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十大历史人物群落
第一,编炮祖师----李畋。
隋末唐初人,原名李世宗,避太宗皇帝讳改名李畋。
富里镇麻石人。
唐贞观年间发明鞭炮,被唐太宗御封”鞭炮祖师”,是萍浏醴三市鞭炮产业的最初起源。
(鞭炮祖师----李畋)第二,南宋三名臣----皮龙荣、杨大异和吴猎。
皮龙荣(?---1265),南宋淳佑四年(1244)进士。
景定元年(1260)拜端明殿学士,封醴陵伯。
后得罪宰相贾似道,贬衡州,在途中自尽。
文天祥评价他:”晏殊之学问,杨亿之文章,仲淹之声名,器之之气节”。
杨大异,生卒年不祥,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
官至秘阁修撰大中大夫,封醴陵县开国男;吴猎(1142---1213),北乡擂鼓桥人,为湖湘学派巨子。
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赐同进士出生,管至敷文阁学士。
三人既是醴陵籍理学名家,又是朝廷重臣。
同样不畏权贵,敢于直言陈谏。
后人在西山建有宋三公祠,祭祀这三位名臣。
第三,西山四俊杰----宁太一、文斐、傅熊湘、陈盛芳。
宁太一(1883---1913)醴陵东富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驱,在狱中尚积极参加”南社”活动;文斐(1872---1943)醴陵东堡人。
毕业于东京铁道学校。
回国后,积极维护湖南路权,关心家乡建设,著有《醴陵瓷业考》;傅熊湘(1882---1930)醴陵八步桥人,职业报人,1906年加入”南社”,积极为革命鼓与呼;陈盛芳(1847---1946)
白兔潭黄甲人。
砌匠。
在安源矿务局成功建筑二十丈高烟窗致富,后回醴陵三次组织捐款修建渌江桥,几乎破产。
四人均为民国时期醴陵才俊,死后归葬西山。
第四,萍浏醴起义三魁首----马益福、瞿光汶、李香阁。
马益福(1865---1905)醴陵均楚瓦子街人,1903年创立回仑山,后被推为闽、赣、湘、鄂四省洪江会领袖。
瞿光汶(1858---1907),醴陵南桥人,醴陵上东乡哥老会头目。
萍浏醴起义爆发时,任醴陵东路前军总统。
李香阁,醴陵神福港流水滩人,萍浏醴起义爆发时,任醴陵西路军总统。
(萍浏醴起义)第五、七颗闪闪红将星----耿飙、左权、蔡申熙、钟纬剑、杨得志、宋时论、朱克靖。
耿飙(1909---2000)醴陵黄达嘴人。
1948年任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建国后调外交部,先后任驻瑞典等六国使节。
1979年任中央军委秘书长,1981年兼国防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
左权(1905---1942)醴陵新阳人,黄埔一期毕业。
后任红十五军军长,八路军副总参谋长。
1942年在山西辽县突围时殉国。
是八路军高级指挥员,中央军委认定的全军三十六位军事家之一。
蔡申熙(1906---1932)醴陵黄沙人,黄埔一期毕业。
后任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红二十五军军长。
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中央军委认定的全军36位军事家之一。
钟纬剑(1907---1935),醴陵官庄沙田人,黄埔三期毕业,红军长征途中任中央军委纵队参谋长,是红军优秀将领。
杨得志(1911---1994)醴陵西乡南阳桥人。
建国后任第十九兵团司令员。
1951年率部参加抗美援朝,先后任志愿军兵团司令、副总司令、总司令。
获朝鲜民主足以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1955年授上将军衔。
宋时论(1907---1991)醴陵枫林市人。
建国后任第九兵团司令,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兼九兵团司令员。
1955年授上将军衔。
朱克靖(1895---1947)醴陵板杉人。
抗战爆发后,参加新四军,先后任战地服务团团长、新四军联络部长、华东民主联军政治委员等职。
(左权)第六、工运领袖----李立三。
李立三(1899---1967)醴陵城区福建围人。
中共早期杰出领导人。
1923年和刘少奇发动和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926年任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组织部长,在武汉先后组织十万人参加的反英游行示威和三十万人参加
的反对奉系军阀游行示威,表现出卓越的组织才能。
1927年任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同年任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进入中共领导核心。
(李立三)第七,湖南和平解放三功臣----程潜、陈明仁、李明颢。
程潜(1882---1968)醴陵官庄人。
和平起义前任长沙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主席,起义后任湖南军政委员会主席、湖南省省长、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
陈明仁(1903---1974),醴陵洪源人。
和平起义前任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官,1949年兼任长沙警备司令。
和平起义后,部队改编为中
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继任司令官。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
李明颢(1897---1980)醴陵新阳人。
在任重庆警备司令时与八路军办事处周恩来接触,受到蒋介石查处。
湖南和平解放过程中,充任共产党代表和陈明仁进行接触,起到桥梁作用。
(程潜)第八,陶瓷中兴三功臣----廖仲威、文俊铎、吴寿祺。
廖仲威,生卒年不祥,广东兴宁移民,清雍正七年在东堡沩山发现瓷泥后创设瓷厂,开始醴陵近代粗瓷生产。
文俊铎(1853---1916)醴陵东堡人,光绪十年举人,参与”公车上书”后转而投身实业救国。
1904年熊希龄考察醴陵粗瓷生产后,协助创办湖南官立瓷业学堂,1905年创办湖南瓷业公司。
开始醴陵近代细瓷生产,并研制出釉下彩瓷。
吴寿祺(1889---1975),醴陵八步桥人,毕业于湖南省瓷业学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54年调入湖南陶瓷研究所,挖掘、发展失传二十年的釉下彩瓷工艺,并生产出釉下扁豆双禽瓶,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
第九,亩产吨粮三英雄。
邓光晋(1891---1976)醴陵白兔潭人,摸索出水稻浸种煤炭灰催芽法,1952年被评为农业生产劳模,获农业部”爱国丰产”奖章。
李呈桂(1915---),醴陵浦口人,率先实现双季水稻连作化,实现亩产506公斤,被评为全国水稻丰产劳模。
1954年李呈桂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瞿永寿(1929---),醴陵沈潭人。
成功攻克降低水稻空壳率的难关,1972年参加省农科院组织的省农业劳模水稻高产竞赛,
获全省第一名。
1984年亩产达到656公斤,1987年参加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建所25周年纪念活动中和袁隆平一道被授予”杰出稻农”的称号。
1989年再次被评为全国劳模。
这些农耕精英为醴陵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第一个成建制亩
产过吨粮的县级市,被省委、政府授予”亩产吨粮第一县”称号立下汗马功劳。
(瞿永寿)第十,当代十大行业英才----汤非凡(1897---1958),醴陵神福港泉塘人,微生物学家。
(汤非凡)1956年成功分离出沙眼病毒,被世界医学界誉为”汤氏病毒”。
阳明珠(1933---),醴陵城区东门上人,在迁移理论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数学家。
李铎(1930---),醴陵新阳人,文职将军,军事博物馆研究员,全国有杰出成就的书法家。
张泽民(1940---),醴陵石亭人,主持酒泉国家卫星发射中心载人发射场的工程设计,2003年成功放飞神州五号载人宇宙飞船,被誉为航天工程设计大师。
彭道儒(1928---),醴陵沈潭人,北京邮电大学化学防护研究所所长,发明823保护剂,成功解决了电子元器件的防潮、防盐雾、防霉菌的难题,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电讯等部门,成为我国防护科学领域的开拓者。
黎树(1912---1988),醴陵茶山岭人,历史学者。
李石衿(1892---1934),醴陵枧头洲人,哲学学者。
袁昌英(1894---1973),女,醴陵转步枫树塘人,现代文学家、戏剧家,代表剧作《孔雀东南飞》。
王凡生(---1946)。
醴陵人,国际问题专家,曾任蒋介石政府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将主
任,对中日战争中的居多重大事件作出准确的预测。
凌国康(1936---2003)醴陵城区姜湾人,国家一级演员,成功塑造了花鼓戏《打铜锣》中蔡九哥的艺术形象。
(作者:姚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