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专业施工图设计常见问题及审查要点结构设计总说明应当包括的内容-1・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总说明• 2 •砌体结构设计总说明• 3.钢结构设计总说明二.结构整体计算时设计参数的合理选取(以SATWE软件为例)及计算后应输出的主要文件和信息• 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参数• 2 •钢结构的设计参数• 3.结构整体计算后应输出的主要文件和信•息三.结构施工图设计与审查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1.1结构用途改变或环境改变应作技术鉴定或设计复核(混凝土规第3.1.8条)-1-2与环境、构件类型及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的保护层厚度(混凝土规第9. 2. 1条)-1.3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的双控要求(混凝土规第9.5.1条)-1.4预埋件锚筋禁用冷加工的钢筋(混凝土规10.9.3 条)・1.5梁的腰筋、边框架梁的构造抗扭配筋(混凝土规第10.2.16条、第10.2.5条、第10. 2. 12条)-1.6吊环的钢筋种类、锚固长度、直径及连接要求(混凝土规第10.9.8条)・1.7抗震设计时非结构构件(填充墙、隔墙、女儿墙、支承雨蓬梁的构造柱等)连接构造(抗规第3.7.1 条)•1.8结构材料性能指标的最低要求•(抗规第3. 9. 2条)1.8. 1砌体结构材料1.8.2混凝土结构材料1.8.3钢结构的钢材-1.9 6度地震区的建筑,宜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和截面抗震验算(抗规第5.1.6)-1.10抗震设计时框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大最小配筋率、受压区高度、纵筋比、箍筋加密区范围、间距、肢距、直径等要求,以及沿梁全长梁顶面和底面的配筋;框架梁的腰筋、非加密区的箍筋(抗规第6. 3. 3条•第6.3.4条、第6.3.5条)• 1.11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纵向受力钢筋最大最小配筋率、箍筋加密区范围、箍筋直(抗规第6.3.8条至6.3.13条)-1.12抗震设计时,框架结构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的混合结构形式(高规第 6. 1.6 条)-1.13抗震设计时,短柱应全高加密箍筋;一、二级框架角柱应全高加密箍筋;剪跨 比不大于2的短柱,其体积配筋率不应小于1.2, 9度时不应小于「5 (抗规第6.3.10条、 第6. 3. 12条)• 1- 14框架梁上立柱子的设计问题 问题(混凝土规第10.1.7条、第10. 2.6条) -1-15次梁和板边端支座点餃及构造配筋2.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2. 1短肢剪力墙及短肢剪力墙结构(高规第7. 1.2 条)・2.2剪力墙的洞口布置,较长的墙肢(大于8M者)宜开设结构洞(高规第7. 1.4条、第7. 1.5条)・2.3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最小厚度及墙肢稳定计算(高规第7.2. 1条及附录D)・2.4 8度抗震设计时,高层剪力墙结构不宜在外墙角部开设角窗,必须设置时应加强其抗震措施(全国民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技术措施第10. 1.9 条)・2.5应控制剪力墙平面外的弯距(高规第7.1.7 条)・2.6剪力墙的连梁及矩形截面独立小墙肢的加强措施(高规第7. 1.8条及第7. 2. 5条)• 2. 7剪力墙的轴压比与其底部加强部位边缘构件配6. 4. 6条)• 2. 8剪]力墙连梁剪力超限的处理和连梁的配筋(高规第7. 2. 25条、第7. 2. 26条)3.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 3. 1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的周边应设置梁(暗梁)和端柱组成其边框,构成带边框的剪力墙,连梁和边框梁(暗梁)的配置关系(抗规第6.5.1条、高规第8.2.2条)・3. 2抗震设计时,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采用(高规第8.1.3条,抗规第6. 1.3 条)・关于少量框架的剪力墙结构和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
应尽量避免采用带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
・3.3抗震设计时,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框架总剪力需调整时,按Vf二0. 2V0^V f = 1.5V fmax二者的较小值采用(高规第8. 1.4条)•3.4抗震设计时,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中,构造边缘构件(底部加强部位和其他部位的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要求(高规第7. 2. 17条,抗规第6. 4.8条)•3.5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间距要求(高规第8. 1.8条)4钢筋混凝土框架一核心筒结构・4. 1框架一核心筒结构楼盖的外角部宜设双层双向钢筋网加强(高规第9.1.5条)・4.2核心筒角部边缘构件的加强措施一底部加强部位和底部加强部分以上部位(高规第9. 1.8条)・4.3核心筒角部附近不宜开洞,洞口位置的限制(高规第9.2.2条);核心筒外墙不宜在水平方向连续开洞,洞间墙肢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1.2M (高规第9.1.9条)• 4. 4楼盖主梁不宜搁置在核心筒连梁上(高规第9.1.11条),楼面主梁与内筒或核心筒的连接(刚接、较接等),主梁钢筋锚固的可能性• 4.5核心筒外墙与外框柱间的中距,非抗震设计大于12M,抗震设计大于10M时,宜采用另设内柱等措施(高规第9. 1.6条)•4.6核心筒连梁提高延性的措施(高规第9.2.2条第5款)。
5钢筋混凝土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5. 1转换层转换结构构件的选型(高规第10. 2. 1 条)・5.2转换层所在地面以上的层位(高规第10.2.2)・5.3转换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侧向刚度比(高规第10. 2. 3条及附录E)。
・5.4结构布置及落地剪力墙的间距要求(高规第10.2.3 条)・5.5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正确确定(高规第10.2.4 条)・5.6转换层为薄弱层,地震剪力应以1.15的增系数;8度抗震设计时转换构件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高规第10.2.6条)・5. 7框支柱承受的地震剪力的调整:W10根,每根柱取基底剪力的2%,转换层在3层及以上时,每根柱取基底剪力的3%; >10根,每层框支柱承受剪力之和应取基底剪力的20%,转换层在3层及以上时,每层框支柱承受剪力之和应取基底剪力的30% (高规第10.2.7条)• 5.8框支梁、柱的设计要求(高规第10.2.8条、第10.2.9条、第10.2. 11 条、第10. 2. 12条)• 5.9转换层楼板的设计要求(高规第10.2.20条、第10.2.21 条)-5.10正确确定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高规第4.8.2条、第10.2.5条)6钢结构・6.1钢结构的设计方法、荷载组合原则、荷载取值、荷载系数等的要求(钢规第3.1.2条、第3.1.4条〜第3. 1.6条、第3.2. 1条、第3. 1.4条)・6.2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安全等级、结构重要性系数、钢材牌号及质量等级、连接材料型号、焊接形式、焊缝质量等级、端面刨平顶紧和对施工的要求等(第1.0.5条、第3. 1.3条、第3.2. 1 条)6.3 6.3 钢框架结构的一阶弹性分析和二阶弹性分析(钢规M3. 2. 条)・6.4承重钢结构采用的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对焊接结构尚应具有碳含量的合格保证・焊接承重结构以及重要的非焊接承重结构采用的钢材还应具有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钢规第3. 3. 3 条)・6.5钢结构连接材料的要求(钢规第3.3.8条)・6.6钢材强度设计值、焊缝强度设计值、螺栓连接的强度设计值(钢规第3. 4.1条);钢材及焊接材料的合理选用。
・6. 7结构构件和连接的强度设计值拆减系数(钢规第3.4. 2条)・6. 8可不计算简支钢梁整体稳定的条件(钢规第4.2. 1 条、第4. 2.4条、第4. 2.5条)・6.9钢梁的局部稳定:翼缘,控制宽厚比;腹板, 设置加劲肋(钢规第4. 3.2条、第4.3.6条、第4.3.8条,h n/t w^80V235/fg且。
二0时,可不设加劲肋-6.10单层或多层框架等截面柱,在框架平面内的计算长度系数:无支撑纯框架;有支撑框架一强支撑框架和弱支撑框架(钢规第5.3.3条)• 6. 11受压构件的局部稳定(钢规第5. 4条)• 6.12焊缝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性、工作环境以及应力状态等情况,选用不同的焊缝质量等级(钢规第7. 1. 1条)-6.13高强度螺栓有大六角头和扭剪型两种;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性能等级有10. 9级和8. 8级,扭剪型高强度螺栓只有10. 9级一种;10. 9级的螺栓直径为M12-M36, M39-M64的螺栓,由于芯部不能淬透,从稳妥、可靠、安全出发将其性能等级定为9. 8级(网壳规程JGJ61-2003); 10.9级和9. 8级螺栓采用合金结构钢20MnTi B等材料制作,8. 8级螺栓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45号钢等材料制作(钢规第7.2.2条、第7. 2.3条及网壳规第5.3. 1条至第5. 3.4条)。
・6.14非抗震设计时,梁与柱刚性连接(栓焊连接)对柱腹板厚度、柱翼缘厚度及横向加劲肋厚度的要求(钢规第7. 4.1条至第7. 4.3条)-6.15钢柱脚抗剪键设置及柱脚防护(钢规第8.4.13条、第8.9.3条),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普通螺栓受拉连接应采用双螺母或其他能防止螺母松动的有效措施(钢规第8. 3. 6条)・6. 16钢结构的防火和防腐蚀要求(钢规第8.9. 1 条、第8.9.4条)-6.17钢与混凝土组合楼板、组合次梁和组合框架梁(钢规第"章)。
・6. 1 钢结构房屋不划分抗震等级,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地震作用调整系数,并采用不同的抗震构造措施(抗规第8.1.3条)O・6. 19钢结构房屋的结构体系一不超过12层可采用钢框架结构、框架一支撑结构或其他结构类型; 超过12层宜采用偏心支撑框架结构、带竖缝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内藏钢支撑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消能支撑结构和筒体结构等(抗规第第8.「6条)・6. 20钢结构整体计算时的阻尼比:多遇地震作用下,不超过12层,采用0. 035,超过12层,采用0.02;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阻尼比可采用0.05(抗规第8.2.2条)。
・6.21钢结构构件和连接在小震作用下的弹性内力分析和设计;钢结构构件和连接的极限承载力验算(抗规第8.2.5条至第8.2.8条)。
・6. 22框架柱的长细比,框架梁、柱板件的宽厚比(抗规第8.3. 1条、第8.3.2条)• 6.23抗震设计时,梁柱刚性连接的要求(抗规第8.3.4条、第8. 3. 6条)• 6. 24中心支撑和偏心支撑杆件的长细比和板件的宽厚比;偏心支撑框架梁板件宽厚比(抗规第8.4.2条、第8.4.3条、第8. 5. 1 条、第8. 5. 2条)。
7砌体结构・7. 1烧结普通砖(全国统一外形尺寸为240mm X 115mm X 53mm)实心或孔洞率小于15%的砖;•烧结多孔砖(P型外形尺寸240mm X 115mm X 53mm)——孔洞率不小于15% (多孔砖规范第2.1.1条), 但小于40 %的砖;•烧结空心砖----- 孔洞率不小于40%的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主要规格尺寸为390mm X 190mm X 190mm)孔洞率为50% 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