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效率学习方法及课堂笔记整理技巧

高效率学习方法及课堂笔记整理技巧

高效率学习方法及课堂笔记整理技巧每天自主学习的学习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各科的成绩。

你知道如何支配每晚的学习时间吗?把书读薄,其实就是总结重点、难点,认清自己薄弱环节的过程。

针对教材,提炼重点和难点。

在纸上列大纲,列大纲的时候可以将每个知识点简化为一个你自己能看懂的提示词,看到提示词能回想并复述出知识点即可。

大纲可以多列几次,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更加精炼,如此反复,最终让厚厚的教材变成薄薄的几张纸。

把书读薄之后,别忘了把练习册也读薄,针对练习册和过往试卷,需重点提炼薄弱环节,就是建立错题本。

错题本也需要有一个越做越薄的过程,最终做到错题本中的题目都可以不看答案和提示就做出来。

电脑里的东西如果杂乱无章地堆在C盘里,等要用的时候就会很难找,甚至根本不记得自己有过这个文件。

如果把这些东西分门别类存放在不同的文件夹,要用的时候就特别好找,分分钟就能调取。

学习也是同理。

复习中有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将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合并,搭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让记忆空间井然有序。

整理的过程可以用思维导图法,就像神经网络似的,发散着画,不用管画得好看不好看。

画着画着你就能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地记住并掌握它们。

这种方法的关键就是小卡片。

嫌小卡片容易丢的同学可以用巴掌大的小本子代替,把零碎的、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写在小卡片或小本子上。

比如英文单词、常用短语、英文佳句、语文科目中要求默写的古诗文段落等等,晚上见缝插针看上两分钟,往往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巩固效果。

考前临时抱佛脚是最不靠谱的学习方法,即便当时记住了,过后也会飞速忘掉。

要想提升学习效果,还得靠持续性的分散学习,各科根据掌握程度和优先等级,分别制定学习计划,然后将任务合理分配到每一晚。

这一方法的关键就是,学习计划越细越好,每天复习哪几科的哪几块儿知识,每科复习多长时间都列好,然后尽力按计划复习,这也能避免时间分配不均而导致的“某些知识点没空复习”的尴尬。

分散复习的同时,也需注意学科交叉,就是每天别只盯着1科复习,复习1小时数学就换换脑子,去复习1小时语文,别连续复习2小时数学,避免产生厌倦心理。

估计不少孩子都有这个习惯:按课本顺序复习,从第一章开始,慢慢复习到最后一章,刚开始的复习劲头挺大,越往后越累越松懈。

但课本的设计通常都是由浅至深,开头几章简单,越到后面几章就越复杂、越综合,也越容易出现学习漏洞。

所以干嘛不从重点难点开始复习呢?对某些科目而言,后面几章节的内容往往会牵涉到前面几章节。

从最后一章开始倒着往前复习,相当于把精力用在刀刃上,能更加高效地查漏补缺、提升知识掌握程度。

如何记笔记及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一、如何记笔记01记笔记的目的1.记忆记笔记最基本的一个作用,就是再一次加深你对内容的记忆。

古人也说“手抄一遍,胜读十遍”不是没道理的,在我们运用多种感知器官同时投入识记的效果好,而多种感知又以手到为佳。

2.复习便于阶段复习,高三的数轮复习等等。

笔记记下来的都是课堂上的重要知识点,是课本浓缩后的精华,以后复习时可以加快效率。

3.理解能力抄写耗时的同时让我们的思维慢了下来。

手写的时候,眼睛在看,大脑在想,在这样的慢频率下,你可以仔细揣摩,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注意力课堂笔记可以防止溜号走神,集中注意。

但应该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

5.归纳整合能力整理笔记可以锻炼我们对文本归纳总结能力。

在整理笔记的过程中,又是一次对内容的理解和整合。

02到底在记什么?可能很多同学记笔记,都会陷入一种矛盾之中,课堂上又要记笔记,又要听课,一心真的没办法二用呀?所以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你可能需要先来了解一下,记笔记到底在记什么?1、记知识点的框架上课的时候时间比较紧,如果没办法及时做记录,建议大家先听老师讲,然后记录老师的纲要部分和重点部分,这样可以将知识体系一目了然,其他地方课余时间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或者其他同学的笔记去补充,如果没懂得,正好趁下课梳理笔记时候弄懂,再巩固一遍。

2、记思维记笔记,如果仅仅是把老师黑板上的板书抄一遍,效率会低很多。

尤其是理科,可能基础的知识点倒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老师在推导某一个公式时候的思路,以及老师解题的小技巧。

3、记重难点和易错点在记笔记的过程中,也很需要你对笔记的内容进行分层,将其中的重难点和易错点,用不同颜色的笔给标注出来,便于时刻提醒自己。

4、记补充老师讲课过程中,除了课本上的知识点,肯定还会有很多额外延伸的东西,老师的补充讲解内容、老师独创的东西(你在各种教辅以及课本上没有看到过的)、上课讲的非常经典的例题和模型、老师反复强调的点(哪怕是设直线前要考虑斜率这样的小点),这些都是是需要大家加以注意的,自然不能错过。

5、记自己的总结和思考记笔记最好的模式就是,每一节知识点都有自己的总结,最好能梳理出有关单元的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6、不用记什么概念性的东西、课本上有的东西、你已经烂熟于心的内容都没有必要记进笔记本。

但是不记进笔记本不代表什么都不做,最起码你要做个简单的标注,比如这个概念在哪本书第几页什么的。

03记笔记的误区误区1:笔记就是抄板书记笔记不是照着老师的板书,一字不漏的抄下来,而是知识点的浓缩和精华,不然直接看书更加简误区2:笔记从不回顾我们每个人都会做笔记,但是大家却很容易出现一个现象:我们总是走了太远,而忘记当初为何出发!什么意思?就是做笔记是为了以后回顾的呀,可是你们自己抿心自问,自己做的笔记自己翻过几遍没~都成过期杂志丢一边了······误区3:笔记不做更新笔记应该是在不断的复习和巩固中,不断进行补充和更新的。

一方面需要你进行补充,如果有必要可能还需要你再拿出新的笔记本,进行专题的凝练。

04记课堂笔记的小技巧1、不要记得太紧太密,每页右边留下约1/3的空白处,以便日后补充、修改。

2、用词用语要简洁浓缩,常用词语可用代号。

3、写字要快、字迹不必要求太高,看清就行。

4、注意听课与看书结合,有些内容可直接在书上批注。

5、采用简单的便利贴随时准备记录灵感问题,整理成型后及时补充到笔记本上。

对于一些经常犯错的知识点,可以直接把总结写在便利贴上,补充到对应的知识点旁边。

6、利用活页:活页既适合于语文和文综积累型科目,不断补充新知,把笔记变厚;也适合于数学、理综这样的思维型科目,蹦出的新思路、相似的题型、自己的痛点和解题的突破口再也不必拘泥于原有的纸张限制。

二、如何归纳整理◆整理知识体系其实有四个问题:第一,考什么?确定哪些是非常重要的考点,哪些是一般重要的考点,哪些不考。

把这些考点涉及到的公式定理列出来。

没有理解的,记不住的,就趁着归纳整理的机会把这些尽量弄懂,搞明白。

第二,怎么考?这个考点常见的出题方式是什么,选择题还是解答题。

往往出现在高考题中的什么位置,前面还是后面,难度如何,常用的综合形式有哪些。

第三,怎么答?这个考点常用的答题方法有哪些,往往一个考点的解题方法不会多至一二十种,三五种已经比较厉害了。

第四,陷阱在哪?我最容易在什么地方出错。

别人错不错别管,关键是你自己错不错。

还可以编一些顺口溜,来提醒自己避免这些失误,拿到高分甚至满分。

比如:“区间问题,端点第一”;“一求通项,验证首项”。

◆不同级别的同学如何归纳整理基础一般的同学如何归纳?翻开复习资料的目录,一节一节往下看,看能不能回忆出每一节到底有哪些重要的公式定理。

回忆得出,就在笔记本上边按照复习资料章节的顺序往下写,回忆不出来,就翻开课本或者复习资料,看一看,尽量能多一些理解。

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哪些是常考点,每一个考点曾经考过什么样的题目,就已经很厉害了。

基础相对较好的同学如何归纳?如果你基本知道一个学科有哪些章节,有哪些板块。

你就试着在你的笔记本上开始写每个章节有哪些重要考点,公式定理,重要结论。

如果回忆不出来,就翻开书好好看看。

同时努力问自己上边提到的四个问题,尽量都能回答出来。

对基础很好的同学,也要归纳总结。

快速默写出每一个章节的重要考点,上边提到的四个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每一个章节能不能用一句话讲明白。

◆常见的归纳总结的方法1.以章节顺序展开的归纳这种归纳方式是最常见的方式,帮助我们迅速掌握一个学科的知识体系。

2.题+题的归纳比如说对于古诗鉴赏题,将遇到的古诗鉴赏题对比,问上边提到的四个问题。

我们就能归纳出很多东西。

以后,遇到这种题目,就能迅速地从大脑这个数据库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帮助我们高效解题。

3.试卷归纳我们通过分析所在省份历年高考真题容易发现一些惊人的结论。

试想,如果你在考前都已经知道哪些地方你一定能得分了,你对考试还会没有把握吗?同时,由于你非常清楚自己弱势在哪里,那你就很容易在最后冲刺阶段努力解决,从而整体拉伸你的学科成绩。

4.灵感性的归纳很多归纳总结就是在散步、吃饭、睡觉,甚至上厕所的时候归纳出来的。

你需要一本你愿意在里面写东西的本子,做工要好,用来记录你的所有感悟和复习体会。

不用按科目来记。

想在哪里记就在哪里记,这样能放开你的思维,让你会有自由和随意的感觉,更能发展自己的想法。

至于检索问题,你可以在边上贴便签,因为边上贴多了便签之后,不容易放着进课桌里,便签会折起来,影响视觉效果和检索,所以可以考虑往下贴,但是这个便签必须要有顺序,方便检索。

5.语文学科的归纳语文学科的归纳,从应试的角度来讲,多做试卷归纳是非常必要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