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方生态草地的效益及开展生态草地建设的机遇

南方生态草地的效益及开展生态草地建设的机遇

南方生态草地的效益及开展生态草地建设的机遇王荣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400715摘要:我国南方草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好,天然草地总面积达7958万公顷,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30%。

南方草地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且南方畜牧业的飞速发展、当下所处时代背景等给我国南方开展生态草地建设带来机遇。

关键词:南方;生态草地;效益;机遇引言草地是地球陆地最重要、分布最广的生态系统之一[1,2,3]。

全球草地面积约为3.42×109ha,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5%[4]。

据1980—1990年全国首次统一规程进行进行的草地资源调查显示,我国拥有各类天然和改良草地39283万公顷,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0% [5]。

我国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从大兴安岭起,向西南到横断山脉的斜线以西部分,集中分布在藏、蒙、新、青、川、甘、滇等省区[6],即我国南方草地主要集中于川、滇两省。

由于我国北方草地较为集中、面积宽广,也是畜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故长期以来,人们多将重心集中于北方草地的建设与发展,相对而言,对南方草地的发展重视度较低。

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土壤侵蚀、石漠化、酸雨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问题亟待解决;且南方地区地势不如北方平坦,机械化程度低,农民若仅仅依靠传统的二元种植结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其生活水平较难达到小康水平,而经、饲、粮三元种植结构则可通过种植饲料作物,带动畜牧业发展,增加经济收入;此外,为响应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草业生态文明发展的号召,南方各省市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加大对生态草地建设的投入,使得南方开展生态草地建设充满机遇。

1南方草地现状及南方建设生态草地的优势中国南方通常指淮河——秦岭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区域,山地和丘陵面积占70%以上,主要为亚热带和边缘热带。

南方天然草地总面积达7958万公顷,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30%,次生草丛和灌草丛植被是南方草地的主要类型[7]。

南方地区又分为东南和西南两部分,东南以丘陵平原为主,西南以山地、丘陵和高原为主。

南方天然草地资源,尤其是大面积连片草地,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

从1978年开始,农业部对南方草地进行了30多个草地畜牧业综合项目。

到20世纪末,在南方14个省市(包括重庆)已建立人工草地和改良人工草地130万公顷,飞播牧草保留面积18万公顷,但目前南方草山草坡90%的资源尚未充分利用[8]。

较北方而言,南方开展生态草地建设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气候条件:南方地区水热资源丰富,单位草地面积生产力高。

我国南方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暖温带降雨量大于650mm,而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年降水量在1000-1500mm左右,牧草再生力强,产草量高。

南方的气候从南到北依次有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边远热带的变化;从低地到山顶,也存在亚热带到温带的气候变化。

因此,温带牧草和热带牧草均可在应的适宜区域种植;(2)草地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据统计,我国禾本科牧草有190个属1000多个种,豆科牧草有120个属791个种,其中90%左右都在南方生长良好[9];(3)自然灾害少,发展畜牧业风险小;(4)适于发展农牧结合型的持续产业。

南方草山草坡多与农田、森林和库塘交错分布,有利于发展农牧、林牧和渔牧结合型的生态农业;(5)中国南方草地多与大中城市毗邻,交通相对方便,而且山地农业生态系统分异明显有利于不同农业子系统的形成,这是农业系统耦合的良好环境。

而系统耦合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10]。

此外,南方水稻产区的冬闲田是极其重要的草地农业资源,若能充分利用建立新型的草田轮作制度,其生产潜力相当可观[11,12]。

且西南地区的丘陵和山地都适宜林草生长,林间草地蕴藏着巨大的生产潜力,南方发展生态草地建设具有良好的条件。

2南方开展生态草地建设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2.1生态效益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以贵州为中心,包括贵州、广西、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和广东等南方八省(市)地区)面积超过55万km2,是世界上喀斯特发育最典型、最复杂、景观类型最多的地区[13],堪称世界的喀斯特博物馆[14]。

但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喀斯特本身脆弱的地质环境背景[15]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16,17,18,19],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石漠化呈加剧趋势、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的威胁,喀斯特石漠化已成为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最严重的地质灾害[20]。

在2008年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公告指出,我国南方川西、滇西、贵州省、广西等丘陵和山区为土壤侵蚀高敏感度地区,土壤侵蚀高敏感度地区也通常是滑坡、泥石流易发生区。

同时,石漠化极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也多分布于南方。

而通过草地改良、人工种草、围栏封育等草地建设措施,短期内就可以提高植被覆盖率,对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地面径流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12,21,22]。

孙泉忠等对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坡耕地土壤进行研究[23],结果显示,坡耕地实施人工种草措施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增加77.24%,表层土壤抗剪强度增加266.71%,且坡耕地较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表现出较高的崩解速率,实施人工种草后,表层土壤崩解速率明显降低,总而言之,坡耕地实施人工种草可有效提高土壤抗侵蚀性能,减少水土流失,具有明显的水土保持效益。

另有研究表明,生态草地建植可使荒坡地地表粗糙度增加1.7-14.5倍,土壤风蚀减少44.9%-75.1%,同时,还可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理化性质[24]。

同时,草地还是各种动植物的载体,特别是川西北牧区野生生物的主要栖息地,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界遗传基因库。

2.2经济效益中国南方岩溶地区有发展草地畜牧业的优越条件,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都可得到远比耕地农业更为充分的利用。

草地农业在保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比耕地农业多3-4倍;可利用的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多许多倍,农业收入也成倍增加[25]。

据统计,农民40%-50%的收入来自畜牧业[26],而牧区畜牧业收入所占的比重还更大,占91%。

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目前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产业和农民增收的增长点。

因此,大力开展草地生态建设,有利于促进牧业经济的发展,使康定县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农牧民尽快脱贫致富,缩小与内地的发展差距,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实践证明,开展草地建设,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是解决岩溶地区农民生产、生活和生态问题的科学途径[27]。

2.3社会效益我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农牧民生活贫困,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畜牧业又是这些地区的支柱产业或农牧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草原是牧民安居乐业、牧业发展和牧区社会稳定的基础。

随着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畜草矛盾的突出、草场纠纷日益增多、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潜在因素。

因此,开展生态草地建设不仅是一个经济生态问题,还是一个涉及到国家长治久安的民族问题和政治问题[28]。

3南方开展生态草地建设的机遇3.1时代与政策机遇党中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为草业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发展机遇。

党的十八大又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战略布局。

而草业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为充分发挥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温室气体、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成为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得到了高度的重视,草业的特殊地位及重要的生态功能,已超越了国家的界限,成为世界乃至全球的问题。

我国南方地区石漠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日渐突出,而生态草地的建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南方各省市也加大了对生态草地建设的拨款力度,这些都为草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草业就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

3.2南方畜牧业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蛋、肉和牛奶等食品的需求增加,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草地畜牧业的发展[29],仅仅依靠北方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

南方由于其丰富的水热条件、辽阔的草地面积及植物资源,为草地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条件,有着巨大的生产潜力。

草地畜牧业把土地、草、畜、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为畜禽养殖业提供优质青绿饲料和干草制品,另一方面可以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维持农田生态平衡,使农田成为优良物质生产基地,引起了许多国家的重视。

目前,国内外已有较多关于草畜平衡的研究,Jones等[30]研究了自由放牧与轮牧对牧草产量、家畜体重的影响;刘兴元等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各样方点实测的草地鲜草产量数据及相应的10日最大植被指数NDVI 和EVI值,建立NDVI和EVI与草地地上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进行载畜量的测算[31];这些都为南方畜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多年的育种试验、当家品种、国外品种的选育试验,不仅培育、筛选出了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良牧草品种,而且对主要生产品种如紫花苜蓿、黑麦草等的生产技术规程。

这些生产技术措施的不断成熟和完善,为发展人工草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32];同时,根据南方地区的地形地貌和草地资源特点以及当地社会经济条件,南方生态草地开发可以建立三种生产经营模式:山区的大型商品畜生产基地、林区的适度规模家庭牧场和丘陵平原农区的种--养结合型专业养畜户,这些都为南方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南方草地畜牧业的发展为生态草地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3.3学术科研与南方生态草地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011年3月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印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的通知,在新的学科目录中,农学学科门类中新增草学一级学科,并建立了完善的博士、硕士和学士教育体系。

这标志着我国草学教育整体阶位达到了国家学科目录的最高位。

但同时也应看到,草业科学的人才队伍、科研水平和产业发展程度还有差距。

因此,需要加强对相关学科和技术力量的整合,加强人才培养,加大草产业的研发力度,提高牧草生产科技含量和生产水平[33],为南方生态草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草业发展的研究也需要以丰富的生态草地为依托,二者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4城市绿化需求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的活动越来越集中,且逐渐建立起高度集中的各种建筑物与铺装路面等,占去了城市的大片土地。

据统计,我国仅这两项用地占城市总面积的2/3或更多。

同时使城市范围内原有自然植物遭到严重的破坏,甚至不复存在。

城市绿地不仅能提高空气质量、减小噪音,还有利于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特别是大城市中,人们工作生活压力大,而城市绿地能减轻城市生活的压力,绿色环境使人们减少抱怨、愤怒等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情绪,在城市中人工栽植园林植物,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