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背捏一捏,百病不得
谁说学医很难,看看吧,只要您掌握了这个方法,您就拥有一双济世安民的通灵双手。
这个方法叫“捏积”。
“捏积”就是“捏脊”,其手法最早见于晋代医家葛洪的《肘后方·治卒腹痛方》中:“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
”就是用手指捏起脊背上的皮内,用力往上提,从尾椎骨一直捏到颈椎骨。
所不同的是,如果遇到高血压患者,要换一个方向,从上往下捏。
坚持这种捏脊法,对身体是有很大的养生疗病作用的。
捏积,就是要把这些粘连捏散,把淤积在背部的气血捏开。
脊背这个人体大枢纽的气血通了,自然百病不生,而我们身体上一些或大或小的毛病,也会
彻底消失。
我“捏积”的方法,跟普通的“捏脊”有些不同,我是用双手同时捏起脊背两边的皮肉,沿着一个方向捏,每捏三下.就要使劲往上提一下,这叫“捏三提一”。
如果手法到位而且感觉被捏着体内粘连比较重的话,到了向上提的时候,被捏者皮肉下面往往会有“啪”的一声响。
脊背是人体的一个重要部位。
从生理解剖看,脊柱中有脊髓,这是大脑的延伸,神经从脊髓分支出来,散布到全身各处,大脑通过脊髓和神经网络指挥全身的活动。
从经络方面看,脊背正中间是督脉,督就是“都督”、“总督”的意思,督脉就是总督全身阳气的一条经脉。
脊背两旁,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部位,膀胱经是人体循行郜位最广的一条经脉,阳气最多,而且膀胱经跟肾经相表里,肾主水,膀胱于是总管全身的水液代谢。
可以说,脊背是全身气血运行的大枢纽。
更重要的是,膀胱经还有一特殊的作用:它联系着其他的腑脏。
肺俞、厥阴俞(就是心包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
小肠俞、膀胱俞在膀胱经上,分布于督脉两侧。
所谓“俞”,就是“输”,比如,俞是肺脏的转输、输注之穴,对于保养肺部和治疗脏的疾病都有重要用。
其他腑脏的“俞”穴也是如此。
捏脊不仅能疏通全身气血的大枢,时还能把血脏六腑的气机疏通一遍。
关于捏积的方向,我建议:7岁以下的小孩.从下往上捏;7岁以上的所有人,一律从上往下捏。
因为人—过7岁,人体的气机就变了。
高血压患者就是最典型也是最极端的例子,阳气下不去,郁积在上焦,甚至上冲头部,造成过多的耗散,甚则出现心慌、头晕等症状。
还有,人们常说“人老先老腿”,也是由于阳气不能下达,以至阴寒邪气滞留在下身的缘故。
所以这时候,捏积就得从上往下捏了,这样既可以去积除滞,又可以使阳气顺势下行,上下交泰,很多慢性病就都这么除去了。
验的捏积者在捏积的时候,遇到淤阻点,指下的盛觉是不同的,要么感觉有硬块,要么感觉皮肉格外松软但又不易捏起来,这时候,一定要用力往上提,可能就会听见“啪”的那一声响了。
捏积的时间,全天任何时候都可以,不必拘泥。
至于次数,一般以每天5次为宜,如果感觉舒服,很想再捏捏,那么,再多捏3—5次也无妨。
养成—个定时捏积的好习惯,久之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