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天气气候特点

云南天气气候特点

.云南天气气候特点一、环流的季节转换1、近地面的平均流场(1)冬季:有一条明显的风向辐合带从青藏高原中部向东南经四川伸入低纬高原并一直延伸到北部湾,在辐合线南面和西面盛行西南风,风速普遍大于5~6m/s。

这与地形和海拔高度有关系,南支西风受青藏高原阻挡形成南支槽,低纬高原处于南支槽的西南气流影响下;在辐合线北面和东面盛行东北冬季风,气流具有很强的反气旋曲率,这是冬季风绕过青藏高原后,受地形影响所表现出来的现象。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冬季风的影响形式主要是以西北气流的影响为主,而云南则受偏东回流气流的影响,这是由于在冬季风的引导下,地面冷高压的南下路径偏东,当冷空气进入华南或入海后,冷空气沿冷高压南侧的偏东回流气流影响云南。

(2)夏季:盛行偏南气流并有气旋式弯曲,当其偏南气流向北翻越高原进入四川盆地后出项气旋式涡旋,大致在105oE附近,西南气流和东南气流成汇合状。

即所谓的印度季风和夏季风的交汇地带。

2、700hPa和500hPa平均流场(1)冬季:700hPa上南支西风气流绕青藏高原而行,到青藏高原东南侧进入云南,转为西南气流呈现出明显的的气旋性弯曲,并形成一支狭长的强风带,滇中的昆明西南风达到15m/s,这一特点在500hPa上表现尤为突出。

云南从700hPa到500hPa都为正涡度中心控制,昆明附近为深厚的最强正涡度中心。

北支西风气流从西北向东南,700hPa上在云南北侧30oN附近与南支北上气流相汇合。

这一辐合线以北为负涡度区所控制,最强负涡度中心处于青藏高原东北侧。

500hPa上青藏高原的北侧也有一支强西北风,在急流南侧(青藏高原的大部、四川盆地北部)为负涡度控制,南北两支西风在低纬高原汇合。

(2)夏季西风绕流效应依然存在,但与冬季有很大不同,南支西风已不存在。

700hPa上低纬高原被西南季风控制,季风一直围绕青藏高原东南侧推进到秦岭一带,云南在气旋式流场的控制之下;500hPa上一支由孟加拉湾一带来的西南季风代替了南支西风,以青藏高原北侧的偏北气流形成了一条横贯青藏高原的切变线。

文档Word.3、对流层高层)是对云南天气气候影响最大的一个环流系统。

(南亚高压也称青藏高压或亚非季风高压整个对流层是强位势不稳定的高夏季强大的南亚高压中心平均位于低层热低压的上空,是一种典型的热力性高压。

南亚高压不仅温高湿气柱,上层辐散下层辐合,盛行上升气流,一月以后才开始向西北在冬季也是存在的,只是位置位于菲律宾东南的洋面上,夏季存在,月中旬经过低纬高原跳上青藏高原是正好对应云南大部分地区的雨南亚高压在5方向移动,月初退出高原时对应的是雨季结束期。

所以南亚高压活动的异常10季开始期,而在9月底会影响云南的旱涝变化。

、季风环流4由于特殊的也是遇难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季风是云南天气气候的一个主要特征,可以同时受到几个不同季风系统的云南处于多种季风系统交叉影响的过渡地带,地理位置,又受到来自西南交叉影响。

在冬季,既受到来自西伯利亚的寒冷而干燥的偏北季风的影响,到了夏季则受到印度亚大陆的干热气团的影响,还受到来自青藏高原的高原冬季风的影响;但夏季风系统和东亚夏季风系统的影响。

无论在夏季还是冬季在云南上空都盛行西南气流,气流来源不同,所携带的水汽也不同。

二、天气气候概况云南省跨越了六个气候带: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温带和高原气候带,以亚热带气候为主。

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等气候类型的特点。

云南最显著的气候特征为“四季如春”,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一年四季不分明,主要表现为“干季”和“雨季”,一般5~10月是雨季,11~次年4月是干季。

雨季不但低云多,降水量也占全年的80%左右,干季只占20%左右。

干季的特点是水汽少、云量少、日照充足、温度高。

因此,在整个干季都是晴朗少云,空气干燥,日照时数反而比夏半年多,事实上,云南各地的最高温度大多出现于干季。

另一个与之相对应的特殊的气候特点是“一天分四季”:某些地区气温的昼夜变化比冬夏变化还大。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去多地区位于河谷或群山环抱的小盆地之中。

文档Word.此外,云南气候还是垂直变化明显的山原气候:气温和降水随海拔高度的分布差异很大。

山麓或河谷地带气候炎热雨量较少;山腰气候温和,降水较多;山顶气候寒冷,雨量最多。

主要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日照时数1昆明静止锋是~2840h之间,从各地的气象资料分析,多年平均的实际日照时数在960告知实际日照时数多少的分界线,在其东部的川滇黔三省交界处是实际日照时数的最低区;区出现在其北部。

年日照时数还有东低西高的分布特点。

无明显的季节变化,只有干季、雨季之别:干季晴天多,雨日云天少,日照充足;进只有昆明静止锋移动300h。

云天状况比干季差,入多雨时节,日照时数一般比干季少200~的各地是倒过来的,雨季日照比干季还多。

2、气温:地域分布差异显著:南部地区气温高,北部地区气温低。

河谷地区炎热,坝区温暖,山区寒冷。

有人以“日晒胸前暖,风吹背后凉”来形容这里气温的变化。

②由于地势北高高山地带气温低,年平均气温的分布有地域差异:①河谷地区气温高,除金沙江河谷和元江河谷外,使得各地的年平均温度,南低,南北之间高差悬殊达6663.6m,左右,℃24平均温度在5~自南向北,随纬度的增加和海拔高度的增高年平均气温急剧下降,左右。

③降水量多、湿度大的地方因水分供应充足、蒸发耗热量大,℃南北气温相差达19 婴儿气温明显低于同纬度的其他地方。

秋季降温剧烈、冬季温和夏季温暖而不炎热、气温的季节变化表现为:春季升温迅速、月,少数站76、而无严寒。

气温年内变化多为单峰型,峰谷之间差值较小。

最热月一般是月。

还有一个与全国其他地方不同的特点就是“春温显著高于秋温”,这月,个别站在8在5是由于春季为干、雨季转换时节,云雨天气少,天气晴朗,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多,地面干燥,蒸发热量少,升温快,气温较高。

时;在冬季,最低温在日出前后的15日变化:变化剧烈,最高温度多出现在午后14~时。

平均日较差夏秋季小、冬春季大;夏季最小、春季最6~~78是出现,夏季则在凌晨5 大。

、降水:3文档Word.①空间分布:从南到北逐渐减少,主要是由于地势从南到北升高,且降水的水汽来源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在高黎贡山西南于南面的孟加拉湾和南海两个热带洋面。

根据资料分析:。

(最少为100mm)迎风坡的盈江县(最多达4400mm)。

最少的地方则在西北部金沙江河谷降水量的区域性分布与复杂地形和山脉走向有密切关系:一般偏南暖湿气流北上的迎风坡雨量多,背风坡雨量少;山地雨量多,坝区雨量少,河谷区雨量最少。

一山之隔,年降左右。

水量相差500mm冬、夏半年控制的气团性质迥然不同,形成降水年际变化小,年内变化②时间分布:月雨量最多,达全年雨量的一半以上,雨季各月8大的特点,即明显的干、雨季之分。

6~降水变率较小,干季月降水变大的季风气候特征明显。

天之间,滇东北因常受静止锋的影230 90~③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全年降水日数在天,最长连续无降水日则发生于干96230天。

最长连续降水日数达到响,年降水日数高达天。

仅11季曾创下130天的记录,而连续无降水日数最小值则出现在川滇黔交界处的镇雄,日降水量值小,降水强度不大,不易造成较大的洪涝灾与全国相比,云南暴雨日数少,害,但是由于复杂地形,易引发次生灾害。

)天气发生的天气背景及危害三、灾害(极端1、影响云南的主要天气系统包括以下几种:(1)南支槽的主要降水天气系统,单一的南支槽过程,)次年5月南支槽是造成云南冬半年(11月-孟湾风暴等天气系统但南支槽与冷空气、系统移速快,不易造成大范围的强降水天气过程,结合时,冬季产生云南大范围的强降温、降雪天气;春季造成云南大雨、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主要有三种类型:①单一南支槽影响型指南支槽在移动过程中没有其它天气系统与之配合影响云南,分析发现单一的南支槽在冬季一般只产生部分地区的降温系统移速快,不易造成大范围的强降水天气过程,过程,或阵雨、雪天气,但是在春季它会产生冰雹、雷暴和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冷空气结合型②南支槽—高空图上,中高纬度的欧亚地区为二槽一脊型,南支槽在孟加拉湾加强并缓慢500hPa高原东部到四川盆地的冷高700hPa对应中高纬度维持的二槽一脊使冷空气不断南下东移, ,文档Word.压逐渐增强,地面冷锋加强南移,进入云南,与南支槽前的西南暖湿气流在云南交汇,冬季产生云南大范围的强降温、降雪天气;春季造成云南大雨、暴雨局部冰雹的天气。

③南支槽—孟湾风暴结合型秋季9—11月和初夏5—6月是孟加拉湾风暴形成的高峰期,如果这时有南支槽东移到孟加拉湾附近,槽前的西南气流往往使风暴向东北方向移动影响云南。

通常把对云南天气没有影响的南支槽称为“干”槽,对其环流形势进行分析发现,此类南支槽的强度较弱,且位置偏北。

产生云南天气的南支槽和对云南天气影响不大的南支槽的差异主要是副热带高压的分布,前者南海、阿拉伯海各有一副热带高压,孟加拉湾为低压槽区,后者从印度南部到西太平洋为副热带高压带。

(2)切变线切变线是造成云南大~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多出现于6~8月。

相较其它天气系统,切变线出现的频率大、尺度小、活动规律杂乱,还常常与台风、西南涡、地面锋面等天气系统联系在一起。

切变线定义为700hPa上,云南境内出现的风向不连续界面。

最明显的环流特征:700hPa上南疆至青藏高原东部出现西风带冷高压,它与西太平洋付高形成近于东北—西南向或东西向切变线,地面上常有明显的冷锋或静止锋相配合。

图1 切变线形成的典型环流特征文档Word.(3)两高辐合500hPa上青藏高压的活动于云南暴雨具有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当其东移时,会与副热带高压合并,阻挡台风或西南涡北上,造成台风或西南涡停滞少动;另一面,当青藏高压主体在高原上时,其与副高之间形成以狭长的辐合区,青藏高压东侧的偏北风引导冷空气南下与副高西侧的偏南暖湿气流在辐合区内交汇,常造成云南暴雨天气过程。

夏季500hPa高空图上表现为:,在高原东侧经常存在着一个准南北向的辐合地带,它是青藏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之间的辐合带,称之为两高辐合区。

两高辐合区主要出现在6—9月。

有些时候,滇缅之间会出现一个次天气尺度的高压系统,该高压系统室友青藏高压分裂南下或由副高西进断裂所形成,通常称为“滇缅高压”,实际上影响云南的两高辐合大多数为滇缅高压和副高之间的辐合区。

图2 两高辐合示意图(4)西南涡西南涡是指产生在西南地区、在700hPa图上具有气旋性环流的闭合低压,尺度约300—500km,它是夏半年造成西南地区强降水天气过程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

西南涡在源地不移出,一般对天气无大的影响;一旦发展东移,便给所经之处带来大雨、暴雨天气。

相当一部份西南涡形成后没有明显降水而消失,只有在特殊的环流背景下,低涡的斜压性增强后才能移出,造成大范围暴雨、雷暴等灾害性天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