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 16.5反冲运动 火箭ppt优质课件
人教版 16.5反冲运动 火箭ppt优质课件
你认为章鱼游水时应用了什么物理原理?
1. 定义 :一个物体在内力的作用下分裂为两个部分,一部 分向某一方向运动,另一部分必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个 现象叫做反冲。
2. 特点:内力远远大于外力,反冲运动中系统动量守恒。
3. 物理原理: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作用前:p = 0
作用后: p' = mv + Mv
Mv
A.
m
C. M m v
M
mv
B.
M m
D. M m v
M
2. 假设一小型宇宙飞船沿人造卫星的轨道在高空中做匀速圆 周运动,如果飞船沿与其速度相反的方向抛出一个物体 A,
则下列说法错位的是( A )
A. A 与飞船都可能按原轨道运动 B. A 与飞船不可能都按原轨道运动 C. 飞船运行的轨道半径一定增大,A 运动的轨道半径可能大
反 冲 运
运动
2. 原理:动量守恒定律 3. 常见反冲运动:烟花、射击
动
火
1. 发展:从宋代开始
箭
2. 原理:动量守恒定律
火箭
3. 速度
①喷气速度:v ②质量比:M/m
1. 一静止的质量为 M 的原子核,以相对地的速度 v 放 射出一质量为 m 的粒子后,原子核剩余部分作反冲运
动的速度大小为( B )
解:以人和气球为系统,在人沿绳梯着 地的过程中动量守恒,即:
mh = Ms (s 为气球上升位移) 解得:s m h M 所以绳的总长为:L h s M m h
M
1. 古代火箭
2. 现代火箭
火箭在燃料燃尽时所能获得的最终速度与什么 有关呢?
假设火箭发射前的总质量为 M,燃料燃尽后的 质量为 m,火箭燃气对地的喷射速度为 v1,燃料燃 尽后火箭的飞行速度 v 为多大?
13. 5 m/s
4. 如图, B 为光滑斜面,质量为 M,倾角 θ,斜面长为 s,一个物体 A,质量为 m,由斜面顶端自由下滑,求当 A 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斜面移动的距离为多少?(设 水平面光滑)
ms cos
x
Mm
1.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 度最能 反映当 地的气 温,所 以我们 应该选 择合适 的地方 来测量 气温。 2.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 间所测 到的气 温。 3.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 预报包 含的信 息越来 越多, 制作过 程越来 越精密 。 4.随着社会的进步,气象学的研究在 不断深 入和发 展,人 们对天 气的预 测将会 越来越 准确。 5.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 气象部 门制作 并发布 。 6.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五个步 骤:数 据收集 、数值 天气预 报、气 象员做 出预报 、天气 会商、 发布天 气预报 。 7、随随便便浪费的时间,再也不能赢 回来。 8、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 始以后 不要停 止;不 管在什 么时候 结束, 重要的 是结束 以后不 要后悔 。
M
8
例2. 如图所示,长为 L 的船静止在平静的水面上,立于船头 的人的质量为 m,船的质量为 M,不计水的阻力,人从船头 走到船尾的过程中,问船对地面的位移为多大?
mv Mv 0 x1 x2 L x1 v x2 v
M x1 M m L
m x2 M m L
例3. 载人的气球原来静止在离地面高为 h 的空中,气 球质量为 M,质量为 m 的人要沿气球上的绳梯安全着 地,如图所示,则绳梯长度至少为多长上呢?
自行火炮后面为什么装有止退犁?履带表面为什么有较 深的突起抓地钩型设计?
你知道章鱼、乌贼怎样游水吗?它们先把水吸入体腔, 然后用力压水,通过身体前面的孔将水喷出,使身体很快地 运动。
章鱼能够调整自己的喷水口的方向,这样可以使得身体 向任意方向前进。
于原来的轨道半径 D. A 可能沿地球半径方向竖直下落,而飞船运行的轨道半径
将增大
3. 一火箭喷气发动机每次喷出 m = 200 g的气体,气体 离开发动机喷出时对地速度 v = 1000 m/s,设火箭质量 M = 300 kg,发动机每秒喷发 20 次。则运动第 1 秒末, 火箭的速度多大 ?
谢谢观看!
v
(M
m)v1 m
(M m
1)v1
燃料燃尽时火箭获得的最终速度由喷气速度及质量比
M/m共同决定。要提高喷气速度,就要使用高质量的燃料。
要发射人造卫星,用一级火箭还不能达到所需的速度,必
须用多级火箭。
漫漫“长征”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展史
第一节火箭脱离过程
反冲 1. 定义:向气体喷出的反方向运动
则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p' = p
即 mv + Mv = 0
故有:v = − ( m/M )v
负号表示作用后的两部分运动方向相反
4. 反冲运动的应用:大炮、火箭的发射等。
例1. 机关枪重 8 kg,射出的子弹质量为 20 g,若子弹的 出口速度是 1000 m/s,则机枪的后退速度是多少?
v mv 0.021000 m/s=2.5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