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内容:
这门课程名称为产品设计课程设计,老师请来了安徽博物院里的负责文化产品的叶主任来介绍了有关安徽博物院的有关文化创新产品以及馆内著名藏品等内容。
并且和我们分享了在创作博物馆文化产品中要注意的事项,并且带来了以往的产品来给我们启发。
叶主任向我们介绍了一种我们没有涉足过的产品设计区域:文化创新产品设计,它最重要的是要有文化的元素,不仅仅满足人的物理使用诉求,更要能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例如设计安徽博物馆的文化创新产品就要和安徽博物院联系起来,蕴含安徽历史的元素。
之后,老师布置了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以安徽博物院的文化创新产品进行设计,题材及内容都没有限制,但是要符合安徽博物院的文化内容。
博物馆之旅
在老师布置了任务之后,我便开始收集有关安徽博物院的资料,首先是参观安徽博物院。
在一楼的书店中,除了书,也看到很多纪念品,但是,我观察之后,发现很多物品都是直接是馆内藏品的复制品,并没有实际的使用价值。
价格也十分昂贵。
还有一部分就是文化创新产品,例如U盘,挂件之类的,但是种类不是很多,可供游玩的游客选择的不是很多,而且大多是一些装饰性产品,并没有实用功能。
接着在馆内参观,收获颇丰,见到的藏品很丰富,很多藏品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如何将这些藏品上的元素运用到文化创新产品的设计中去,却又是一个挑战。
因为他们的元素很多,类型不一,而且也不能生搬硬套,必须需要和产品有机的结合起来。
资料收集
安徽博物院八大镇馆之宝战国楚大鼎一级甲等,
即“国宝”。
(安徽博物
院第一号镇馆重宝,与馆
标文物,青铜)
圆口,方唇,鼓腹,圜底,
蹄足。
附耳外侈。
腹饰一
箍,箍上饰模印花纹。
双
耳和颈部模印菱形几何图
案,足根部饰浮雕漩涡纹。
口沿刻铭文12字,研究者
释读不一。
前足和腹下均
刻有“安邦”二字吉语。
此鼎形制雄伟,堪称楚国
重器。
战国鄂君启金节此
“金节”用铜铸成,文
字错金。
因形似劈开的
竹节,故名“节”。
这
种“车节”和“舟节”,
迄今为止仅此一见,因
而极为珍贵。
春秋吴王光鉴(吴王嫁女
儿给蔡侯的媵器,即陪嫁;
2500年前的青铜“冰箱”)
春秋青铜龙虎大建鼓座这是迄今发现的第一个
有铭建鼓座。
在安徽出土的青铜器中,从铭文字
数来说,仅次于一九五九年寿县出土的鄂君启节。
景德镇窑青白釉注子温碗胎色
白中微黄,釉色青白。
注子小
口,套盖,盖顶蹲一狮。
腹呈
六曲长流,带式曲柄。
仰莲式
碗,莲瓣边沿饰如意纹。
圈足
饰小莲瓣一周。
构思巧妙,制
作精致,是景德镇窑青白瓷中
少见的佳作。
镶金边玛瑙碗碗呈橙黄色,局部有暗
红色斑纹,显现出玛瑙的自然纹理与
柔和妩媚的光泽,让人为之惊叹。
“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张成造”剔犀漆盒
通高6厘米,宽约14.5厘米,平面呈圆形,盒
盖状似穹窿,身形如圆柱,盖与身以子母口相
接。
鄂君启金节
详细信息
错金铭文鄂君启节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水陆通行证件。
铜节分舟节
和车节两种,用时双方各持一半,合节验证无误方发生效力,铭
文记载了公元前323年,楚怀王发给鄂君启舟节和车节的过程,并
详细规定了鄂君启自水路和陆路运行的路线、运载额、运输种类
及纳税情况,是研究战国时交通地理和商业赋税情况的珍贵资料。
在八大镇馆之宝中,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便是这件鄂君启金节,
因为无论是上面的书法,还是整体的形态,以及上面的配色,都
非常优美,让人感受到了文化的美好。
译文
博物馆文化创新产品,首先是产品,其次是文化,产品就是要有属于自己的功能,或者能给使用者带来身心上的愉悦,对于文化来说,产品则是文化的载体,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要能传达出一种文化的意蕴才能增加产品的文化价值,并且也能起到传播文化的作用。
文化与产品要如何结合呢?肯定不能是直接的形式上的套用或装饰,而要把博物馆里藏品的特点挖掘出来,以点带面,来刻上安徽博物院的烙印。
而产品所带的文化烙印应该是有助于产品的使用而不是有悖于使用的,就是不能以牺牲易用性换来文化的存在。
需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元素并且进行挑选,将文化特征与产品特征有机的结合。
博物馆文创产品针对的人群是参观的人群,所以对于这部分人群,可能是旅游的游客,也可能是市内的居住者,而针对这些人群,他们来博物馆并非是来购买物品的,而是来学习知识,了解安徽文化的。
针对这些人群的产品的需求便是:便携性、小巧、易于使用、并且价格适中。
对于人们生活中的提高生活质量的小产品进行设计,提取的元素为鄂君启金节。
考虑到鄂君启金节形态为长条形,并且考虑到参观人群为旅行者,变开始思考旅行者身边需要携带的东西,例如小刀,水杯等等。
之后突然一个想法蹦到脑中,就是手电筒。
手电是人们在夜里经常需要使用的产品,一般的手电大多为圆柱形,或者椭圆,而像鄂君启金节的弯曲弧形的手电还没见过,进一步又想到了投影的功能。
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投影手电,但是大多数都是用来广告宣传,投影的都是一些商标啊之类的,我想将其运用到文化传播上,投影出来的影子为金节上的篆文,形态很美。
方案一
金节形状,节点和开关的距离复合人手握持,下
方有充电孔,可重复冲电。
方案二
可折叠式,在后方有触点,折叠后即可点亮,方案三
椭圆形,开关为旋钮式,前后滑动打开关闭,竹节地方一方面可
以装饰,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人手握的更牢固
在制作方案一的投影图的过程中,看见了进行了重新排版的车节文字,灵感突现,在博物馆内的书店中并没有看见传统物件,例如扇子毛笔等,而这个文字的形态如果按照扇形排布,可以放到折扇上,折扇的扇骨的形态也可以由金节的形态转换过来。
灯
节点
充电接口充电底座最终方案:
最终的方案为方案一,因为我认为他最复合金节的形态,考虑到形式的不规则性,所以设置手电使用冲电电池,而且冲电底座心态也和手电相应,也为竹节状。
在色彩设置上,手电的色彩采用舟节的提取色,底座用黑色给人一种厚重的感觉,磨砂的粗糙底座,搭配光滑的ABS
塑料的手电筒身。
扇子从来都是文人墨客所喜爱的玩物,便于收纳,夏日也可取凉。
一直以来都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而且在旅客之中,扇子相对于其他物品也便于携带并且有一定的实用性。
以车节上面的文字为扇面,底色为细绸布,用车节上字的黄色晕染,扇骨为竹木,附着车节的古朴铜色,两侧有车节的节点。
这次设计,不仅仅是对于设计产品的把握,也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我们安徽省的文化,对于文化产品设计的方法也了解了一些.文化产品顾名思义就是要在产品的使用方式、形态等方面能传达出文化的气息,并以此做为附加价值。
在这次设计中,对于文化的定位要很准确,就是安徽省博物院而不是其他,产品中要有安徽省博物院的元素。
但是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需要将其有机的融入产品设计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