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人民版)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人民版)


巩固:对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叙述不 正确的是
A.为德国宗教改革拉开了序幕 B.其先定论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 极的意义 C.其学说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 识形态依据 D.加尔文被称为“欧洲宗教改革的 第二位伟大人物”
巩固:加尔文的先定论的实质是:
A.发展了“因信称义”学说 B.秉承了基督教教义 C.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 D.创立新宗教的手段
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 解放运动;
也是一场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对封 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2、作用:
1)思想上:
否定了天主教的权威,有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2)政治上:
①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对尼德兰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重大影响 ②为资产阶级勾画了政治蓝图 ③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发展,激发了欧 洲各国民族意识,催生了…促进了…
欧洲各国的 宗教改革
本节结构:
一、“奶牛”的愤怒——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二、日内瓦的“教皇”——卡尔文宗教改革;
三、国王领导的英国宗教改革——享利八世宗 教改革; 四、带来民族独立的尼德兰宗教改革; 五、天主教会的改革 ——天主教会应对的措施。 六、改革冲击波——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卡尔文的“先定论”为资产阶级的剥削提供了 理论辩护,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同时又是劳动 人民的精神鸦片;
2)日内瓦建立了共和性质的神权国家体制,卡尔 文思想被奉为指导思想;
3)卡尔文教更好地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 因而,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得到广泛传 播。
延伸:比较卡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为
天主教会主张 上帝
神职人员
教徒
路德教主张 上帝
教徒
因信称义
“人人皆为祭司”
任何人都能够通过认真阅读圣 经而获得启示,从而成为自己的 教士,可以直接和上帝对话,对 上帝负责,而不需要通过任何的 中介人获得上帝的指点
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否 定权威和追求地位平等 的政治要求.
何为“善功”?
天主教:
马丁·路德:
()
A.反对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B.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
D
C.改革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
D.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
2.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 )
D
A.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
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
C 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
3,《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在于
A.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
2)天主教会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严 厉抨击教会内部的腐败,纷纷倡议实 行改革。
天主教会的改革; 2、内容;
1)清除内部积弊,重新审定教义、 教规。
2)继续强化异端裁判所。
3)是网罗各种狂热的信徒,组建 反对新教改革的团体。 3、效果:暂时摆脱了危机。
六、改革冲击波——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1、性质:
思考: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特点?
1)改革方式: 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
2)新教内容: 保留了大量天主教的残余。
享利八世宗教改革; 4、影响;
1)英国民族教会产生
2)但改革很不彻底
3)出现了清教运动,后来清教徒成 为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力量
四、尼德兰宗教改革;Fra bibliotek1、原因;
1)经济上:
较早地产生了资本主义 萌芽;
天主教宣称,人若要 得救,必须要以教会
马丁·路德宗教主张的 核心思想:每个人可
为中介,履行复杂的 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
圣礼,做“善
得到拯救,个人信仰
功”“赎罪”。为了 建立在自己对《圣经》
聚敛钱财,教会发明 了出售“赎罪卷”的 方法。
的独立理解上。即 “因信称义”。
由此《圣经》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教皇和教会的权 威受到严重打击。
英国王权与天主教会的决裂 ——独具特色的英国宗教改革
三、享利八世宗教改革;
1、历史背景;
享利八世宗教改革;
2、时间:
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至尊 法案”,进行宗教改革。
3、内容:
1)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有 处理教会事务的最高权力;
2)成立专门机构,对现行教规进行审查, 凡与国家法律抵触的一概废除。
欧洲宗教改革核心知识
1)时间:16世纪 2)地点:发源于德意志,发展到整个西欧。 3)领域:宗教和政治。 4)形式:宗教改革和政治革命。 5)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和政治运 动。 6)主体:资产阶级及接受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 基督教徒,封建领主,农民群众等。
2、作用:
3)经济上:
使大量教会财产转到新兴资产阶级手 中,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拓展:欧洲各国宗教改革的特点。
1)对象: 都反对欧洲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要
求摆脱罗马教廷的束缚;
2)作用:
体现了新兴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一 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各国的领导者、改革内容、改革程度等各 有不同。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5、改革的影响; 1)确立了与罗马教廷不同的基督教派; 2)冲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3)推动了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4)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6、改革的实质;
一次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封建 统治的政治运动。
1.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1、宗教改革的原因 2、揭开宗教改革的序幕: 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 4、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影响 5、改革的实质
1、改革的原因 1)根本原因: 四分五裂的政治格局阻碍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各阶层要求建立统一国家
2)现实因素:德 成国 为每 “年 教向 皇教 的廷 奶交牛纳”大量苛捐杂税, 3)直接原因(导火线):
2、主要内容;坚持《圣经》的权威,冲破了
天主教会不可动摇的权威 1)信奉“因信称义”。 2)主累张作为“辩资先护产定,阶论有级”利发,家于宣致资扬富本选,主民进义和行的弃资发民本展;原始积 3)主张彻底改组教会,建立民主教会。
引起了社会风气的变化,具有资产阶 级民主的色彩
卡尔文宗教改革;
3、主要影响;
1517年教皇派特使到德国兜售赎罪券
4)思想基础: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影响 5)主观原因 马丁·路德立志改革
2、揭开宗教改革的序幕: 马丁.路德《 九十五条论纲 》
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 (1)思想核心“因信称义”; (2)“信徒皆为祭司” (3)建立廉俭教会; (4)生活中一切正当手艺和职业都是善功; (5)建立民族教会;
2)政治上:
16世纪初,尼德兰受西班牙统治;
尼德兰宗教改革;
2、尼性德质兰;宗教改革是把宗教改革与资 一场产具阶有级资革产命阶联级系革在命一和起民的族。独
立性质的宗教改革运动。
3、过程; 4、结果;
五、天主教会的改革;
1、背景;
1)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使罗马天 主教会在西欧的社会政治地位受到严 重威胁。
何说卡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相同:①强调《圣经》的地位;②主张信仰得救;
③主张建立廉俭教会;
不同:①加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
②主张建立民主教会;
这种主张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 用,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所以说该教 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更为激进。
正如恩格斯所言:“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 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善功”是信仰上 生活中的一切
帝,鄙视尘世生活, 遵守宗教戒律,履
正当手艺和职
行宗教义务。
业都是“善
功”。
影响:满足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4、改革的结果;
1)马丁·路德点燃了德国人民反对教会 的烈焰;
2)德国社会接受了马丁·路德的宗教主 张;
3)1555年,德皇被迫签订了《奥格斯堡 和约》,承认路德教的合法地位。
1520年,教皇宣布路德学 说为异端。12月20日,路德焚 毁了教皇敕令。
1521年,教皇开除路德教 籍,德皇命令限期捉拿路德。 但这根本阻挡不住宗教改革运 动的迅猛发展。经过长期的斗 争,德国社会接受了马丁 ·路 路德烧毁教皇令 德的宗教主张。1555年,德国 皇帝被迫签署《奥格斯堡和约》,承认信仰路德 宗的诸侯与信仰天主教的诸侯享有同等权利。
B.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C.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
B
D.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
4,下列情景不可能发生在路德身上的是 A.正在兜售“赎罪券”
A B.在演讲中呼吁“信仰即可得救”
C.正伏案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D.正与一修女举行结婚仪式
二 改革的深入 卡尔文宗教改革; 1、历史背景;
卡尔文宗教改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