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宗教改革对德国教育体制的影响

宗教改革对德国教育体制的影响


• 3. 教育体制与教育内容 • (3)影响 • 他的这些思想在当时对于教育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都有积极的意义。 • 在马丁·路德的教育体制与内容的构想中,其中既包含给劳动人民子女 设立的初等教育,也有培养高级官吏和教会人员的高等教育,资产阶 级双轨的教育制度已出现端倪。
宗教改革对德国国民教育体制的影响
宗教改革对德国国民教育体制的影响
• 三、路德派其他的教育思想
• 2.文科中学的发展 • 斯图谟的文科中学总体上是沿着梅兰克顿开创的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发展的方向,确定了斯特拉斯堡文科中学的发展模式,并成为一种广 泛效法的榜样,决定了斯图谟时代以及此后3个多世纪的人文主义学 校的共同类型。
宗教改革对德国国民教育体制的影响
宗教改革对德国国民教育体制的影响
• 三、路德派其他的教育思想
• 1.梅兰克顿的教育思想 • 宗教改革的最大结果,是在西欧相当大的范围内为社会各阶层创立了 一系列的学校,实现了教育权力由教会到国家的转移,教育便进入了 一个对未来世界影响重大的新阶段。 • 1560年他逝世时,他创立的学校体制在德国各城市已很普遍。这些 学校的总的特点与其《萨克森学制计划》所体现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拉丁语和宗教成为学校的主要科目,教育由市政当局控制,禁止私人 办学,尽力实行免费教育。
宗教改革对德国国民教育体制的影响
• 三、路德派其他的教育思想
• 2.文科中学的发展 • 梅兰克顿奠定的德国文科中学的雏形,后来逐渐成为日耳曼学校体制 中最主要的典范。影响最大的是斯图谟与1538年在斯特拉斯堡创办 的文科中学。这被认为是欧洲的第一所文科中学。 • 18世纪,文科中学在德国普遍设立,19世纪欧洲多数国家也设立了 这种学校。19世纪初,经洪堡教育改革后,文科中学建立了毕业考试 制度,通过考试的毕业生才有资格进大学,于是文科中学成了升入大 学的唯一阶梯 。
宗教改革对德国国民教育体制的影响
• 二、马丁·路德的教育思想
• 2. 普及强迫教育思想 • “信仰即可得救”思想为基础的。 • 路德主张的学校教育不仅是为了教会的利益,更多是为了国家的利益。 • 路德还主张对拒不承担这种义务的父母,政府应予以必要的惩罚,而 且这种教育“不是夺走父母亲的孩子,而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和公共的 利益必须受教育”。
宗教改革对德国国民教育体制的影响
• 三、路德派其他的教育思想
• 1.梅兰克顿的教育思想

尽管路德提出了建立新教教育的总体构想,但他并没有提出具体可 行的实施方案,德国当时有三位有才能的教育家发展了路德的思想, 使其理想得以实现,他们是布肯哈根、梅兰克顿和斯图谟,三人都主 张国家控制教育、兴办世俗学校。梅兰克顿是其中最杰出的人物。
• 拉丁学校和大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语言、修辞学、文法、历史、数学、 自然科学、音乐、体操等,这就极大地丰富了自中世纪以来封建教育 的内容。
• 路德还主张在拉丁学校和大学中,应设立优良的图书馆和其他必要的 教学设备,图书馆应收藏各类有用的书籍。
宗教改革对德国国民教育体制的影响
• 二、马丁·路德的教育思想
宗教改革对德国国民教育体制的影响
• 四、总结
• 宗教改革对教育的影响 • 宗教改革运动打破了长期以来天主教会垄断教育的局面,使教育的领 导权开始转到国家手中。新教的重视普及教育、提倡政府办学、改进 传统教学法、提出新的教学原则、注意实用课程、运用民族语言教学 等教育改革措施,使教育领域出现了世俗化、地方化、方言化的倾向, 普及初等教育的实践也从此开始,文科中学问世,初等、中等、高等 教育体系联系紧密,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德国乃至欧洲的国民教 育制度。宗教改革时期还出现了教育调查、学校视导、教师检定、师 资培养等制度的萌芽,出现了近代的双轨学制的端倪。
• 梅兰克顿是路德派新教学校改革的天才组织者,被尊称为“日耳曼导 师”。他1527年撰写的《萨克森学制计划》,对德国中等教育的发 展影响深远。
宗教改革对德国国民教育体制的影响
• 三、路德派其他的教育思想
• 1.梅兰克顿的教育思想 • 《萨克森学制计划》是1528年梅兰克顿帮助萨克森公爵制定的,它 奠定了新学校教育的基础。这个计划也称为萨克森法令,是16世纪第 一部学校法。该法令由梅兰克顿执笔,由路德修订,它为很多新教学 校树立了楷模。 • 以法律的形式要求萨克森地区实施世俗办学,为国家和教会培养具有 新教信仰、具有良好德行的人材。
宗教改革对德国国民教育体制的影响
• 二、马丁·路德的教育思想
• 3. 教育体制与教育内容 • (1)家庭教育和小学教育 • 路德认为家庭是建立教会和国家的基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必要 前提。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起到表率作用,市政当局还要定期检查、 监督每个家庭的教育实施情况。
• 教学内容 路德所主张的该阶段的教育内容主要是资产阶级新教教育 和道德教育。路德主张当儿童成长到一定的阶段,就应将其送入国家 开办的学校接受教育。 小学教育的内容除宗教外,还主要包括语言、 艺术、数学、历史等。路德非常重视语言的教学,为了增强民族凝聚 力,他主张用国语教学,并将圣经从希伯来语和希腊语译为德语,这 为奠定德意志民族的共同语———新高德语做出了伟大贡献。因而重 视历史的教学,同时他还高度重视音乐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
• 三、路德派其他的教育思想
• 3.布肯哈根的教育思想 • 布肯哈根把新教理想实施和普及到大众化的初等教育学校做出了巨大 贡献,被尊称为“日耳曼国民学校之父”,并且此后在欧洲各国开始 了漫长的普及初等教育的运动。 • 布肯哈根引进了城乡小学,特别是对重建新教教会小学做出了重要贡 献。 • 布肯哈根创办乡村学校的目的是为了宗教教育和母语的基本读写教育。
宗教改革对德国国民教育体制的影响
• 三、路德派其他的教育思想
• 1.梅兰克顿的教育思想 • 《萨克森学制计划》将教学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学生按照其对功课的 掌握情况由低到高地前进。 • 第一阶段注重基本的拉丁文读写知识,“首先教习儿童手册,包括字 母、信条、主的祈祷和其他祈祷。 • 第二阶段主要学习拉丁文法,学习文字源流、章节句法、声韵学等 。 • 第三阶段,学习逻辑学和修辞学,研究古典拉丁文著作 。 • 拉丁文法成为课程的核心,所以,萨克森学制计划也称作《萨克森拉 丁文法学校计划》
宗教改革对德国国民教育体制的影响
• 二、马丁·路德的教育思想
•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年11月10日—1546年2月18日), 本名Martin Luder,宗教改革的发起
• 二、马丁·路德的教育思想
• 1. 教育目的和作用 • 和路德的双轨教育体制相一致的是他的教育目的的二重性。其目的是 培养新教的牧师、国家的官吏和新教学校的教师,他们主张建立双轨 学校制度,即为普通人民建立一种学校,为上层阶级建立一种学校。 • 他认为人类生活的最高目的在于使灵魂得到拯救,这也是他所主张的 教育目的。 • 路德认为教育是通往天堂的最直接、最容易的途径。路德也强调教育 的世俗化目的,根据政教分离、君权独立的政治观点,他主张教育应 当为世俗政权服务,必须为造就市民服务。 • 所以,路德的教育目的更多是当时新兴资产阶级教育目的的反映。路 德还特别强调教育对当时世俗政权的重要作用,而公民和人才的培养 就需要学校和教育,因此国家要将教育作为头等事务来重视。
宗教改革对德国国民教育体制的影响
宗教改革对德国国民教育体制的影响
• 一、什么是宗教改革 • 二、马丁·路德的教育思想 • 三、路德派其他的教育思想
• 四、总结
宗教改革对德国国民教育体制的影响
• 一、什么是宗教改革
• 涵义 • 宗教改革运动是 16 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以宗教改革的形式发动的 一次大规模反封建的社会政治运动。1517年首先在德国兴起,并迅即 扩大到整个欧洲。 • 它的矛头直接指向西欧封建制度的主要支柱──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 主教教会。在运动中,产生了脱离天主教的新教。新教与天主教经过 一个多世纪的斗争,形成各自的势力范围。两派为扩大和巩固自己的 影响和势力,都对教育十分重视。两派斗争对以基督教教育为主干的 西欧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宗教改革对德国国民教育体制的影响
• 二、马丁·路德的教育思想
• 5.统一民族语言 • 马丁·路德的另一伟大贡献是将《圣经》翻译成德文, 创建了统一的德 意志语言文字。 • 在漫长的中世纪, 拉丁语是垄断了知识文化的特权神职人员和统治者 的唯一通用语言, 广大人民并没有基本的阅读能力。路德将《圣经》 翻译成德文,不仅使普通民众可以阅读《圣经》, 直接与上帝交流, 而且 更为重要的是, 他统一了德意志的民族语言, 这有利于促进思想和文化 的统一, 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宗教改革对德国国民教育体制的影响
• 三、路德派其他的教育思想
• 3.布肯哈根的教育思想 • 布肯哈根教育思想禀承了路德新教的初等教育的基本指导原则,在大 众平民教育和母语教育方面实现了新交的教育理想,创建了具有浓厚 路德新教特色的初等教育。 • 他设立的古典学校和国语学校成为德国其他城市效仿的蓝本,有力的 促进了初等教育的发展与完善。 • 布肯哈根作为新教初等教育的建立者与实践者,开创了德国初等教育 的先河,对德国乃至欧洲初等教育的发展起了历史性的作用。
宗教改革对德国国民教育体制的影响
• 二、马丁·路德的教育思想
• 2. 强迫教育思想 • 路德基于宗教平等的思想提出每个人的而教育权利的的平等,为促进 新教教义的传播而倡导普及的大众教育,为实现宗教化和世俗化的二 重教育目的而要求国家办教育。
• 路德的国家主管教育且教育服务于国家的思想为德意志国家从教会手 中夺取教育权提供了基础。 • 由于路德较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强迫义务教育的思想,并凭借宗教 改革运动和他本人的巨大影响,使其思想在欧美许多国家中得到了广 泛的传播,成为近代西方国民教育运动和普及义务教育运动的最早的 理论先驱。路德的强迫义务教育思想,支配着十六至十八世纪德意志 新教各邦初等教育的发展。正是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产生了最早的、 真正近代意义上的初等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