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教学目标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3.观察相关实验现象,掌握碳、铁、硫、磷、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氧化反应概念的形成教学过程:【情景创设】运动会场上燃烧的火炬,火箭的发射,潜水员带着氧气瓶在潜水,抢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烂的葡萄,引导学生回答:氧气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物质,它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氧气可供给呼吸,氧气可支持燃烧,氧气能使物品腐烂,氧气能发射火箭……化学上要系统研究某种物质一般都有一个程序,即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再通过性质研究它的用途,然后还要研究它的制法。
今天,我们学习氧气也是从这三个方面来学习。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化学性质是指。
物理性质是指,如物质的等。
【新知导学】:1.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三态的转变。
一个大气压下,温度时氧气变为色的体;温度时,氧气变为色的状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
许多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
在某些条件下,物质与氧气反应比较,如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通常比在空气中;某些在空气中不易燃烧的物质在中却可以燃烧。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一)认识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色___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_____,氧气______溶于水,液态氧为________色,固态氧为_______色。
2. 化学性质活动与探究:观察并思考,完成下列内容:(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光,放出,生成的气体能使。
文字表达式:。
问题思考:如何证明集气瓶中的气体是氧气?(2)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色火焰,放出,生成一种有气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四射,放出;生成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
实验思考:①将铁线绕成状;其目的是,在铁丝的末端系上,其目的是。
②实验前需在集气瓶底铺或加,其原因是:。
(4)磷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产生浓厚的烟,放出,生成一种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
(5)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发出光,放出,集气瓶内壁有,生成的气体能使。
文字表达式:。
3.氧化反应氧化反应:物质与发生的反应。
(1)缓慢氧化:在一些条件下,物质与氧气只能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如动物的、金属的、食物的、有机肥的等变化过程中都是包含缓慢氧化作用。
(2)剧烈氧化与缓慢氧化的比较共同点:;不同点:。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的气体,许多物质会与氧气发生反应,并能放出。
氧气具有性,是常见的剂。
2.氧气的用途分为和两方面。
列举实例:,,,,,四、自检、反馈与巩固【课堂作业】【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1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2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以及反应原理;2.知道氧气的工业制法。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教学难点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反应的条件,生成物的性质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教学过程:【情景创设】【明确学习目标】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1.自然界,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为何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几乎不变?2.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的气体,许多物质会与氧气发生反应,并能放出。
氧气具有性,是常见的剂。
【新知导学】:工业上,制备氧气的原理是,它是根据氧气的不同分离出氧气的。
具体的方法是将空气除尘净化,除去和等气体,然后温压,使空气变为态。
再逐步控制温度液体空气,使沸点较的液态先蒸发出来,余下的是沸点较的液态。
以上过程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得到的液态氧气为方便运输和使用,一般存储在色的钢瓶中。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一)实验室中制取氧气(1)药品问题讨论:下列哪些物质有可能用来制取氧气?说明理由。
KCl KMnO4 H2O2 MnO2 H2O NH3归纳:没有氧元素的物质(填“可能”或“不可能”、下同)产生氧气,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产生氧气。
实验室中常用;或和的混合物为原料制取氧气。
(2)实验室反应原理①高锰酸钾(KMnO4)制氧气高锰酸钾是色晶体,其溶液为色,是常用的消毒剂,受热很快分解而放出氧气(O2)。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对应的符号表达式。
根据反应的原理我们采用什么样的反应装置呢?(3)反应装置选(4)收集方法选注意:决定收集方法的依据是如果是排空气法如何知道所收集的气体是不是氧气、什么时候满?(5)检验方法:将放在集气瓶中,若,证明是氧气。
(检验物质的一般方法:用什么→怎么做→什么现象→什么结论)(6)验满方法:①排水法:当集气瓶口的边缘有向外冒出时(或当集气瓶中已无水时),证明已收集满。
②向上排空气法:将放在集气瓶口,若,证明已收集满。
(7)放置方法:盖上毛玻璃片,(“正”或“倒”)放在桌子上。
[演示实验]演示高锰酸钾制氧气归纳:1。
实验步骤(1)查:;(2)装:(在试管口放);(3)定: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4)点: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先后);(5)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待气泡再收集);(6)移:实验结束后先;(7)熄:最后。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装置注意事项:(1)试管口应略向,其目的是为了。
(2)试管应放一小团,其目的是。
(3)导气管伸入试管内部只能稍出,否则(4)铁夹应夹在试管的。
(5)酒精灯应用对准加热。
(6)时开始收集气体,原因是(7)实验步骤中的(6)(7)不能颠倒的原因是三、总结、反思与提升如何对氧气进行检验和验满?四、自检、反馈与巩固【课堂作业】【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1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3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以及反应原理;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3.学会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反应的条件,生成物的性质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认识教学难点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认识教学过程:【情景创设】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1、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1)查:;(2)装:(在试管口放);(3)定: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4)点: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先后);(5)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待气泡再收集);(6)移:实验结束后先;(7)熄:最后。
2、实验探究题的一般探究步骤:【新知导学】:1.催化剂2.双氧水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在双氧水分解过程是二氧化锰是,起催化作用。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活动一、双氧水制氧气实验步骤1、药品:过氧化氢水溶液俗称,为液体,它也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家庭和医院用的消毒水常常是其3%的溶液,常温下较浓的溶液会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若加热或与二氧化锰(MnO2)混合会大大加快反应速度,迅速放出氧气(O2)。
实验室常用含%过氧化氢的双氧水与在常温下制取氧气。
2、原理: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对应的符号表达式。
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中,加入二氧化锰能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这种在化学反应中能,但本身的在反应都改变的物质称为催化剂。
作为催化剂的物质须满足:(1)能反应速率(2)反应前后不变(3)反应前后不变活动二、3.发生装置A B C DE(2)指出下列各发生装置的名称,并说明用该方法制备气体应符合的条件。
A 装置,;BCDE装置,;②制备氧气所用药品的状态和条件是:,所以用药品抽取氧气的发生装备选择,活动三、4、收集装置指出各装置的收集方法,并说明用该方法收集的气体应符合的条件。
F 装置,;G装置,;H装置,。
②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所以氧气收集方法和装置是。
5.检验与检满活动四、6、操作步骤(排空气法收集):(1)组装仪器(2)(3)(4)(5)(6)注意事项:(1)一般先装体,后装体(2)分液漏斗液体放完后三、总结、反思与提升1、作为催化剂的物质须满足:(1)能反应速率(2)反应前后不变(3)反应前后不变2、气体制备的发生装置与集气装置的选择依据?3、下图均可以用于实验室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1)指出仪器的名称:a ;b ;c 。
(2)哪一种装置更适宜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有什么优点?四、自检、反馈与巩固【课堂作业】【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1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4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收集方法、实验步骤、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2.学会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反应的条件,生成物的性质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教学难点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反应的条件,生成物的性质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教学过程:【情景创设】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1、工业制氧气的方法原理:2、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3、作为催化剂的物质须满足的三个条件:4、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新知导学】如何探究二氧化锰是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以及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其它因素?二、合作、研讨与点拨活动一、1、催化剂的概念及特点作为催化剂的物质须满足:(1)能反应速率(2)反应前后不变(3)反应前后不变活动二、2、二氧化锰在双氧水分解过程中的催化作用的探究【提出问题】:二氧化锰在双氧水分解过程中的催化作用【提出猜想】:二氧化锰是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或不是)【设计方案】:探究方案:⑴在试管中加入约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将一根较长的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内试验,木条不复燃,证明无氧气放出。
(准确地说,是分解放出氧气速度太慢。
)如图7-1。
结论:证明了双氧水在没二氧化锰时不能分解出足够氧气使木条复燃⑵将上述溶液在酒精灯上微加热一会,再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木条复燃。
如图7-2。
结论:说明加热可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同时也说明,过氧化氢本身可以分解,以此说明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方向,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3)、另取一支试管,在其中加入约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不复燃后,立即加入0.5克的二氧化锰粉末。
再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木条复燃。
如图7-3。
结论:证明二氧化能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4)、反应结束后,将残渣进行过滤,洗涤、烘干后称量,质量为0.5克结论: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5)、取(4)中所得二氧化锰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在管口放一带火星木条,带火星木条复燃。
结论: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与数据】【得出结论】由上述实验结论综合得到,二氧化锰是双氧水分解的 .【反思评价】通过对比实验确定影响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因素,最终确定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三、总结、反思与提升1、总结判断气体发生装置和集气方法与装置的依据2.判断物质是否是某反应催化剂,你认为应把握哪些要点?谈谈证明某物质是反应催化剂的实验思路。