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
自检:县级调查办组织对成果全面自检,形成自检报告。 自检:县级调查办组织对成果全面自检,形成自检报告。 预检:自检后,经市级调查办组织复查,以书面形式向省级调 预检:自检后,经市级调查办组织复查,以书面形式向省级调 查办提出预检申请,省办组织成立预检组,对成果进行全面检 查,形成预检报告。 验收:县级调查办根据预检报告完善调查成果,以书面形式逐 验收:县级调查办根据预检报告完善调查成果,以书面形式逐 级向省级调查办提出验收申请。省办组织对成果进行验收,形 级向省级调查办提出验收申请。省办组织对成果进行验收,形 成验收意见。 核查确认:验收合格后,由省级土地调查办公室分批向全国调 核查确认: 查办提出核查确认申请。全国调查办组织对成果进行核查和确 查办提出核查确认申请。全国调查办组织对成果进行核查和确 认,出具核查确认意见。
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地类认定;调查比例尺选择;数学基础; 耕地坡度的分级和量算方法;田坎系数测算方法及面积扣除; 面积计算方法;调查界线(国界、行政区域界、沿海滩涂界线等)。 面积计算方法;调查界线(国界、行政区域界、沿海滩涂界线等)。
调查底图检查 : 全国调查办依据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定 , 开 全国调查办依据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定,
数据库库体检查
元数据检查
元数据:结构满足标准要求;数
据项内容填写正确无丢漏。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内容与方法(续) 成果检查验收内容与方法(
地类一致性检查 将农村调查数据库中土地利用要素与数字
正射影像图(DOM)套合,进行100%地类一致性检查。 正射影像图(DOM)套合,进行100%地类一致性检查。 以影像为依据,逐个检查土地利用图斑、 以影像为依据,逐个检查土地利用图斑、线状地物的地类 与对应在影像图上判读的分类是否一致。 与对应在影像图上判读的分类是否一致。将认为不一致的 记录在成果检查表,作为外业实地检查的依据。 记录在成果检查表,作为外业实地检查的依据。 与影像对比,将界线移位大于图上0 mm的土地利用图斑、 与影像对比,将界线移位大于图上0.2mm的土地利用图斑、 线状地物,记录在检查表中,作为外业实地核查的依据。 线状地物,记录在检查表中,作为外业实地核查的依据。 以影像为依据,将认为丢漏的图斑、 以影像为依据,将认为丢漏的图斑、线状地物等记录在成 果检查表,作为外业实地核查的依据。 果检查表,作为外业实地核查的依据。
图件成果: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挂图、城镇地
籍图、宗地图、基本农田分布图、耕地坡度分级等专题图、图幅 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
数据成果:各类土地分类面积数据、不同权属性质面积数据、
基本农田面积数据、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数据。
提交检查验收的县级调查成果和资料(续)
数据库成果: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 文字成果:包括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数据库建设报告、成
材料清单
外业调查成果 图件成果 数据成果 数据库成果
县级成果提交 验收的必需材料
文字成果 重要过程记录
提交检查验收的县级调查成果和资料
外业调查成果:原始调查图件及《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 原始调查图件及《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地籍测量原始记录、权属调查有关成果、田 坎系数测算成果。
检查内容
成果完整性检查 总体技术方法检查 调查底图检查 数据库成果检查 地类一致性检查 原始调查图件和记录手簿 基本农田检查 权属调查成果检查 图件成果检查 统计表检查 报告成果检查 其他内容检查 外业检查
县 级 农 村 调 查 成 果 检 查 验 收 内 容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内容与方法 成果完整性检查:检查提交的调查成果及资料是否齐全、完整, 成果完整性检查:检查提交的调查成果及资料是否齐全、完整, 检查成果资料是否进行整理、归档,装订是否规范、易于检索。 总体技术方法检查:检查关键技术方法正确性: 总体技术方法检查:检查关键技术方法正确性:
检查验收流程
自检 复核 预检 省级调查办 验收 核查确认 全国调查办 县级调查办 市级调查办 自检报告 预检申请 预检报告 验收报告 确认申请 确认意见
市级调查汇总成果 汇总成果检查验收的程序 省、市级调查汇总成果检查验收的程序
市(地)级和省级土地调查办公室负责对本级汇总成果进 行自检,形成自检报告,报上一级土地调查办申请成果验收。 申请市(地)级汇总成果验收的,县级调查成果必须全部 通过验收;申请省级汇总成果验收的,所有市(地)级成果必 须全部通过验收。
网、影像日期、坐标系、高程系、地图投影及分带、接合图表、调查人 及日期、检查人及日期等是否齐全完整。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内容与方法(续) 成果检查验收内容与方法(
权属调查成果检查:抽取不少于5个行政村的权属界线协议书 抽取不少于5
进行全面检查, 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内容为:
调查底图上宗地编号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 检查验收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七年十一月
●
北京
主要内容
1. 2. 3. 4.
检查验收制度 检查验收的程序和要求 提交检查验收的成果和资料 检查验收的内容与方法
县级调查成果的核查确认 汇总成果检查验收
5. 6.
成果评价指标 检查验收报告
检查验收制度
国家承担对县级农村调查成果的核查确认以及省级调查成果 的验收, 的验收,原则上国家不对各级城镇土地调查成果进行检查验 收。省级负责各县市城镇调查成果检查验收; 省级负责各县市城镇调查成果检查验收; 对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成果实行县级自检 省级预检验收、 对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成果实行县级自检、省级预检验收、全 县级自检、 国调查办核查确认的检查验收制度,对省、市级汇总成果实 国调查办核查确认的检查验收制度,对省、市级汇总成果实 行自检和上级验收的检查验收制度。 行自检和上级验收的检查验收制度。 检查验收分工序 分阶段进行。合格后方可转入下工序( 检查验收分工序、分阶段进行。合格后方可转入下工序(阶 分工序、 段),不合格的应予更正,把差错消灭在本工序(阶段)。 不合格的应予更正,把差错消灭在本工序(阶段)
附图所示界线是否与调查底图上相似。 界址点描述和界线描述,与附图标绘一致。 界线所在图幅、位置的注记是否齐全,字迹清晰。 附图是否标注权属单位名称,标注正确 协议书界线、双方指界人及调查人员签字盖章。 双方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签订日期。 无涂改痕迹。 界难以调处的,划定工作界线,填写权属界争议原由书》 界难以调处的,划定工作界线,填写权属界争议原由书》。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内容与方法(续) 成果检查验收内容与方法( 原始调查图件及调查记录手簿检查:抽取图幅数10%图幅,最少 抽取图幅数10%图幅, 不少于10幅 不少于10幅。检查内容为:
图斑划分、最小图斑上图标准、图斑编号注记符合标准, 以及图斑地类编码与调查记录手簿记载是否一致。 上图标准、线状地物与境界或权属界关系的处理是否符 合要求。线状地物地类编码、宽度否与调查记录手簿记载一致。
检查验收的依据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办公室)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TD/T1014—2007)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 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办公室) 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21010—2007) 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5.《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5.《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国土资源部) 6.《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6.《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国土资源部) 7.《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 7.《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办公室) 8.《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定》 8.《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定》(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办公室) 9.《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9.《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 1001-93) 1001-93) 10.《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国土资发(2001)359号) 10.《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国土资发(2001)359号) 11.《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家土地局[ 字第26号) 11.《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家土地局[籍]字第26号) 12.《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数据汇交办法》 12.《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数据汇交办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办公室) 以及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颁布的其他技术文件
数据库成果检查
分幅矢量:图内要素采集无错漏
现象;要素的采集与底图相吻合, 线划(点位)偏移不超过0.2mm;数 线划(点位)偏移不超过0.2mm;数 据拓扑严格无错误;数据层层名及 点线面属性结构符合要求;属性数 据值正确无丢漏。
扫描影像数据检查
分幅矢量数据检查
数据库:图层名称符合标准无丢
漏;拓扑结构无错误;图层空间关 系正确;线接边误差不超过图上 0.1mm;图斑中无碎片;属性数据输 0.1mm;图斑中无碎片;属性数据输 入正确。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内容与方法(续) 成果检查验收内容与方法(
基本农田检查
检查基本农田规划资料是否经依法批准。 检查基本农田规划资料是否经依法批准。 检查基本农田划定资料是否经依法批准。 检查基本农田划定资料是否经依法批准。 检查基本农田调整补划资料是否经依法批准。 检查基本农田调整补划资料是否经依法批准。
地类图斑: 地类图斑:
线状地物: 线状地物: 补测地物: 补测地物:
补测地物的编号与记录手簿记载是否一致,记录手簿上 的草图是否与原始调查图件相似。 若有零星地物,检查零星地物点位表示及编码是否与农 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记载一致。
零星地物: 零星地物:
注记: 注记: 权属单位、行政区域、主要地理名称是否标注。 图幅整饰: 图幅整饰: 图幅比例尺、图幅编号、内外图廓及经纬度注记、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