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独特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2.品味诗歌的语言,感悟诗人内心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人生的道路,总是告别一程,再走一程。
我们告别了小学,走进了初中。
同学们,你是否还记得,当你跟同学、老师和你的母校分别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留恋、依依不舍……)是啊,多情自古伤离别,当时针终于转到了转身的那一刻,当包裹终于搭上了我们的肩头,那一刻,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分别!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离别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二、揭示目标三、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当你读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呢?(“康桥”是个怎样的地方?/为什么“再”次离开康桥?/第一次是怎么离开的?/徐志摩是一位怎样的诗人?/诗人和“康桥”有怎样的关系?……)同学们很爱思考!咱们现在就来解决其中一部分问题,有的问题咱们赏读课文时解决。
2、显示投影:投影1:剑桥大学图片(康桥即现在的剑桥,诗人曾在此留学。
)投影2:徐志摩像(英俊潇洒,才华横溢的一位诗人)投影3:徐志摩简介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22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
临行时,诗人留给康桥一首诗——《康桥,再会吧》,以倾诉惜别之情。
1928年秋,徐志摩重到英国,心潮澎湃,在归国途中,用饱蘸感情的笔墨写下了《再别康桥》。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时年35岁。
投影4:名人评价: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
——朱自清志摩走了,我们这个世界里被他带走了不少云彩。
——胡适四、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来自心灵最暖处的诗!诵读诗歌①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投影)②找一学生朗读,后请其他的学生评价该同学的朗读。
(老师: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呢?)学生:她读得非常好!声音有起伏,节奏有快有慢。
学生:她读得很轻柔,非常有感情。
老师(走到刚才朗读同学的身边):同学们都说你读得好,老师也认为你读得很棒。
你能否告诉我们你朗读时注意了什么?学生:我认为这首诗表达了对母校的留恋,所以读得时候声音要轻柔一些。
语速要慢一些,这样才能把诗人的深情读出来。
老师:你分析得非常好,这首诗表达的感情主要就是留恋与不舍。
大家看,诗人的感情在诗歌里有起伏吗?你认为诗人情绪最高涨的是在哪一节?学生:第五节,“寻梦”一节。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诗歌的情感脉络:(板书)”梦”前:对美景的喜爱与留恋“梦”中:欢快与沉醉出“梦”:情绪失落、沉默老师进行朗读指导:诗人的感情在诗中是有起伏的,让我们带着诗人的情感变化,再读这首诗歌。
注意停顿(节与节,句与句,字词之间),读出层次感;在充分理解诗人情感的基础上,注意语速缓急得当、抑扬顿挫,读出整首诗里情感的起伏。
)齐读五、初步体味(一)感受优美画面1、同学们,康桥的美表现在很多地方:古老典雅的欧式建筑群,浓厚的学术氛围、人文氛围,热闹的车水马龙等等,我们来看作者却重点写了康桥哪里的美?(自然景物的美)2、作者重点选了哪些自然景物写在诗歌里呢?(云彩、金柳、艳影、青荇、柔波、潭……)3、我们可以看出直接写康桥自然景物的美主要集中在哪几个小节?(2、3、4节)4、根据这几小节的内容,选择其中你所喜欢景物,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语言做画笔,把康桥优美的景物画下来。
(金柳夕照图)黄昏中的夕阳如此多情!她为河边的柳树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
金闪闪的柳条随风摇摆,姿态婀娜,她柔美的倒影映照在清澈的湖水中,仿佛美艳的“新娘”。
这波光里的艳影不仅在康河的水波中荡漾,也在我的心头荡漾,如此美景怎能不让我流连忘返、沉醉其中!微风轻拂,水波轻涌,水质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自在安闲。
这是怎样一幅美景啊!(多么让人陶醉的画面呀!男女生配合,男生读诗句,女生读画面,一起感受诗歌里优美的画面。
)(二)了解意象,品味语言刚才我们做了一回画家,现在我们再来做一回小小评论家。
你认为2、3、4节里哪句诗或哪个词最能打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小组探讨)1、这一节写的是柳。
那么在诗人的眼里,“柳”是什么柳?其“影”又是什么影?柳是“金柳”,影是“艳影”。
我们经常说“花红柳绿”,在作者笔下,河畔的柳树为何是“金”色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因在夕阳中。
夕阳照射下柳树变成了金色的。
用暗喻把柳树比做新娘,新娘的美也就是柳树的美,新娘是少女最美丽的时候,既写出夕阳下泛着金光的柳树的美丽美好,而新郎对新娘的爱也就是作者对康桥的爱,也表达了对康桥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
2、为什么要选择柳树而不是其他的树?难道是康桥边只有柳树?——不是。
柳这种植物是特别的,读一读它的名字:柳——留。
柳在中国的传统中的意思等于留。
中国古代就有折柳赠别的习俗,在送别诗中柳是常见的意象。
比如“客舍轻轻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而且柳树下垂的枝条,风一吹就像在挥手告别。
原来不仅是徐志摩不想离开,河畔的金柳也不愿他离开。
3、金柳的艳影明明是在波光里荡漾,诗人为什么说“在我的心头荡漾”?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在我的心头荡漾”,无非是说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难以忘怀,表达了诗人对康桥喜爱之情。
4、“青荇在水底招摇”用了什么手法?——拟人,表达了油油青草的多情可爱。
“招摇”的意思本来是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招摇撞骗”中的“招摇”就是这个意思。
这里的意思应该是“招手摇摆”,仿佛在招手致意,写出了水草对诗人的欢迎态度。
显得生动、形象。
“油油的”“招摇”:“油油”是光润的样子,水流的样子,和悦的样子。
用它修饰“招摇”,不但增强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还使我们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摇”的河水:5、“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作一条水草。
”这里的青荇,只是再普通不过的水草,而且还是在烂泥上,为什么徐志摩却愿意做这样的一条水草?——在这里,软泥让人们联想到泥的细腻与光滑,也很可爱,让人有亲近的愿望;而水草是油油的,让你直觉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
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现的那份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心向往之的境界。
正因为康河中的水草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活,所以诗人才甘心做康河中的一条水草。
6、我们接着来看第四节,请同学齐读第四节。
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就是把清泉比成虹。
7、为什么说是彩虹似的梦?这里的“彩虹似的梦”该怎样理解呢?诗人到异国去求学,青春激扬的诗人,会有怎样的“梦”呢?学生:这里的梦应该是指诗人留学时期的美好生活。
学生:诗人的抱负和理想。
学生:在康桥的一切美好的回忆。
老师:所以,我们来看,诗人在这里看潭,是带着自己感情的眼光去看的,正如第二节里诗人看柳一样,那不是柳,那是什么?学生:新娘!)8、诗人对康桥的一草一木总是别样的深情。
诗人对康桥到底有着怎样的情结呢?投影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蜜甜的机会了……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小结:康桥,是给予诗人智慧和自由情怀的地方,是诗人获取青春生命乳汁的地方啊!同学们,当诗人带着感情,情绪去看景物,景物也就浸染上了诗人的情绪色彩,这样的景物在诗歌里,也就有了另一个名字——“意象”。
当我们读到诗歌里出现的意象时,一定要留心它所承载的情感!投影: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此所谓“情因景而生,景因情更美”!比如你儿时的玩具,即使破旧了,你也会非常珍惜,那不是玩具,那是?(那是童年的快乐,那是幸福美好的童年……)当你身上穿着妈妈为你亲手织的毛衣,总是感到那么温暖,那不是毛衣,那是?(那是妈妈的爱!那是妈妈对我的关心和爱护……)齐读2、3、4节,体味诗歌的意象之美。
六、再次体会,深化主题。
1、作者在这样美好的“梦”里漫溯,是怎样的心情呢?哪个词可以看出诗人的情绪?“放歌”2、能否把“放歌”换成“唱歌”?不能。
“放歌”有“纵情高歌”的意思,但“唱歌”则没有这个意思。
“放歌”能看出诗人身心愉悦,很陶醉,很纵情恣意的快乐!3、怎么读“放歌”呢?怎么把这种陶醉快乐表达出来呢?(语气轻快、上扬,语速稍快,饱蘸感情,情绪激昂)4、、诗人“放歌”了吗?(没有,“但我不能放歌”)5、为什么“不能放歌”?齐读第6小节。
诗人不想打破母校的宁静,想悄悄地离开。
诗人从梦里回到现实,有些感伤,想默默地离开。
提示:“此时无声胜有声”。
无言是最伤感最眷恋的离别。
投影: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雨霖铃》(柳永)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江城子》(苏轼)此时,任何音乐都不能表达诗人的眷恋,悄悄是作者心中最美的音乐。
(板书:依依惜别)小结:同学们,这是一个情的世界,这是一首爱的歌。
当诗人心头荡漾着新娘的倩影,当诗人在刻骨铭心的回忆中漫溯,当诗人轻轻地来又悄悄地走,诗人满怀的深情啊,就流淌成了这首心底的灵魂音乐。
下面,请同学们合上课本,闭上眼睛,让音乐的旋律,悠扬着我们的思绪,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徐志摩那纯美的“康桥”世界。
七、拓展引申这是一首离别诗,而中国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离别诗,比较一下,《再别康桥》有什么新颖之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特点:构思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①一般别离的诗,告别的是人,而此诗不是,告别的是康桥,作别的是西天的云彩。
②一般别离的诗,告别时会有千言万语的嘱托与叮咛,或牵手顿足,或肝肠寸断;而此诗却从“轻轻、悄悄、沉默”渲染出了一个只着色不摹声的寂静环境,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③独具特色的意象选取。
没有告别送行的人,以及车水马龙,有的只是云彩,金柳,青荇,星辉等自然景物,造成一种清新感。
九、挑战康桥以《童年的》为题创作一首小诗表达对童年美好时光的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