格而又科学的质量保证体系,上下通力合作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强化质量意识。
认真落实质量责任,在公司质量和实施名牌战略的思想指导下,对本项目全体员工进行强化质量意识教育,使大家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质量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产生责任感、紧迫感,自觉从本职工作做起。
形成一个人人为企业,全员管质量,质量争上游的大好局面,推动质量管理和工程质量不断提高。
同时,层层签定质量责任保证书,明确质量责任,按规定奖罚,同各级工作人员的收入挂钩,使质量目标落实到每一个人。
编写本工程质量计划,质量控制点要严格执行,使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有目标、有标准,把质量目标的实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强化质量技术工作,严格按《规范》、《规程》、《标准》组织施工和验收,做到施工按规范,操作按规程,质量达标准,层层把关,一抓到底。
各级质检员和专业工程师必须严格执行公司各项技术管理制度,项目经理应经常检查质量落实情况,严格按图纸会审认真编写施工方案,做到先进合理切实可行,重要方案要请专家论证,搞好技术复核,做好隐蔽工程验收和记录,认真进行工程质量收和评定,严格计量,保证配合比准确,按规定留足试块并及时试压,按规定整理技术资料。
工人操作前以文字形式进行技术交底,必须措施先行,样板领路。
对较大面积的镶贴、内墙抹灰、地面和室内装饰等工程必须先做样板,经监理、业主和质检员检查符合质量标准后方可大面积施工。
加强操作过程的巡回检查,及时纠正发生的问题,分部分项工程完成后必须进行验收并做好记录,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进行下道工序。
强化生产工人的质量责任心。
工人进场后立即组织学习,将该工程的质量目标告诉他们,明确他们的责任,学习该工程的质量管理规定,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质量第一、百年大计”的观念扎根于他们的心中。
操作时将其人名与所在工作部位,留有文字记录,以便检查工作,每个操作人员都要做到监督上道工序、保证本工序、服务下工序,人人抓质量,从而使创优工程的质量目标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项目经理每周组织一次系统检查,各级质检人员每天巡回检查不少于4次,各质量责任人对于控制点实行走动管理,随时检查。
工人的操作质量由班组质检员和专职质检员检查评定;工序和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由专职质检员检查评定后报监理验收评定,未经验收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对发现的问题必须查明原因,追查责任,不姑息迁就,不惜任何代价一查到底,坚决改正。
严把材料采购和进场质量验收关,严格执行材料采购责任制和验收责任制,从根本上杜绝不合格材料混入现场。
在材料使用过程中,严格做到“四验”、“三把关”即“验规格、验品种、验质量、验数量”,“材料供应人员把关,质量试验人员把关施工操作者把关”。
对不负责或玩忽职守的采购人和验收人进行严厉处罚。
按规定对建筑材料和半成品进行检查和复验,并原样封存。
对无合格证、准用证或不合格材料,坚决禁止使用。
加大监督力度,赋予质检员更大的权力;支持质检员对工程质量一票否决,一票罚款,坚决兑现。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开展QC小组活动,对在施工过程中的难点、重点设立质量管理点,以消除质量通病为重点;围绕着装饰、地面、屋面、暖卫、电气5个分部和6个分项工程等开展质量攻关,并通过治理达到消除质量通病的目的、以求全面提高工程质量。
制定成品保护措施,加强对成品、半成品的保护,使之不损坏、不污染。
强化质量社会监督意识,虚心接受监理、业主、质监部门和社会的监督指导。
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定期征求监理、业主和质监部门的意见,并及时改正。
2.3各分项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及保证措施:2.3.1定位放线:施工放线过程中应重点控制好建筑物的轴线标高,建立施工控制点要经过初定、精测、检测三步。
根据主控点(线)认真计算出轴线与主体横纵中心夹角和弦,做样板及矩形几何尺寸等建立正确控制网,以便于使用和自检。
基础施工对控制网的影响较大,除应经常复测校核以外,还应随着施工的进行将控制网延伸到施工影响区外。
设置水准点,定期进行沉降观测,并做好记录。
2.3.2土石方开挖检查开挖、运输的调配是否合理,以减少重复搬运的工作量。
按时测量,校核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连坡坡度等是否合乎设计要求,并定期复测和检查平面控制桩和水准点是否正确,以便防止超挖。
在挖方边坡上如果发现土内有倾向于挖土方软弱夹层或裂隙时,除及时通知设计单位采取措施外,应该立即停挖,防止下滑。
如果在雨期施工中,应完善“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施工的技术措施”随时掌握气象变化情况。
做好场区排水,以保证水流畅通。
并防止周围地面水流入场内。
加强路对边坡的检查,并根据要求对运输道路进行防滑处理,并在其两侧做好排水沟,以利于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