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软件工程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培养的学生将具有扎实软件工程专业基础、宽阔的知识面,富有创业和创新激情,并具有务实进取精神,实践能力强,能适应社会需求环境等的变化,具有良好的科技和人文素质,熟练的外语运用能力,规范的软件开发和项目组织能力、富有国际视野、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秉承北航“艰苦朴素、勤奋好学、全面发展、勇于创新”的校风和“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校训,依托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学科优势,使培养的学生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
具体要求如下:德育方面:①热爱祖国,热爱科学,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②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严谨、求实和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积极参加社会实践;③具有良好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④具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自觉遵纪守法;智育方面:①牢固掌握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地了解人文、艺术、社会、经济和管理科学的基础知识;②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计算机数学基础、计算机软件硬件基础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基础知识;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具备初步的科研实践能力,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软件作品;④具备良好的专业外语听、说、读、写基础,外语应用能力强;⑤了解计算机及软件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
掌握文献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较强的自学和独立工作能力;体育方面:①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②至少拥有一项个人喜欢的体育项目,有良好的心里素质和身体素质。
学制学位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获得软件工程专业的学士学位。
每学年划分为两个20周的标准学期和一个2周的小学期。
每个标准学期采用17+1+2的形式,17周上课,2周考试,1周机动。
培养计划规定每18个课内学时计1学分。
独立的实践环节,每周(即每五个工作日)计1学分。
计算精确到0.5个学分主要课程全部课程划分为三类平台进行设置:通识课程平台:全校所有本科专业开设,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全校公共选修课课程;跨院系的实践环节。
主要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毛泽东思想概论、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概论、大学语文、法律基础、大学英语、体育、军事理论等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包括计算机学科基础和软件工程专业基础课程。
计算机学科基础课程有:计算机导论,数字技术与逻辑、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操作系统、编译技术、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计算机体系结构等。
软件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有:软件工程导论、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开发实践等。
专业选修课程平台:包括限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及IT认证类选修课。
“软件工程”专业限选课有:实用软件工具、Java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方法学、图像处理概论、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地理信息系统导论、Linux内核分析、J2EE架构、IT项目管理、信息安全技术等。
公共选修课有:IT创新与商业运行、PL-SQL、Oracle、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与软件保护、、软件心理学、HTML和XML、.Net技术、web程序设计、群组协同工作技术与Notes、职业发展规划等课程。
IT认证类选修课根据学院与厂商就“大学合作项目”进展情况,将开设HP认证、IBM认证、微软、思科等课程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结构1.本科培养计划分两个层次:基准部分和拓展部分。
在基准部分,坚持“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的原则,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各类人才,修满基准部分规定的学分就可毕业。
在拓展部分,对学有余力、致力于从事科学研究或延伸发展的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志向和兴趣,修读此部分的课程和实验,以体现分层次、多样化培养规格要求。
2.基准部分分为:自然科学类课程、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选修类课程、科学实践与社会实践、全校公共选修类课程共六大模块。
3.拓展部分:目前设置了英语实验班、数学基础的提高课程和实验部分的提高课程,并融入软件学院本科生创新计划,鼓励高年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
体现本教学计划对优秀学生在数学基础和科研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
主要课程与专业课教学安排学期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类课程教学计划1 高等数学(1)大学英语(1)体育(1)毛泽东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大学语文形式与政策航空航天概论入学教育2 高等数学(2)线性代数大学物理(1)大学英语(2)体育(2)形式与政策军事理论3 概率统计与随机过程大学物理(2)物理实验(1)大学英语(3)形式与政策4 物理实验(2)大学英语(4)政治经济学形式与政策经济管理5 数学建模马克思主义哲学形式与政策科技情报检索6 邓小平理论形式与政策7 形式与政策8 毕业教育形式与政策学期专业课程教学计划1 计算机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1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13 离散数学-1 数据结构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4 离散数学-2 算法分析与设计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组成与汇编语言专业课程选修5 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导论软件英语专业课程选修6 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系统分析与设计科技写作与沟通技巧专业课程选修7 学科前沿专题讲座软件开发实践专业课程选修8实践教学体系本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分五大类:人文社会实践、自然科学实践、工程技术实践、专业实践(软件实践与硬件实践)和综合实践。
其中人文社会实践由入学教育、军训、社会实践、公益劳动、毕业教学组成;自然科学实践主要是物理课程实验;工程技术实践主要是金工实习、工程认识实习等。
专业实践包括大量专业课程上机和实验,综合实验包括、多门课程的大型课程设计、产学研一体化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过程。
课程设计和专业实践的安排,参见表一所示:表一课程设计与专业实践教学计划注:四年累计达到10000行代码,每位学生有自己的软件作品。
说明:1、软件学院重在培养实用型、复合型的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在课程设计与专业实践的教学计划设置中,突出了实用性与实战性,除培养专业技能外(四年代码行累积编写在10000万以上),还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工程化思想,将工程化文档的训练贯穿在实践中,同时加入了有关职业道德、协同工作能力及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内容,以期学生毕业时素质与能力能够达到企业的用人需求。
2、注重与企业的合作,软件学院已与大多知名企业联合开设了学生的实习基地。
学生第四年的实践与毕业设计将主要在这些实习基地完成。
实习基地实行双导师管理,使学生能够了解在企业中的实际工作情况,并在实战中逐渐适应社会,掌握所学,并灵活地运用软件工程主干课程简介计算机导论内容提要:为新学生提供一个关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入门介绍,使他们对该学科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了解该专业的学生应具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在该领域工作应有的职业道德与应遵守的法律准则。
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内容提要:介绍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设计原理,包括开关理论基础、组合逻辑、时序逻辑、可编程逻辑器件、数字系统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内容提要:以冯诺依曼计算机模型为出发点,介绍计算机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原理,剖析计算机的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相互关系;介绍80X86指令系统、汇编语言与汇编指令、汇编程序与汇编过程、简单汇编程序设计、汇编语言与高级语言的接口、宏汇编等。
计算机网络内容提要:介绍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包括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数据通信的基本方法和协议、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应用协议;同时介绍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和管理知识,使学生对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有一个全面理解。
计算机体系结构内容提要:研究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基本分析方法,使同学在具有一定的软硬件知识基础上能综合认识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功能分配与各种不同结构类型机器的特性和性能评价方法。
为研究、开发、应用高级计算机系统打下基础。
确立全面、系统的观点和学会定量分析问题的方法。
离散数学内容提要:包括集合论、数理逻辑、图论、组合数学等内容,形式化的数学证明贯穿此课程。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内容提要:分别以C、C#或JA V A为例,介绍程序设计和语言,程序的基本数据结构、类型定义、简单类型和结构化类型、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等。
算法分析与设计内容提要:本课程延续数据结构课程的学习,从算法分析和设计的角度出发,除去传统的分类查找算法和一般的设计方法外,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部分:算法研究的理论基础,递归分析技术,基本算法设计策略(几类经典算法学习),多项式运算与FFT,串匹配,概率分析算法。
希望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对现代的算法设计及分析的基本工具能有较全面的掌握。
数据结构内容提要:介绍线性表及其链接存储结构与算法、数组与矩阵、堆栈与队列、广义表的存储结构与多元多项式表示、串与文本编辑、排序、树、图、文件结构。
数据库系统原理内容提要:介绍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及应用,主要包括数据库系统概论、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技术、数据库存储结构及其他类型的数据库系统。
编译技术内容提要:介绍编译原理的理论和实践,包括编译程序设计、词法分析、语法分析、符号表、声明和存储管理、代码生成以及优化技术。
操作系统内容提要:介绍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包括操作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概述、互斥性和同步性、处理器实现、调度算法、存储算法、设备管理和文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