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作文范文及写作指导自信是事业成功的保障人们常说:“自信是事业成功的保障。
”这句话很有道理,只要自己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天底下所有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摆在我们面前的名人有哪一个人一生是一帆风顺的呢?不都有挫折吗?但名人之所以能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能在受到挫折时抬起头来奋力向前追赶。
正所谓:人有他的高峰期,也有他的低谷期。
达到了高峰期时可以说走到了辉煌,但是走到了低谷也不要气馁,要有自信最大程度的挖掘自己的潜能。
这样往往可以达到一个最好的效果。
爱迪生小时候最喜欢科技小制作,但是他学习非常不好。
青年时仍凭借着自信坚持发明创造,我们现在用的灯泡,可是费了爱迪生浩大的一番工夫,他尝试着在一千多种材料中挑一种最耐用的来制作灯丝,当时周围的人们都取笑于他,但是爱迪生不顾周围的舆论,坚持做实验,终于发现了钨丝最适合做灯泡的灯丝。
他发明了灯泡可谓照亮了全世界,为世界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爱迪生也成为了世界上伟大的发明家。
美国著名作家海轮凯勒,一岁半就双目失明。
命运对他是凄惨的,可是她凭着对自己的信心,顽强的活了下去,又踏入中学校门。
此后,她对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并且被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录取。
可见,自信是人获胜的法宝,更是事业的保障。
但是,自信也要有度,过高的估计了自己而轻视别人就等于自傲自负,全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最终是没有好下场的。
三国时候的马谡,的确有才能,但是他看不到自己的弱点,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终究就因为街亭失守而身首异处。
可见,“骄兵必败”就正好应了这一个事实。
自信,可以使一个人从平常走到辉煌;自信,可以使一个人从绝望看到希望;自信,可以使一个人从暗淡走向光芒。
自信,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保障。
不要拒绝做小事无独有偶,三国时刘备在给后主刘禅的遗诏中曾提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如果说老子的话是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揭示了“毫末”与“合抱之木”,“累土”与“九层之台”,“足下”与“千里之行”小与大的辩证关系,晓喻人们要重视“毫末”、“累土”、“足下”的话,那么刘备便是直言不讳地告诫人们:不要轻视“小事”,“小事”是“大业”的基础。
苏联著名昆虫学家柳比歇夫从青年时代开始实行时间统计法。
他详细地记下了自己时间的支出,掌握了支配时间的主动权,避免了时间的浪费。
出门旅行,他看小部头的书,学习外语,利用时间的“下脚料”;在实地考察各种害虫工作时的空闲里,他搜集了一万三千多只、三百多种地蚤标本,比当时动物研究所的标本还多出五倍。
正是这个对时间“斤斤计较”的人,在一生中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发表了七十来部学术著作,写了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纸的论文,内容涉及昆虫学、哲学、遗传学等等。
柳比歇夫的实践告诉我们:伟大的成就正是在分分秒秒的时间里,在一点一滴的辛勤劳动中获得的。
分分秒秒,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奇迹就是这样创造的。
巴甫洛夫曾要求青年科学工作者要学习做科学上的琐碎工作,应当“研究、对比,积累事实”,以便有朝一日使理论张开“翅膀”“飞翔”。
而“事实”的“积累”“需要科学家以谨慎耐心的态度不懈地观察,专心致志,反复地实验和研究”。
柳比歇夫如果不是抓紧零星时间学习研究,科学工作者如果不是一次次地探求,一个个地积累数据,那么众多的学术论文,划时代的科学发现又从何而来?中国女排曾获五连冠,称雄排坛,为世人瞩目;中国年青的芭雷舞、杂技、歌唱演员在国际比赛中数次获奖,以精湛的表演艺术征服了欧洲的艺术家、评论家,成绩可谓显赫。
然而,如果女排姑娘不是在平时千百次训练中一个球一个球地磨练,演员们不是在平时千百次练功时一个个姿势,一个个动作、一个个音符的钻研,苦苦追求艺术的完美,又怎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所以,毫末般的“小事”是摘取事业成功桂冠的阶梯,是事业结出丰硕果实的沃土。
如果拒绝做“小事”,那么伟大的理想永远是空中楼阁。
朋友,让我们都以对未来负责的精神,踏踏实实,兢兢业业,认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踏着小事情铺成的道路,走向伟大光明的未来。
失败跨越成功失败的滋味是苦涩的,但所包含的道理却是甘甜的。
失败和成功都有价值,失败的价值可能更大一些。
成功了,一般人疏于思索;易于自满。
失败了,则须面对挑战,硬逼着你思索,跨越失败,跨越困境,使人走向成熟和完美。
诺贝尔的成功来之不易。
几百次的失败,失败,总结教训,改进,再失败,再反省,再改进,每一次失败都离成功近了一步,同时也跨越了重重的阻碍。
毛泽东说:“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
”美国哲学家杜威说:“失败是一种教育,知道什么是思索的人,不管他是成功或失败,都能学到很多东西。
”这就是伟人,哲人们对失败的认识。
失败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只需跨上了更高的台阶,继而出现的是成功的朝霞。
在美国,有个叫道密尔的企业家,专买濒临破产的企业,而这些企业在他手中,又一个个起死回生。
有人问:“你为什么总爱买一些失败的企业来经营?”道密尔回答:“别人经营失败了,接过来就容易找到它失败的原因,只要把缺点改过来,自然会赚钱,这比自己从头干省力多了。
”道密尔的聪明之处就是在于他懂得失败价更高,别人不行的,他行,别人跨越不了的,他能跨越,把别人的失败变成了自己的财富。
人的一生其实在不断的失败中取得成功的一生,要么不行路、不做事,而行路、做事则避免不了失败;不行路、不做事却是另一种失败。
人生在世,生死病残、旦夕祸福、成败荣辱,如风云变幻、日升月降、阴晴圆缺,不足为奇,失败是正常的。
面对失败,需要的是沉着冷静,理性对待;以失败为镜子,找出失败的原因,跨过去,便是成功,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那里阳光灿烂,那里鲜花盛开,那里硕果累累。
失败和胜利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胜不骄,败不馁是做人的品德。
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一些阻碍或者坎坷,有些是无形的,有些是有形的。
你在它面前只要不畏难,不停步,更别轻易言败,跨过去,就能获得成功。
假如你是一只小鸟,就应该知道天空中有狂风暴雨。
假如你是一只小船,就应该知道海浪滔滔。
只要你面对挑战,不畏艰险,你就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迎着太阳大声宣布:“我要跨越,我要成功。
”勤奋是成才的第一秘诀有这样一幅图画:在一片葱郁的草地上,有六匹马正在咀嚼着青草,它们个个都长得十分雄健;可又有一匹马却躺在一片没有青草的荒地上睡着觉,瘦得是那么可怜。
这幅画给我的感想很多,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懒惰,一定要勤奋。
只有勤奋,将来才能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否则,像那匹瘦马一样,整天懒惰,那么就永远也不能成为一个骏马良驹。
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演算研究,最后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成为最接近数学王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的第一人。
大发明家爱迪生,为了研究出理想的白炽灯丝,进行了上千次的实验,几乎所有的金属都被他试验过了,正是凭着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才取得了“白炽灯”的成功,成为世人仰慕的发明大王。
几乎所有取得突出成就的人都有一部勤劳刻苦奋斗竞争的历史,绝少有靠投机取巧取胜的。
可见任何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刻苦勤奋分不开的。
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
卡莱尔也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地刻苦勤奋的努力”。
这些名人的经验之谈告诉我们,只有勤奋,才能成才。
现在,我们就好比是那七匹马,老师每天给我们讲的知识就是地上那青青的野草。
我们每个人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学校家庭给我们的学习环境也是再好不过的了。
可为什么有的同学学习好,而有的同学就学习不好呢?根本的问题就是看谁最勤奋,其次才是天份和方法。
谁不希望能为祖国的四化做出贡献,谁不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栋梁之才,那么,让我告诉你:勤奋才是成才的第一要诀。
〔简评〕:本文的标题就是论点,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论证,而是从一幅画写起,展开联想,提出问题,然后,用陈景润、爱迪生的事迹,用高尔基、卡莱尔的名言进行论证,有理、有据、层次清晰,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谈谈责任能够承担责任的被称赞为勇者。
古人常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训,才有历史上种种惊天动地之举,而不能承担责任的是懦夫。
要承担责任,光有勇气是不够的,还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
不信,让我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个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将邻居家的玻璃打碎,邻居愤怒不已,向他索赔12。
5美元。
这12。
5美元在当时可谓是天文数字,足够买下125只生蛋的母鸡了。
男孩儿把闯祸的事告诉了父亲,并且忏悔。
见儿子为难的样子,父亲拿出了12。
5美元,说:“这笔钱是我借给你的,一年后要分毫不差的还给我。
”男孩赔了钱之后,便开始艰苦地打工。
终于,经过半年的努力,他把这“天文数字”分毫不差地还给了父亲。
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罗纳德·李根。
他还回忆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到底什么是责任。
”的确,承担责任是需要付出艰苦劳动的。
有的责任是我们应当承担的,而不是可以逃避的。
但是,承担责任也要有一定的原则,有的责任是不可以盲目地承担的,要量力而行。
当我们在做事之前,要对整件事有个大概的了解,正确地估计一下自己的能力。
否则,你将会迎来不堪设想的后果。
有时候,也会常常发生不负责任的事情,它们往往会酿成悲剧。
1982年5月28日,一列火车向关内行驶,一位铁路工人把起道机放在路线上,没拿下来,便去买冰棍。
结果造成了震惊中外的火车翻车事故。
造成10节车厢报废。
三名旅客丧生。
这次事故,原因无疑是这位工人没有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责任是诚信的表现。
尽管它有苦有甜,但是,该承担的我们都必须承担。
让我们承担起肩上的责任时,高呼一声:“扛起来吧,做一个坚强的勇者!”莫以成败论英雄从古至今,有些人总是以成败论英雄。
他们衡量英雄的标准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落难的凤凰不如鸡”。
这种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只看现象不看实质的评价方式是十分错误的。
一个人之所以被称为英雄,是因为他做出了令人钦敬的壮举。
有些人,既有精彩的过程,又有辉煌的结果,是英雄;有些人,只有精彩的过程,而没有辉煌的结果,但他们同样是英雄。
因此,我们不能以成败论英雄。
(以上为引论,开宗明义地提出论点)翻开中国古今的英雄谱,虽无辉煌结果,但被人们称颂的英雄数不胜数。
(本论部分,先提出议论角度,过渡)荆轲刺秦王,临行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虽然刺杀未果,身先死,但他那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壮举,向世人证明,他是顶天立地的英雄。
项羽虽“兵败于垓下,自刎与乌江”,李清照慨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是失败的英雄。
司马懿使三国归晋,是英雄;但后人同样也发出了“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慨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襟”,正因为他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