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规划基本情况

规划基本情况

1 基本情况1.1自然条件1.1.1地理位置托克托县位于首府呼和浩特市的西南约65km处,黄河北岸,西与土默特右旗毗邻,北与土默特左旗接壤,东与和林格尔县,东南与清水河县相邻,南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

地理坐标为东经111°2′30″—111°32′21″、北纬40°5′55″—40°35′15″。

全县共5镇,120个行政村,总人口为2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5.86万人。

总面积141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0.52万亩。

县境内有呼—大二级公路、托—呼公路、托—喇公路、察—托公路、托—包公路、呼—准高速公路、呼—准铁路,交通十分方便。

1.1.2水文气象(1)河流水系全县有7条河流,除黄河为过境河流外,其它均为入境季节性河流,主要有大黑河、什拉乌素河、宝贝河、银号河、沙河等,全县水资源总量为6.814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 5.33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479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中本县自产经流1978.4万立方米,河道水9910万立方米,提引黄河水量为4.146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中深层地下水资源量为979.4万立方米,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1.3814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中45%适宜或比较适宜农田灌溉,深层地下水水质较好,80%以上适宜饮用和灌溉。

(2)气象托克托县年降雨量为160—700mm,年内分配多集中在7—9月份,占70%。

降雨量的年际及年内分配变化很大,根据县境内雨量站记载,多年平均雨量为359.8mm,最小降雨量为162.3mm,最大为704.9mm,年平均蒸发量1849mm。

4—6月蒸发量约1000mm,7—9月份约600mm,即4—9月份蒸发量占全年的85%。

县境内平均气温为7.3℃,由南向北递减,一月份最冷,最低温度-36.3℃,7月份最热,气温38.4℃,无霜期平均为131天。

初露最早出现在9月6月,终霜最迟在5月1日。

县境内风沙主要受西伯利亚、蒙古高原冷空气的影响全年多西北风和西风,最大风力八级,平均风力二级,春冬风力大,平均风速3.5m/s。

县境内内日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为1261小时—1463小时。

年大于5℃积温为2987.6℃—3011.9℃冻土深多年平均为140cm。

冻结期在100天左右,10月下旬结冻,4月末前后解冻。

1.1.3 地形及地貌自然地理为黄土高原。

总的地势为东南高而西北和西南低,由丘陵地形过渡到宽广的平原地形。

具体分为五类:丘陵区、山前倾斜平原、湖积台地、宽谷洼地和冲积平原。

在成因类型上,由剥蚀堆积地形到堆积地形。

剥蚀堆积形,分布于县境东南部,海拔高程1100—1277米,由第三系砂砾组成,在表面上普遍被黄土质粘土覆盖,形成浑圆形山顶,地形向西北倾斜。

堆积地形包括冲积平原和风成地形。

冲积平原由黄河、大黑河、宝贝河、什拉乌素河冲积而成。

地势平坦,微有起伏,盐渍化普遍,沼泽零星分布。

由冲积砂粘质砂土、砂质粘土堆积而成,海拔高程1000—1050米,风成地形分布于县境西南、南部黄河以北局部地方,由细砂、粉砂组成固定砂丘和砂拢。

一般高出地面0.5—20米,海拔高程1000—1050米。

1.1.4 土壤与植被由于受气候、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及人类活动及不同条件的影响,全县范围内形成的主要土壤有灰褐土、粟褐土、草甸土、盐土、沼泽土和风砂土。

土壤有机含量低,比较贫脊。

植被根据地形、地貌、气候差异和土壤种类,结合代表性树种分布及草木植物的生长、具体划分为以下4种植被类型。

退化的灌木草原和干草原植被。

主要分布在新营子镇黑城、燕山营东南部山地丘陵。

土壤类型为灰褐土,有宜林能力。

树种有小叶杨、柠条、沙棘、沙枣。

下部伴生有灌丛植被和多年旱生植被。

常见有绣花菊、山剌玫、沙蓬、羊草、紫花草木栖、蒲公英、苔草,百里香、补血草、披针叶黄花等。

一般草高10—30厘米,覆盖度为30%左右。

草甸草原植被。

主要分布在黄河、黑河流域的冲积平原和洪积台地。

植被成分较少,大部分已被开恳成农田。

主要树种有合作杨、小叶杨、多数以农田防护林形成存在。

草木植物米蒿、羊草、寸草、马莲、芨芨草、苦菜、芦苇等。

一般草高20—30厘米,覆盖度为30—50%。

由于多年的开垦耕种,生态环境发生根本变化。

所以,自然植被的群落结构不明显。

在该植被条件下的是以草甸土为主的土被结构。

由于连年耕种,用大于养,使土壤肥力逐渐下降。

盐生植被主要分布在黄河、黑河、银号河、宝贝河、什拉乌素河流域及呼托旧公路两侧,多与草甸植被镶嵌分布。

以伍什家乡、古城乡、永胜域乡为主。

主要树种有怪柳、少量旱柳。

主要建群种有盐爪爪、碱葱、芨芨草、马莲、剪刀股等。

在轻盐和较湿地区有芦草、苦菜等。

植物较低,多在10—20里米,覆盖度为10—30%。

在盐生植被下发育着盐化草甸土和盐土。

还有些面积不大的季节性积水的低湿洼地上,有沼泽化现象。

建群植被有芦苇、水蓼、高达1米左右,覆盖度为30—60%,这种草甸植被下发育的草甸沼泽土。

沙生植被主要分布在双河镇大羊场南部和新营子镇燕山营的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地带。

植被特征是种类少,覆盖度低,发育不稳定,占优势的群落类型是蒺藜、叶锦鸡耳。

在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上生长阔叶林杨树、藻林、柠条、尚有沙蓬、冰草,一般高10—20厘米,覆盖度为20—30%。

这些沙生植被下主要发育着风沙土。

1.2社会经济状况托克托县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各项事业显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二、三产业不断趋于合理,200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6.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达到16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79元,农村用电量为6000万千瓦时,农用化肥施用量达到3.2万吨,农牧业机械拥有量总动力为31.7万千瓦,全县公路通车里程接近1000km,全县劳动力现状从第一产业大量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1.3农业生产状况托克托县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县境内种植主要品种有小麦、玉米、葵花、糜黍、豆类、马铃薯等,全县种植面积为76万亩,粮、经、草种植比例为6.8:1.6:1.6,全县粮食作物总产量为20万吨,单产为385公斤/亩,经济作物以瓜类、葵花、蔬菜、油料为主。

托克托县畜牧业是典型的农区畜牧业,全县有天然草牧场45万亩,其中人工草场5万亩,天然可利用草场37.51万亩,全县家畜总头数达到29.5万头,其中牛11万头。

托克托县森林资源总的特点是分布比较集中,树种单纯全县林业用地27.47万亩,均为人工林,森林复盖率在20%左右。

全县总水面2.0万亩,养殖水面为1.44万亩,年产鲜鱼3700吨。

从全县农牧林水资源分析,资源充沛但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农业投入大成本高效益低,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实现节水灌溉,完善现有水利设施,降低农业成本,其次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实施科学种田提高粮食单产,增加农业效益,另外调整种植结构,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1.4自然灾害情况据历史记载,水旱灾害是影响托县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典型的北方气候特征和“万水归托”的地理特点所造成的。

1892年、1928年、1962年、1981年、1999年,托县曾出现过大的旱灾和涝量,成灾面积达40%左右,绝收面积20%,旱涝灾害严重制约着托县农业生产及地方经济的发展。

6 工程管理6.1建设管理农田水利规划的顺利实施,必须建立完善、高效运作的管理组织。

县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牵头,水行政主管部门负主要责任,相关财政、水利水管等部门参与。

建管组织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建设资金到位,设立专户,确保规划资金适时足额到位。

重点工程或壹佰万元以上项目必须按相关要求进行招投标,项目实施须实行监理制,各个施工单位资质、技术水平由建管单位严格审核把关,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达标。

6.2工程管理与改革根据一年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水利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要求明晰工程管理体制,落实管护责任,建立良性运行机制。

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根据各类农田水利工程的公益性和准公益性特点,建立财政资金引导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乡村两级集体以及个人多元化、多层次的投入机制。

有条件的地方或工程可给予优惠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2)建立主体明确,责权明晰的管理体制。

各乡镇村应从当地实际出发,建立政府主导,责任明确的管理体制。

根据各类农田水利工程特点、规模,确定工程的产权归属,出资人代表、管理主体、水价形成机制、工程运行管理制等。

(3)建立用水户参与的工作机制。

大力推广农民用水协会的组织形式,使受益农民群众真正成为项目建设和管理的主体,积极全面参与、介入包括立项、决策、规划、实施、管理等各个环节。

(4)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灵活有效的工程运行机制。

增强经济活力,保证工程良性运行。

包括建立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和科学的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强化水费计收,加强用水管理,实行节约用水,完善建立农田水利社会化服务体系。

6.3 建后管护项目建设完成后,将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及时移交托县黄河灌溉公司管理,沙河灌区工程移交沙河水利灌溉管理委员会管理,大黑河灌区工程移交大黑河水利灌溉管理委员会管理,井灌区、大型灌区的田间配套工程及时移交村组集体或用水户协会管理,各管理单位负责工程的运行、维修、电费、水费计收的管理,县水利局、镇政府负责监督工程管理情况,保证工程高效运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