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高效学习方法与技巧讲座高效学习方法与技巧讲座对象:职高2003级电子一班 讲解:孔祥清 时间:每天晚上读报课时间第一讲: 引导绪:资料依据:教育学、心理学、脑生理学等。
讲解目的:传授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讲讲解线索:从战略筹划、欲望引发、思维与记忆的方法,各学科的学习门经、各种个性的学习方法、应试技巧、创造技巧等方面深入浅出的阐述,从而立竿见影地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乃至于学会科学地学会生活设计人生,走向成功。
一、学生的学习现状与不正确的学习观(一)传统教学的弊端有的学生为什么“厌学”;提起读书就头痛;为什么学习成绩总不理想;为什么会产生“大脑空空”或“高分低能”的结果呢?这当然不全怪学生,而应首先归咎于传统教育所造成的弊端: 1教法是注入式、填鸭式的。
2 学生的学习仅仅依靠自己从小以来辛辛苦苦摸索出来的一套习惯性的经验,如此代代相传。
(二)种种不正确的学习观1 “只要勤奋就行”这种观点不正确,它把勤奋、努力强调到了绝对地步。
但在多数人的头脑中却根深蒂固地认为“只要勤奋就行”。
2 “只要愿意学就行”这不正确。
学习是最讲目标的,这好比打把,你很愿意、很有兴趣,若不是“有敌放矢”,你的枪都是乱放一通,靶上未中一环,成绩自然是零,而且枪放得越多,浪费越大。
3 “学习时间越长越好”这不正确。
学习效果并非取决于时间和数量,而主要取决于学习的质量,即善于用脑、科学安排时间。
如果一味地延长学习时间,其结果是什么呢?一方面它可能造成许多时间浪费,即在某些问题上你根本可以不必去多花时间(比如:你属于一个操作型的人材,对于某些理论性的知识没有很好的天赋,你就没必要去多研究理论,而应多进行操作实践);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反面降低了学习效果,因为它势必加重大脑的负担,损害脑细胞的工作与发育,使大脑变得迟钝、反应力下降,即使对某门功课(学习的时间长)暂时好象有好处,但无疑会危及其它功课的学习,从长远看,对该功课也有害处。
二、学生时代必须学会学习1、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请看人类知识总量每翻一番的时间间距急剧缩短公元元年――1500年,翻一番需1500年;公元1500年――1800年,翻一番需300年;公元1800年――1900年,翻一番需100年;公元1900年――1945年,翻一番需45年;公元1945年――1960年,翻一番需15年;公元1960年――1968年,翻一番需8年。
2、学习的关键年龄从智力发展情况来看:智力发展的高峰期在初、高中时代。
从人的习惯形成来看:习惯的形成有一定的过程――吃饭、睡觉、穿衣这样的基本习惯在幼儿时期形成;读书、写字、计算这样的学习习惯进入小学后形成,但进入中学后仍是不难改变的。
在中学阶段,原有的习惯(不管学习或生活),完全可以改变、重塑,一旦过了高中以后,要改变习惯就相当困难了。
从学习内容上看:小学生掌握读、说、写、算等基本技能和最普通的常识;中学生所学的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普通的、较稳定的、基本的知识,是人类的“基础文明”,是学习某种专业知识和进入生活所应具备的基础。
从学习方法上看:小学生是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学习,教师起主导作用;中学生需然也是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学习,教师起主导作用,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有了明显的增强,学生完全可以自学,通过自学获得课堂上得不到的东西。
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可以说很大程度上要看自学能力如何。
3、“点金术”比“金子”更重要4、“磨刀不误砍柴功”第二讲 学习的筹划筹划是做任何事成功的第一步。
学习上的筹划是指对学习全过程的运筹和指导,或指在一定时期内指导学习全局的总体策略。
一、 怎样制订学习计划(一) 习计划的重要性目标是航行的方向1.学习计划可以使自己有追求的目标。
如:20年后我将怎么样?10年后我将怎么样?中学毕业后我将怎么样?中学阶段怎样为实现目标而奋斗?2.学习计划可以使自己扬长避短、补短,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必胜信心。
3.学习计划可以使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4.学习计划可以使自己合理利用和控制学习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提高时间利用率。
(二) 怎样制订学习计划1.要全面周密2.要可行灵活 3.要有轻重缓急 4.要考虑生活的整体平衡二、时间运筹与管理的艺术世界上最长而又最短,最快而又最慢,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珍贵的就是时间。
―――高尔基学习筹划的艺术,说到底就是一门时间运筹与管理利用的艺术。
高效成功的学习特别需要树立时间观念,即时间的价值观、效率观、效益观。
谁利用有效时间愈多,时间给予他的不学习效益就愈大。
(一) 运筹的要诀1.集中法2.积零法3.统筹法(或称为一心多用法)(二) 时间浪费和效率低下的种种表现1.胡思乱想2.情不自禁3.过分客套4.东寻西找5.闲等闲聊6.睡懒觉(三)节约时间的技巧1.说话不啰嗦2.写东西不冗长3 看东西不重复4 办事不拖拉5 复合工作(同一时间内做多件事)6 代替(如打电话比写信省时,复印比抄写省时) 4.最佳法 5.弹性法 6.统计法 7.犹豫不决 8.心不安宁 9.漫不经心 10.凑凑热闹 11.呕气计较 12.不问结果 7委托(如托人购物) 8 取消那些浪费时间的事情 9 时序a、b、ci法(a类重要、b类次之、c类可以放一放,称之为有计划拖延法) 10.防止不速之客干扰法 11.学会说不第三讲 用脑、健脑的艺术很多人学习效率不高,在于对用脑时间未进行有意识的选择,我们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最佳用脑时间”的(一) 确定与遵守你的“生物钟”1.人每天的表现把人分为三种 早型(早睡早起,上午精力充沛,下午精力开始衰退,晚上精力最差) 晚型(正好与早型相反) 兼有型(最佳,上午7――10点、上午稍休息、下午4――6点又可出现第二次高潮)2.每周的生物节律性星期一的效率并非最高,星期二、三、四保持最高水平,星期五、六则逐渐下降。
3.每月中的智力(33天)、情绪(28天)、体力(23天)周期4.每年四季 春天效率最高 其次是秋天 再次是冬天 夏天是最低潮(二) 怎样防止大脑过度疲劳学习,主要是脑力劳动,是一种复杂的劳动。
人脑虽然只占体重的1/50,但却要消耗整个人体所需氧气的1/4。
在人脑中的血液流量占心脏排血量的1/5。
(详见p23)1。
更换用脑内容2.姿势替换3.中断学习的适时休息不同年龄的人每次学习的极限时间是3――5岁:25――30分钟;6――8岁:30――40分钟;9――12岁:40――50分钟;13――15岁:50――60分钟;成人:60――90分钟4.多种形式的休息(三) 睡眠的艺术睡眠是一种比较彻底的休息方式,但要讲究艺术性。
1.睡眠的长度成人每天8小时左右,中学生8――9小时左右,小学生9――11小时左右2.眠的深度睡好睡熟(注意:按时作息、安静入睡、睡前轻松愉快,睡前不吃刺激性东西)3.睡的长短午睡的效果关键是何时入睡(清晨觉醒后八小时左右)及睡多长(不超过一小时)(四)健脑的艺术1.营养合理脑力劳动所需的基本营养成分有:葡萄糖、蛋白质、亚磷脂、维生素(b1、c、b6、b12、e等),在以下食物中含量较多:大豆、鸡蛋、奶类、鱼虾、肉类、蔬菜、水果、花生米、核桃仁、传开葵花子、芝麻等)2.投身大自然脑的代谢特点之一是耗氧量大而对氧的耐受力差(例:九寨沟的瀑布旁边)3。
采光恰当4.运用音乐的魔力5.经常用脑第四讲 学习欲望的自我引发一 引发学习的欲望的要诀1.认识知识的社会意义 9.参加学习上的讨论与交流2.不忽视直接性的眼前利益需要 10、了解学习结果,正确利用评价3.座右铭自励 11.加适当的学习竟赛4.榜样激励法 12.限定期限5.写自我反省 13.树立崇高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6.参加多种活动 14.化不利因素为“激励源”7.创设“问题情境” 15.虚心8.订立学习的具体目标 16.锻炼意志,培养乐观的情感二 如何攻克不爱好的学科、不擅长的学科1. 真正了解学科的兴趣2. 能否升学取决不擅长的科目3. 攻克不爱好的学科的技巧(逐渐接近、利用兴趣迁移、听课前进预习、4. 找到该学科最适当的学习5. 使自己有成功的体验6. 克服自卑感和其它心理障碍第五讲 思维的方法与技巧之一思维的种类与学习1. 动作思维与学习(p53)2. 形象思维与学习(p54)3. 形式思维与学习(p55)4. 辩证思维与学习(p555. 灵感思维与学习(p566. 习惯思维与学习(p57)7. 创造性思维与学习(p58)第六讲 思维的方法与技巧之二思维的方法与技巧1. 揭开“种瓜得瓜”的奥秘----分析思维法(p59)2. “文章之道,有开有合”----综合思维法(p60)3.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较思维法(p61)4.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归类思维法(p63)5.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类比思维法(p64)6. 哥德巴赫猜想是怎么提出的?----归纳思维法(p65)(求同、求异、共用、共变、剩余)7. 欧几里得几何的迷人魅力----演绎思维法(p69)8. 如何量出金字塔的高度----发散思维法(p70)9. “柳暗花明又一村”----逆向思维法(p71)10. 为什么能“清晰生动、真实动人”----立体思维法(p73)第七讲 思维的方法与技巧之三怎样提高思维力1. 克服思维定势(独立思考、多种思维、把问题暂时放一放、同别人开展讨论)2. 防止思维贫乏(注意脑的保健、防止脑疾患;克服不良习惯;避免各种劣性刺激;参加实践活动;勤于观察;善于设疑;要学一点科学史)3. 培养思维品质(树立思考的信心、培植思考的兴趣、充满幻想与好奇、养成思考的习惯)第八讲 记忆的方法与技巧之一记忆的种类与品质1、三大“宇宙之谜”(宇宙空间、基本粒子、红箱之谜)之一红箱之谜2、瞬时即忘与终生难忘3、死记硬背与意义记忆4、衡量记忆好坏的因素:广度、精度、速度、持久度、备用性(p80-86)第九讲 记忆的方法与技巧之二记忆的规律与遗忘的规律(p84-91)第十讲1.150%记忆法(p91)2.“魔力之七”法(p92)3.联想记忆法(p93)4.奇特心象法(p94) 记忆的方法与技巧之三 记忆的技巧1 5.标钉法(p96) 6.谐音记忆法(p98) 7.规律记忆法(p98)第十一讲 记忆的方法与技巧之四8.归类记忆法(p99)9.特征记忆法(p100)10、示记忆法(p101)11、诀记忆法(p102)第十二讲 记忆的方法与技巧之五增进记忆的方法1.节奏呼吸法(p105) 4.手指训练法(p108)2.超觉静思法(p106) 5.原地慢跑法(p108)3.“天鼓”鸣响法(p107) 6.左侧体操法(p109记忆的技巧2 12、重视头尾记忆法(p103) 13、释义记忆法(p104) 14、睡眠记忆法(p104) 第十三至十五讲 常规学习“五环法”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小结一 预习的方法(预习的意义、方式的选择、时间的选择、做预习笔记、做练习与四有p111----114)二 听课方法(课前准备、抓哪些要点、针对性强、如何防治开小差、教师讲课“不合口味”怎么办、如何进行课堂提问、如何作课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