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肛裂病肛裂诊疗方案

肛裂病肛裂诊疗方案

肛裂病肛裂诊疗方

重点优势病种
裂肛(肛裂)优化诊疗方案
肛裂是指肛管的皮肤全层纵行裂开,并形成慢性溃疡的炎症性疾病。

以肛门周期性疼痛、便血、便秘为主要临床症状,其发病率仅次于痔疮。

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是肛管处剧痛的常见原因。

好发于肛门齿线下前后正中(截石位6点和12点),侧方极少见。

男性多发于后正中(6点)位,女性多发于前正中线(12点)位。

中医经典文献中无肛裂病名记载,将肛裂归属于“痔”的范畴,肛裂中医又称“钩肠痔”、“裂肛”。

西医也叫肛裂。

病因病机:过食辛辣、炙博之品,实热内生,热结肠腑或久病体弱,阴血亏虚,津液不足,肠失濡润,粪便秘结粗硬,排便努挣,擦破肛门皮肤,复染邪毒,长久不愈,形成慢性溃疡。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钩肠痔、裂肛、肛裂
西医病名:肛裂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OO1.7—94)。

(1)主要症状:排便时疼痛明显,便后疼痛可加剧,常有便秘及少量便血。

好发于肛门前后正中部位。

(2)主要体征:肛管皮肤浅表纵裂,创缘整齐、基底新鲜、色红,触痛明显,创面富于弹性,多见于初期肛裂。

有重复发作史,创缘不规则、增厚,弹性差,溃疡基底紫红色或有脓性分泌物,上端邻近肛窦处肛乳头肥大,创缘下端有哨兵痔或有皮下瘘管形成,多见于陈旧期肛裂。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诊断依据:
(1)症状:肛裂的诊断要具备主要症状如肛门部疼痛、便血或伴有便秘。

①疼痛呈典型的周期性疼痛,排便时肛门疼痛,便后数分钟疼痛可缓解(减轻或消失),称疼痛间歇期,随后又因括约肌痉挛而再次发生剧烈疼痛,可达数小时后缓解。

每次排便时这一疼痛过程称周期性疼痛。

疼痛特点为,疼痛发生与排便有直接关系,可放射至骶尾部,大便干结时更甚,典型疼痛者,便时痛轻,便后痛重,先轻后重,中有间歇,呈一特殊的疼痛周期。

②便血时有时无,一般量不多,表现为手纸染血或便后滴血,色鲜红。

③瘙痒,由于肛裂溃疡的分泌物或因并发的肛窦炎、肛乳头炎等所产生的分泌物刺激所致。

④便秘既是肛裂的病因之一,肛裂反过来又可引起便秘,因排便时剧烈疼痛,患者常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人为地控制排便,致
使大便在直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份吸收过多而更加干燥,排便愈困难,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2)体征:肛裂检查取适宜体位以视诊为主,检查者用双手拇指将肛缘皮肤轻轻向两侧分开,可见肛管皮肤梭形裂开、溃疡(潜行瘘道),如用探针轻触溃疡面,可引起明显疼痛。

陈旧性肛裂溃疡面颜色灰白,底深、边缘增厚,下端可形成裂痔(哨兵痔)与溃疡上端肥大的肛乳头合称肛裂三联征,指诊可发现肛门紧缩。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早期肛裂):病程短,裂创新鲜,色红,底浅,边缘整齐有弹性,创面无硬结,尚未形成慢性溃疡,无肥大乳头和裂痔,疼痛剧烈。

(2)慢性期(陈旧性肛裂):病程长,重复发作,裂创底深,边缘不整或有脓性分泌物,上端邻近肛窦处肛乳头肥大,创缘下端有哨兵痔或有皮下瘘管形成,裂创底部栉膜变厚变硬,形成栉膜带。

裂口、栉膜带、赘皮性外痔(哨兵痔)、肛乳头肥大、单口内瘘、肛窦炎、肛乳头炎7种病理改变,为陈旧性肛裂的病理特征。

(三)症候诊断:
1血热肠燥证:大便二、三日一行,质干硬,便时滴血或手纸染血,肛门疼痛,腹部胀满,溲黄。

裂口色红。

舌质偏红,苔黄燥,脉弦数。

2阴虚津亏证:大便干燥,数日一行,便时疼痛,点滴下血,口干咽燥,五心烦热。

裂口深红。

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3气滞血瘀证:肛门刺痛,便时便后尤甚。

肛门紧缩,裂口色紫暗。

舌质紫暗,脉弦或涩。

三、综合治疗方案
肛裂早期经硝矾洗剂熏洗坐浴,服用滑润剂或缓泻剂。

排便前溃疡局部涂以表面麻醉剂或用含麻醉剂的坐药等非手术疗法,有可能痊愈。

如肛裂久不愈合或短暂愈合后又反覆发作者需手术治疗。

肛裂的治疗分为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两种。

非手术保守疗法目的是促进裂口修复,减轻便秘等发病诱因,适用于急性期肛裂或拒绝手术者。

手术治疗是根治方法,特别适用于慢性期肛裂。

1一般治疗:
(1)饮食调摄:合理饮食,多进含纤维食物,如蔬菜和水果等,忌嗜食辛辣煎炸之品,防饮酒过度,防止大便干燥,避免粗硬粪便擦伤肛门。

(2)起居调整:生活规律,起居有时。

符合生理要求的排便时间是早晨起床或饭后。

晨起和饭后排便,能够不增加腹压,顺利地将粪便排出,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及时治疗便秘。

保持肛门清洁,可于便后及睡前温水坐浴,清洗肛门,以减少对肛门的刺激。

(3)治疗它病:患有肛隐窝炎、肛门湿疹、皮炎者,应及时治疗,避免诱发肛裂。

积极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肛管上皮损伤,防
止其继发感染,形成溃疡。

2中医辨证论治选择中药口服
内治法:适应于各期肛裂。

根据不同的致病因素和病变轻重,可采用相应的内治方法。

单纯的内治法,仅适用于不愿意手术,而且便秘较重的病人,睡前口服经过中药口服达到缓解症状,减轻疼痛的目的,促进新鲜肛裂愈合。

适合门诊病人。

(1)血热肠燥证:
治法:清热泻火,增液润肠通便。

方药:凉血地黄汤加减
(2)阴虚津亏证
治法:凉血养血,养阴增液通便。

方药:增液汤加减
(3)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润肠通便。

方药:方用秦艽苍术汤、止痛如神汤
3手术疗法:
适应症:除没有括约肌痉挛的I期肛裂外,非手术疗法治疗无效的早期肛裂可考虑手术治疗,慢性陈旧性肛裂保守疗法难以根治主要靠手术治疗。

注意事项
(1)伴有恶性肿瘤病人应以治疗肿瘤为主、避免遗误病情。

(2)妇女妊娠或临产期应慎重治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